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人生要缺一点 内容: 人都喜欢追求圆满,但圆满往往不好,人生要缺一点,或者哪怕很满了,要记得倒掉一些,保持七分满就好了。 天道从来是损有余而补不足。 所以佛教说,财富多的人,一定要散掉,保持七分满。 有的人说,学佛后不是有求必应,一切都能圆满吗。 不要有求圆满的心态。 所以说,人有烦恼是正常的,夫妻吵架是正常的,孩子偶尔不听话是正常的,事业有不顺利的地方,是正常的。 这个跟佛有没有保佑你没有关系。 人生一定有缺欠,有不如意的地方,这才是正常的。 古代的范蠡,他是财神,做什么生意都赚钱,所以三次赚钱三次布施财。 有钱后就把钱布施掉,自己尽量保持七分,就好了。 人生中一定会有缺欠,不是钱财的,就是儿女的,要不就是父母的,要不然就是身体的。 有的人身体很好,钱财缺少,有的人儿女满堂,却养不起,有的人很有钱,但却膝下无子。 就看人往哪个方向去取舍。 还有的人说,等我有钱了,我就去布施。 这个也是个悖论。 钱财来自富贵的心,付出的心,加上努力的布施。 如果布施都不肯,又如何发财呢。 所以许多大布施者,往往布施到自己都没有钱。 比如宋朝的范仲淹,一次他儿子去收租,刚好收了两千文银子。 在路上碰到一个苦难的人,他欠了财主债,还不起,只好卖身,可是又碰到了父亲死亡,连买棺材的钱都没有了。 他儿子就把收租的钱,都给了他。 范仲淹一辈子也是当官,但很贫穷,儿子也一样,布施的自己都穷。 上天并没有亏待他,而是让他的子孙许多都当官。 这也是上天对范仲淹的报答。 人不要追求外在的圆满,这样子永远没有尽头。 所以,学佛后,还遇到不顺利的事情,也是正常的。 也不要拿着佛法来满足自己的私欲。 做了一点善事,就求这个那个。 求到了,那福报也化掉了。 不一定是好事。 所以修道人,无论怎么样,首先不敢有享受的心理,吃的住的尽量要简单艰苦,把好的让给别人,把不好留给自己。 自己有不好的东西,尤其是物质的享受,这个就是缺。 你有这个缺,上天就会给你另一个圆满的。 那也有的人相反,如果一味为了享受,物质享受是圆满了,但其他东西,尤其是法身慧命,那就缺了,也实在是很可惜的。 而修道人刚好相反,物质享受是缺了,但法身慧命却圆满了。 发布时间:2014-11-04 13:42:51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11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