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悟公上人:净土法门是三根普被、上下兼收最好的法门 内容: 现在我将这个祖师教言,向大家来念一遍:当于净土起真心,要起增上心;念佛一定要(对娑婆)生厌离心。 一个是生信心,一个是厌离心,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这两种心非常要紧。 就是白居易居士不是有几句话嘛,怎么讲的呢? 他讲:我年七十一,不再事吟哦,看经费眼力,作福畏奔波。 如何度心眼,一句阿弥陀。 那么,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立也阿弥陀,卧也阿弥陀,健也阿弥陀,病也更加要念阿弥陀,纵使忙似箭,不废阿弥陀,普劝法界众,同念阿弥陀。 这位大居士说这些话是不简单的,杭州做过筑堤,叫白堤。 那么他这个第二句,就是讲作福畏奔波。 作福要劳碌的,你不劳碌,这个福是不能作的。 故所以我们丛林底下,再来的祖师都是修苦行的,或者当行堂,或者当大火(头),或者当菜头、当饭头,乃至当净头。 为啥道理呢? 凡夫不肯去做的、吃苦的事情,菩萨能够做。 菩萨为啥道理呢? 菩萨要成佛要度众生,先跟你们结缘,先结人缘,后成佛道,这是菩萨做的事情,大寮里当行堂、当饭头、当菜头、当大火(头),这都是菩萨发心的。 像我们扬州来果和尚,他是做了大和尚、开了悟,找藏经也不要用这个藏经目录去翻,哪部经在啥地方抽出就是,这样子。 这是我一个同学,叫印山法师对我讲的,来果和尚是开了大悟的,他怎么样子? 他还跟大众师父们结缘,一天挑粪桶担十多担去浇菜。 你们还有晓得大名鼎鼎的当代高僧虚云老和尚,他到国清寺受戒圆满就当园头,一天到晚在菜园里面种菜、浇肥、挑粪。 为什么啊? 结大众缘,未成佛道,先结人缘,这我讲过了吧? 你要培福是要辛苦的啦,要辛苦的啦,这个道理。 那我们新昌现在放生池捞草的一个居士,他是在宁海半弄堂住的,三十多年。 他一天到晚做苦行,人家口渴了到这地方可以歇歇气、吃吃茶;还可以,你的担子重,他可以帮你担到楼上,一分一毫不要钱。 现在在新昌大佛寺,在地藏殿里面住着。 这都是不容易啊,这都是菩萨行,都不是简单的事情! 现在我们修苦行的人还是多,现在还有一个诸暨龙华寺当家,他呢要想三步一拜,用这个方法四大名山都要去拜。 这都是培福呀,你如果单单念佛,样样不肯动,这是这个福得不到。 修福就是一边扫地一边念佛,所以扫地,我们这个沙弥律仪里佛也有讲过,有五种功德。 佛也亲自扫地,这地是什么地啊? 是我们的心地。 世界上大地也是我们的心地,大地清净了,我们自己的心地也清净了。 故所以这个寺院与俗家有何分别呢? 俗家啦,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路上屋宇清净与不清净,一出门就是不管闲事,除非是打扫卫生的人来打扫。 环卫工,一天一回也就一回,两回也就两回,佛地就是没有回数的,叶子落下来了就扫,扫过,落下来了再扫;扫过,落下来了再扫,没有遍数啦扫地。 这个就是,要心地清净就要大地清净。 所以寺院同俗家就是这点分别,寺院一定要清洁卫生,地一定要扫得清清净净。 扫地就可以念佛,扫地念佛更相应,就是表达自己心地清净,人家见到就生欢喜。 众生生欢喜,诸佛也要生欢喜,所以众生欢喜、佛欢喜。 那么你若是作恶,假使说你害人,捉弄人家,众生不欢喜,佛也不生欢喜,众生动烦恼,佛心里也不开心。 所以啦,你假使说在家里对父母不恭敬,也用不着你到寺院里来烧香。 