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印光法师答:请问永明禅净四料简的含义? 内容: 问:请问永明禅净四料简的含义? 印光法师答: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者。 其人彻悟禅宗,明心见性。 又复深入经藏,备知如来权实法门。 而于诸法之中,又复唯以信愿念佛一法,以为自利利他通途正行。 观经上品上生,读诵大乘,解第一义者,即此是也。 其人有大智慧,有大辩才。 邪魔外道,闻名丧胆。 如虎之戴角,威猛无俦。 有来学者,随机说法。 应以禅净双修接者,则以禅净双修接之。 应以专修净土接者,则以专修净土接之。 无论上中下根,无一不被其泽,岂非人天导师乎。 至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上品。 一弹指顷,华开见佛,证无生忍。 最下即证圆教初住。 亦有顿超诸位,至等觉者。 圆教初住,即能现身百界作佛。 何况此后,位位倍胜,直至第四十一等觉位乎。 故曰,来生作佛祖也。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者。 其人虽未明心见性,却复决志求生西方。 以佛于往劫,发大誓愿,摄受众生,如母忆子。 众生果能如子忆母,志诚念佛,则感应道交,即蒙摄受。 力修定慧者,固得往生。 即五逆十恶,临终苦逼,发大惭愧,称念佛名,或至十声,或止一声,直下命终,亦皆蒙佛化身,接引往生。 非万修万人去乎。 然此虽念佛无几,以极其猛烈,故能获此巨益。 不得以泛泛悠悠者,校量其多少也。 既生西方,见佛闻法,虽有迟速不同。 然已高预圣流,永不退转。 随其根性浅深,或渐或顿,证诸果位。 既得证果,则开悟不待言矣。 所谓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也。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者。 其人虽彻悟禅宗,明心见性。 而见思烦恼,不易断除。 直须历缘煅练,令其净尽无余,则分段生死,方可出离。 一毫未断者,姑勿论。 即断至一毫未能净尽,六道输回依旧难逃。 生死海深,菩提路远。 尚未归家,即便命终。 大悟之人,十人之中,九人如是。 故曰,十人九蹉路。 蹉者,蹉跎。 即俗所谓担阁也。 阴境者,中阴身境。 即临命终时,现生及历劫,善恶业力所现之境。 此境一现,眨眼之间,随其最猛烈之善恶业力,便去受生于善恶道中,一毫不能自作主宰。 如人负债,强者先牵。 心绪多端,重处偏坠。 五祖戒再为东坡,草堂清复作鲁公,此犹其上焉者。 故曰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也。 阴,音义与荫同,盖覆也。 谓由此业力,盖覆真性,不能显现也。 瞥,音撇,眨眼也。 有以蹉为错,以阴境为五阴魔境者,总因不识禅及有字,故致有此胡说巴道也。 岂有大彻大悟者,十有九人,错走路头,即随五阴魔境而去,著魔发狂也。 夫著魔发狂,乃不知教理,不明自心,盲修瞎练之增上慢种耳。 何不识好歹以加于大彻大悟之人乎。 所关甚大,不可不辩。 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者。 有谓无禅无净,即埋头造业,不修善法者,大错大错。 夫法门无量,唯禅与净,最为当机。 其人既未彻悟,又不求生。 悠悠泛泛,修余法门。 既不能定慧均等,断惑证真。 又无从仗佛慈力,带业往生。 以毕生修持功德,感来生人天福报。 现生既无正智,来生即随福转,耽著五欲,广造恶业。 既造恶业,难逃恶报。 一气不来,即堕地狱。 以洞然之铁床铜柱,久经长劫,寝卧抱持,以偿彼贪声色,杀生命等,种种恶业。 诸佛菩萨,虽垂慈愍,恶业障故,不能得益。 昔人谓修行之人,若无正信求生西方,泛修诸善,名为第三世怨者,此之谓也。 盖以今生修行,来生享福,倚福作恶,即获堕落。 乐暂得于来生,苦永贻于长劫。 纵令地狱业消,又复转生鬼畜。 欲复人身,难之难矣。 所以佛以手拈土,问阿难曰,我手土多,大地土多。 阿难对佛,大地土多。 佛言,得人身者,如手中土。 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犹局于偈语,而浅近言之也。 夫一切法门,专仗自力。 净土法门,专仗佛力。 一切法门,惑业净尽,方了生死。 净土法门,带业往生,即预圣流。 永明大师,恐世不知,故特料简,以示将来。 可谓迷津宝筏,险道导师。 惜举世之人,颟顸读过,不加研穷。 其众生同分恶业之所感者欤。 (增广文钞卷二净土决疑论) 发布时间:2013-12-26 17:16:10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1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