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莲池大师答:显教者,修多罗是也。密教者,咒是也。何乃以梵语为密,华言为显? 内容: 问:显教者,修多罗是也。 密教者,咒是也。 何乃以梵语为密,华言为显? 为以东方不测西竺之言为密耶? 为以梵语在彼即密耶? 若在彼即密者,则西土无显教。 若此土不测彼言为密者,则此土典籍,传至西土,未翻译时,亦应云密。 若未翻译,则不可测。 若已翻译,是则可知。 若尔,何故云咒者非下凡可测? 莲池大师答:凡“称理”二字下语句,须另着眼始得。 盖格外之谈,不可拘文滞相,逐逐然以训诂之法而等例之也。 况今非正释经咒显密时也。 夫新学沙弥,莫不知经之为显,咒之为密矣。 宁知影略借喻,权实无方。 反覆转移,纵横不碍。 类而推之,世出世间,凡昭然易见者,皆可言显也。 凡幽然难知者,皆可言密也。 且必以不可测为密,可测为显乎? 经中《法华》云:“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 ”《维摩》云:“不知是何言,不知以何答。 ”涅槃会上,世尊拈华云众,百万人天,悉皆罔措。 是经有时乎不可测也,则经反成密矣。 咒中,“阿”字是毗卢全身,“吽”字是三解脱门。 《文殊五字咒》,“阿”者无生义,“啰”者无染义。 是咒有时乎可测也,则咒反成显矣。 故知汝言梵语为密,则西土无显教。 此方之言,西土不知,亦可言密。 以此为难者,皆由执泥训诂“显密”二字之过也。 且“显密”二字,是从来世间字义。 欲发明经咒圆通者,取此二字配之。 非许氏《说文》,及古篇韵家,曾训诂云:显者经也,密者咒也。 则此二字,何为更不可别处一用? 故云:凡昭然易见者皆可言显,凡幽然难知者皆可言密也。 试举一例。 《论语》云:“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则“见”者“出”义,“隐”者“处”义。 既“隐见”是“出处”,何得释《中庸》“莫见乎隐”者,以“见”为明处,“隐”为暗处? “隐见”可以“明暗”、“出处”通用,“显密”独不可以经咒、华梵通用耶? 然此且据外书而言,若以内典言之,显密者,非即半满、新旧之类乎? 既以小乘为半,大乘为满矣,何又云“《悉昙章》生字之根本名半,余章文字具足为满”耶? 是半、满可通用也。 既以佛王三界为新,轮王十善为旧矣,何又云“三德相即为新,三德不相即为旧”耶? 是新、旧可通用也。 然此犹据比例而言。 若的就显密言之,既以经为显,咒为密矣,何又云:声闻见八万一人得道为显,菩萨见无量阿僧祇人得道为密耶? 是显、密可通用也。 何于华、梵而疑之? 又此且就震旦,若通二土,亦可东土华显而梵密,西土梵显而华密也。 以上急为辩疑,作是烦碎语。 如实而说,夜半正明,天晓不露,尔从何处辩显密来? 不见道:“莲华荷叶报君知,出水何如未出时。 江北江南问王老,一狐疑了一狐疑。 ” 发布时间:2013-12-19 00:53:36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