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结婚之后,天天看对方的毛病,麻烦就来了 内容: 《弟子规》是帮助修行最好的方法,我们从这里下手。 然后进一步再依戒律,以戒律为标准。 开头用《弟子规》,不用《弟子规》,你用戒律你做不到。 做不到之后,人往往就把戒律丢掉,不要了,只学经不学戒,那就错了。 就好像经是定学,我只修定,我不持戒,不持戒你怎么会得定? 因戒得定,因定开慧。 我们今天这个戒不能成就,就是因为没有《弟子规》的基础,《弟子规》是根本戒律,我们要从这个地方学。 《弟子规》等於说幼稚园的课程,我们现在一下就要学中学、学大学,这个东西不理会,怎么念也不能毕业。 如果是那么简单的话,小朋友六、七岁就念研究所多好? 几年之后,他能不能拿到博士学位? 他念六十年也拿不到。 凡事都有程序、都有次第,不能够躐等,这不可以不知道。 人与人相处,烦恼习气很重,总有傲慢,殊不知傲慢是大烦恼。 贪瞋痴底下就是慢,你就晓得这个东西多严重。 人,无论是世法是佛法,为什么学不好? 就是这个东西障碍了,傲慢。 孔夫子说得好,他说假设这个人他的才华像周公一样,周公,圣人,是孔老夫子一生最佩服的人,也常常赞叹的人。 说假设有个人像周公一样,有这样的才华,可是他有个毛病,什么毛病? 骄傲,「使骄且吝」,吝是吝啬,他傲慢,他吝啬,夫子说「其余则不足观也」。 那不必谈了,这个人是假的不是真的。 那周公有没有傲慢? 周公有没有吝啬? 没有。 佛法是要超越生死轮回,所以这个慢烦恼要断。 儒家没有讲超越六道,所以他对傲慢没有说断,但是他也提出严重警告,在《礼记》里面「傲不可长」。 傲慢是人都有,与生俱生的烦恼,不是学来的,你生生世世带来的,叫俱生烦恼,只要是众生都有这个傲慢的习气。 傲慢希望能把它伏下来,不可以增长。 儒家教育「欲不可纵,傲不可长」。 读书、修道,真正成绩在哪里看? 在心平气和。 古人讲的「学问深时意气平」。 你修行有功夫,一定对人很和气,我们一般人讲没有火气。 火气很大,常常容易发脾气,那个人没有道心,那个人没有修行,那个人也没有学问,这一定要懂得。 学问跟学识是两回事情,学问里头有道德,学识里头不一定有道德。 他学的东西很多,他不一定有道德,但是学问里头有道德。 所以真正做学问的人心平气和,修道、学佛那就更不必说了。 你看佛在经上常讲「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所以你发脾气,你对人发脾气,对方伤害少,我常常讲,顶多你伤害他三分,对自己的伤害七分。 你们都没有算这个帐,算这个帐,这划不来,我们的损失太大! 我们损失七分,他才损失三分。 你真正想通了,明白事实真相了,你就不会发脾气了。 所以培养,无论在什么时候,对人对事一片和气,肯定人性本善,这是非常非常重要;肯定人人都有佛性,我们要以这个心态对一切众生。 他都有佛性,他都是本善,他今天所作一切不善是一时迷惑。 所以我们一定要从自己本身修起,这比什么都重要。 从本身修起,第一个受影响的家庭,你一家和睦。 现在的家庭问题非常严重,夫妻不和,离婚率那么高,他不知道离婚的厉害。 离婚,我看多数都堕地狱,罪很重! 不是两个人的事情,你破坏了整个社会的和谐,你破坏了世界的安全,你这个罪有多重,你有没有想到? 两个人不和就可以分开,后果不堪设想。 如果你再有小孩,小孩变成单亲,没有圆满的双亲之爱,他将来养成一个很不好的习性,在这个社会上容易做下犯罪的事情、伤害社会的事情,你要不要负责任? 你才晓得这个问题严重。 家庭就像我们一个人身体上的细胞一样,我们一个人好比是世界,好比是这个社会、是这个国家,家庭是社会组织里的基本组织,这个细胞要是坏了,坏得太多,生命安全就受到威胁。 你就晓得社会的安全受到威胁,国家的安全、世界和平受到威胁,谁做的? 你们两个一分离就造成这么重大的伤害,这几个人知道? 夫妻怎么不和? 为什么会不和? 那你为什么会结婚? 所以你要想那个因,结婚之前彼此都看到双方都是美到极了,一点缺陷都没有。 结婚之后,天天看对方的毛病,愈看愈不顺眼,麻烦就来了,都是从一念妄想生的。 如果你是永远保持看对方的优点,不看对方的缺点,夫妻好合,家和万事兴。 你要说是对方一点优点没有,那你应该认命,你为什么嫁给他? 双方都认命,认命就好了,这个事情也能摆平,这叫齐家;家齐而后国治,这社会安定、世界和平。 我们今天看全世界,全世界的人都讲人权,人权会把人类带向末日。 这都是外国人想出的花样,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听到说人权,中国人讲道德、讲伦理,才有真正幸福美满。 外国人天天喊人权,每一个人都没有安全感,每一个人都不晓得自己活在这个世间是为什么? 人权是一句空话。 佛告诉我们,人活在世间是为什么? 叫「人生酬业」,你过去造的善因,你来享福的;你过去做的恶业,你来受罪的。 这佛讲的,佛说得清楚、说得透彻! 我们今天学习这一句经文,要真的把它搞清楚、搞明白,我们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心真的生出来了,你的家庭怎么会不和睦? 你这个家庭怎么会不兴旺? 尤其伦理的教育,伦理教育是从家庭讲起的,从夫妇讲起的。 「夫妇有别」,别是分别,这夫妇两个人成了一个家庭,中国古时候家庭,上有父母,有兄弟,有子女,大家庭制度,不是像现在小家庭,大家庭。 你进入这个家庭,成为家庭里面的一分子,你要懂得怎么样去做人。 家庭里面两桩大事情:第一桩大事情是维持家庭的生活,第二桩大事情是教育底下一代,两桩大事! 你底下没有好的后代,你的家庭幸福从哪来? 你家庭兴旺从哪来? 一定要好的后代。 所以夫妇有别,任务有别。 在古时候,男子出去谋生,维持家庭生计,妇女在家庭里面教育子女,后代全靠这个做太太的,一家有没有前途全靠她。 你们要去念《印光大师文钞》,你看印祖在《文钞》里讲多少次,家庭妇女之权第一大,社会的安危,国家的兴亡,操在谁的手上? 操在家庭妇女手上,现在人哪里懂得? 你家的好儿女,代代出贤人,这个社会上才会有圣人出现! 圣人从哪里来? 你教出来的。 怎么个教法? 统统都是《弟子规》。 所以父母要学《弟子规》,统统做到了,给儿女做榜样。 小孩一出生,眼睛才张开,他会看,他会听,他就在学习,大人什么样子,他统统看到了,统统听到了,所以教育从这开始。 到六七岁的时候,根深蒂固,他很懂事,这时再送到学校给老师教。 所以最重要的基础教育是父母教的,不是别人教的。 这是夫妇有别,差别就在此地,他有不同的任务。 今天没人懂得,所以家不家、国不国,天下大乱。 发布时间:2014-11-26 18:49:47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12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