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印光法师答:什么是十念法? 内容: 问:什么是十念法? 印光法师答: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 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 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 (出自《印光法师全集问答撷录》)晨朝十念晨朝十念,尽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唯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 (出处同上)十念法晨朝十念,忙人决定须用。 即闲人能作正课,于正课前,用晨朝十念亦可。 非能作正课便不可用也。 古人多有毕生用晨朝十念法,然后再作正课。 (出处同上)十念门出自蕅益大师选录《净土十要问答撷录》十念门者,每日清晨服饰已后,面西正立,合掌,连声称阿弥陀佛,尽一气为一念,如是十气,名为十念,但随气长短,不限佛数,唯长唯久,气极为度。 其佛声不高不低,不缓不急,调停得中。 如此十气,连属不断。 意在令心不散,专精为功故。 名此为十念者,显是藉气束心也。 作此念已,发愿回向云。 我弟子其甲。 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愿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我今正念,称如来名,经十念顷,为菩提道,求生净土。 佛昔本誓,若有众生,欲生我国,至心信乐,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我今自忆,此生已来,不造逆罪,不谤大乘,愿此十念,得入如来大誓海中,承佛慈力,众罪消灭,净因增长,若临欲命终,自知时至。 身不病苦,心无贪恋,亦不倒散,如入禅定,佛及圣众,手持金台,来迎接我,如一念顷,生极乐国,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广度众生,满菩提愿。 (《往生净土忏愿仪》)泛言念佛,未有其方,且十念回向之法,亦所未喻,幸详以示之念佛者,或专缘三十二相,系心得定。 开目闭目,常得见佛。 或但专称名号,执持不散。 亦于现身,而得见佛。 此间现见多是称佛名号为上。 称佛之法,必须制心不令散乱。 念念相续,系缘佛号。 口中声声唤阿弥陀佛,以心缘历,字字分明。 称佛名时,无管多少,并须一心一意,心心相续。 如此,方得一念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若不然者,灭罪良难。 十念者,每日清晨,面西,正立合掌。 连声称阿弥陀佛。 尽一气为一念。 如是十气,名为十念。 但随气长短,不限佛数多少,唯长唯久,气极为度。 其佛声不高不低,不缓不急,调停得中。 如是十气,连属不断,意在令心不散,专精为功故。 名此为十念者,显是藉气束心也。 尽此一生,不得一日暂废。 回向发愿者,念佛既毕,即云,弟子某,一心皈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愿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我今正念,称如来名,为菩提道,求生净土,佛昔本誓,若有众生,欲生我国,至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愿此念佛因缘,得入如来大誓海中,承佛慈力,众罪消灭,净因增长,若临命终,自知时至,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佛及众圣,手持金台,来迎接我,如一念顷,生极乐国,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广度众生,满菩提愿。 如上念佛之法,至于回向,乃先德垂训切要之方,盛传于世久矣。 当遵而行之。 (《净土或问》) 发布时间:2013-12-26 17:57:06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