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要有生命去兑现你认为对的东西 内容: 修道要有生命体验,看到别人说什么,自己就信什么,也不去想为什么。 这样子,你可以做个优秀的学生,但不是优秀的修行人。 佛讲的经,不是让你去信,你信了不一定能解脱。 但佛说,你要去实践他,用生命去体验他。 这时才有用处。 唐朝时,福州出了个国师,他就是雪峰禅师。 他开悟的因缘很神奇。 雪峰禅师早先也是研究经教,看古人是怎么开悟的。 就像我们现在很多人,也研究这个法师怎么讲,那个法师怎么讲。 雪峰禅师当时就这样子,所以搞得他自己也乱了。 到了四十多岁了,还没有开悟。 有一次,他跟他师兄,岩头禅师,一起去湖南。 岩头禅师是开悟的人,他走到哪里,就是吃饭睡觉。 雪峰禅师是个比较严谨的人,他走到哪里,坐下来就是打坐。 看到他师兄这样子,心中就不舒服,说你怎么这么懈怠。 岩头禅师说,你这么样一板一眼,像个土地神,将来只会去迷惑那些愚夫愚妇而已。 雪峰禅师就,自己心中有结。 什么结呢,就是他看到古人开悟,自己却体会不到,很是痛苦。 岩头禅师就点醒了他一句说:“你要知道,要从你心中流出来的,才能铺天盖地。 ”也就是说,不要去搞那些别人的话头来害自己啦。 雪峰禅师一听,他就开悟了。 这就是著名的鳌山成道。 这句话故事讲,你要有自己的东西,自己的生命体验,不要专门捡别人的牙慧。 如果天天捡别人的境界,这样子怎么能成道呢。 你的生命是活生生的。 很多人问怎么修行? 我说,你去体验生活而修行。 不要听太多开示。 为什么呢,听了也没有用。 大德说,你要放下啊,你能放下吗? 告诉各位,我就是放不下。 所以我说,不要放下,要提起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那大德说,一切眷属都是债主啊。 我说,这个也不对。 你要有生命体验,要尊重世间的因缘。 没有生命体验,你听太多了,反而容易走偏了。 现在人容易嵌入一种圈套。 比如说某某人有修行,那就好像他讲的每句话都是对的。 这就是“泛修行论”。 他是有修行,那又不是正遍知,一定对吗? 不一定的。 可能说他在某个境界上,是对的。 但不适合每个境界。 佛讲得法,众生根器不同,都不一样。 要是根器不对,都是起反作用。 更何况只是大德,不要觉得他是大德,一定对。 大德有大德的功德,他对,你要去用生命去验证他的话,不是盲目说,某某是大德,一定是对的。 这就是很大的迷信。 再比如烦恼,读书都知道,佛陀经常讲各种法让人不烦恼。 但你也知道,那为什么仍然烦恼。 是佛陀的法不灵吗? 这就要你去体验生命。 没有体验,是得不到佛法的甘露。 就像信佛一样,信地藏菩萨吗? 也许你一定会回答相信。 这个信不是嘴巴讲的,如果你真的得了癌症,你敢不吃药,就一心念地藏菩萨忏悔,有这个心力时,才算是相信。 这就是生命体验。 没有生命体验,信仰一样不坚固。 像临济宗,就要呵佛骂祖。 不是真的喝骂了佛祖,而是你生命去体验后,才明白佛的真理是什么。 而不是你信佛就好了。 信佛没有力量,要作佛,生命才有力量。 我们要去兑现他。 比如说祖师大德怎么做,我也跟着做,这就是一种兑现。 修道的人,应该是把真理给兑现出来的人。 比如说,我相信天道不亏待人,一定要珍惜福报,把阴德留给后人,我也相信,我一直做善事,危难时,菩萨一定会帮助我。 这个是我的真理,我也把他努力兑现出来。 近代的王凤仪善人,他就是开悟的,他的一生都在兑现真理。 所以他了不起。 那所有祖师大德,他们也是如此。 在兑现时,我真的发现,生命会因此而改变。 所以我对自己吃的用的,都很节约,对老天爷,对菩萨,还是有很大信心。 所以我拼命做善事,菩萨会照顾好我的家人,我的父母。 这就是我对真理的信心。 目前我生命兑现的层次,只是在积累功德的阶段,至于想要求解脱,我目前生命还没有达到那个层次。 发布时间:2014-11-15 20:05:15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12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