过去有一个公案,这个人大家都晓得,他是朝峨眉山去,这个人赫赫有名(杨黼),这个人呢去朝峨嵋山,在峨嵋山碰着一位老公公,对他讲了,他说:你到此地干啥来啊? 他说:我来拜普贤菩萨。 哎呀,你家里有活佛啊,为啥还要弃了活佛来拜菩萨? 他说:怎么样子的活佛啊? 这个活佛啦,鞋子么倒着穿,衣服披着,纽扣也没扣,这就是活佛,你赶快回去! 好,他就不到峨眉山上去了,就回到家里来。 他娘牵挂他了,这个某人去了会待几天才回啊,不晓得却当夜回来了。 咚咚一敲门,听到某人音声,他娘是,像现在讲讲,魂都要吓出嘞。 他的脾气特别坏,他对阿娘是非常不孝敬,阿娘晓得某人来了,赶快,衣服也不扣了,鞋子也倒穿了,门一开开,哎呀! 菩萨讲过,鞋子倒头穿,衣服纽扣是没有扣的,这是活佛。 立刻跪下去了,自己也流眼泪了:哎呀,妈妈啊,我从前都是得罪您、轻慢您、不恭敬您,我罪业大啊! 眼睛红红的哭起来了,嚎啕大哭起来。 娘把他的头摸摸:孩子,你乖、你乖,起来、起来,你能够晓得了就好了,起来、起来、起来。 从此以后对娘是非常孝敬、非常孝敬。 所以我们参学啦,朝山拜塔也有好处,这个人若是不去朝山,他连娘都会打啦,这样一个人,不孝之子。 故所以我们修净土修三福,第一福要孝养父母,乃至要不杀生,这是第一福。 为啥呢,这不杀生为啥也在第一福里面呢? 因为你杀生杀的什么人啊? 前生是你妈妈、你的爸爸,做了畜生去了,他又不会讲话,业障深重。 就是这业障深重啦,它话不会讲,本来是它儿子,任他杀,没有办法,叫也叫不出来,业障深重,那么任他杀啦。 所以杀生非但是杀自己故身,还要杀过去父母,杀过去亲戚朋友,乃至还要杀大一点,老太公、老祖公、老外婆都要杀啦,为啥道理? 他换了个身体认不得了。 所以这种道理我们要晓得,杀生非常严重。 今天诸佛都生欢喜,这么多黄鳝、泥鳅、蛳螺,还有鸟,还有乌龟,还有花花绿绿的鱼,今天诸佛非常欢喜,难得、难得,生欢喜。 那么我这地方插一句,要修福修慧。 你若单修慧不修福,我头几天不是对你们讲过了? 这个和尚师父,挂单也不给你挂啦,后来三块菜园地的草给拔光了,还要请他来住,这差多少啦? 这福是要培植的,福要栽培啊。 那么单修福不修慧呢,这个象背挂璎珞;那么单修慧不修福呢,你就是成了阿罗汉,应供也是薄啦,乞食也乞不到的。 法照大师,我现在要讲法照大师。 在五台山,菩萨把他摄去,文殊师利菩萨。 法照大师一个境界,看到文殊菩萨在东边,普贤菩萨在西边,法照大师就问文殊菩萨:佛法浩瀚,修何法门,最为其要? 文殊菩萨告诉法照大师:你今念佛,今正是时,诸修行门,无过念佛。 念佛还要供养三宝,福慧双修,此之两门,最为紧要,我于过去劫中,他自己讲出念佛因缘:因念佛供养故,得一切种智。 一切种智就是佛智,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三智一心中得,这就是佛的智慧。 是故一切诸法,般若波罗蜜,甚深禅定,乃至诸佛,皆从念佛而生。 那我那天讲了,《心经》里就是讲究竟涅槃三世诸佛的。 怎么叫涅槃? 涅槃就是证到果位了,四果阿罗汉都是有不生不灭的果位。 那么,这个不生不灭的十方诸佛,诸佛涅槃都是从念佛而来,这和文殊菩萨讲的一模一样啦,这里文殊菩萨讲的,皆从念佛而得生,故知念佛,诸法之王,汝当常念,令无休息。 要常念,念佛好是好的,要常常念,更好! 要无有间断、无有间断,不要念念歇歇、歇歇念念,像走路一样走不到。 过去有一个人,他讲一天看到了十八个老头子,这老头子还挑了一担东西,挑起担来弓着背拼命走;那这个年纪轻的呢,一步一步慢慢走,他走走,凉亭里看到一个老头子在那,再走走,凉亭里又看到这个老头子歇气了,这样子一路看到十八个老头子啦。 这就是不能走走歇歇、走走歇歇,走走歇歇就走不到了。 又问,问云:叫我不要休息,那么究竟念啥东西呢? 