标题:印光法师答:何谓娑婆? 内容: 问:何谓娑婆? 印光法师答:吾人所居之世界,则具足三苦,八苦,无量诸苦,了无有乐,故名娑婆。 梵语娑婆,此云堪忍。 谓其中众生,堪能忍受此诸苦故。 然此世界,非无有乐。 以所有乐事,多皆是苦。 众生迷昧,反以为乐。 如嗜酒耽色,畋猎摴蒱(注:摴蒱:音出葡。 掷色子。)等,何尝是乐。 一班愚夫,耽著不捨,乐以忘疲,诚堪怜愍。 即属真乐,亦难长久。 如父母具存,兄弟无故,此事何能常恒。 故乐境一过,悲心续起。 则谓了无有乐,非过论也。 此世界苦,说不能尽。 以三苦八苦,包括无遗。 三苦者,一苦是苦苦,二乐是坏苦,三不苦不乐是行苦。 苦苦者,谓此五阴身心,体性逼迫。 故名为苦,又加以恒受生老病死等苦,故名苦苦。 坏苦者,世间何事,能得久长。 日中则昃,月盈则食。 天道尚然,何况人事。 乐境甫现,苦境即临。 当乐境坏灭之时,其苦有不堪言者,故名乐为坏苦也。 行苦者,虽不苦不乐,似乎适宜。 而其性迁流,何能常住,故名之为行苦也。 举此三苦,无苦不摄。 八苦之义,书中备述。 (印祖在与陈锡周居士书《增一》中详述八苦之义:娑婆之苦,无量无边。 总而言之,不出八苦。 所谓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 此八种苦,贵极一时,贱至乞丐,各皆有之。 前七种是过去世所感之果,谛思自知,不须详说,说则太费笔墨。 第八五阴炽盛苦,乃现在起心动念,及动作云为,乃未来得苦之因。 因果牵连,相续不断。 从劫至劫,莫能解脱。 五阴者,即色受想行识也。 色,即所感业报之身。 受想行识,即触境所起幻妄之心。 由此幻妄身心等法,于六尘境,起惑造业,如火炽然,不能止息,故名炽盛也。 又阴者,盖覆义,音义与荫同。 由此五法,盖覆真性,不能显现。 如浓云蔽日,虽杲日光辉,了无所损。 而由云蔽故,不蒙其照。 凡夫未断惑业,被此五法障蔽,性天慧日,不能显现,亦复如是。 此第八苦,乃一切诸苦之本。)若知此界之苦,则厌离娑婆之心,自油然而生。 (初机净业指南序《印光法师文钞增广卷三》) 发布时间:2013-12-28 21:35:26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1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