文殊菩萨讲了:此世界西,有阿弥陀佛,彼佛愿力,不可思议,汝当相继而念,令无间断,决定往生,永不退转。 这是文殊菩萨同法照大师讲的。 并且文殊菩萨这个手伸出来,舒金色臂,摩法照大师顶:你以现在念佛因缘,不久即能够证到无上正等菩提,难得难得! 若善男子善女人等,要愿疾成佛者,无过念佛,则能速证菩提。 师欢喜作礼而退,像这个《弥陀经》讲好,作礼而退。 于是笃志念佛,日夜无旷,誓生净土,这是法照大师。 念佛之人,不可效愚人,我们念佛的人啦,不可仿效愚痴之人,那个还寿生啊,寄阴库啊,这个事情不要做。 因为寿生在佛经里没有的,不出自佛经。 欲心不贪外事,要专心念佛,不能专,要他专。 不专心念佛,要他专心念佛;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一心,要他一心。 念佛亦无奇特奥妙法则,但将一个死字,贴到额头上,挂到眉毛上。 心常念曰:我某人啊,就是说我现在悟道,从无始来,直至今生,所作恶业,无量无边。 这回这地方就映出业障的道理来了,假使我所造之业有形相者,十方虚空,不能容受。 宿生何幸,今得人身,又闻到佛法,若不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一气不来,你定要向地狱镬汤、炉炭、剑树、刀山里受苦去了。 纵出了地狱,所以地狱里出来就马上能做人了? 做不来的,地狱出来要一步一步来的,地狱出来再到饿鬼道中,饿鬼道中受苦受完,出来再到畜生道中,三恶道里面畜生道还是轻的罪啦,它也能够自由自由,像做牛能够吃吃草,做猪能够吃吃馊水,做鸡能够喂它米、喂点饭,还有做狗能够讲讲难听点,还可以吃粪的。 愚痴造业,又复堕落,经尘点劫,轮回六道。 虽欲出离,末由也已。 不容易啊,一堕下去了,要想再出来很困难,头出头没,不知几时能够出来。 像《法华经》里讲,这只盲龟,眼睛独只的盲龟,水面上要有一个浮木,有个洞洞,要找这个浮木的洞洞,三千年也找它不到,很困难啦! 能如是我们来念,如上所求,当下成办。 故经中屡云:思地狱苦, 发菩提心。 此大觉世尊最切要之开示,念佛要时常作将死堕地狱想,要这样子。 行,修行的行,一定要恳切,要恳切地,你不恳切,要他恳切;不相应,要他相应,怎么相应呢? 要怖苦心念佛,即超苦乐,这是第一个妙法,叫随缘消旧业的心来念佛,这是第一个妙法。 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那么念佛就能够明心见性,念佛念得持一心,就可以明心见性。 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净心之要,亦无如念佛,如同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经中七日持名,贵在一心,无间无杂,就有办法,不缓不急,密密持名。 今天我听说一个念佛人啊,胸口好像是不舒服。 你火车看到过吧? 火车不是停下来前轰隆轰隆轰隆要响几声吗,为啥要响几声啦? 这就是念佛不要被气闷牢。 怎么叫气呢? 肚脐眼下两寸半,这是叫气海。 鼻息呢叫息,息通气,气通息,这么就有功了,我说这样子叫气功。 那么念佛也是这样子,不要你出口念,不要动嘴都可以的,就是心里念,念佛念心,心念佛。 绵绵密密念,不缓不急念,密密持名,使心安隐。 佛名号中,历历分明,着衣吃饭,行住坐卧,一句洪名绵密不断。 犹如呼吸相似,既不散乱,亦不沉没,如是持名,可谓事上一心精进者。 正念提起,默持佛号,在在处处,无有障碍。 现在我们讲障碍啦,这就是没有障碍了。 念佛法门,别无奇特,只要信的直,守的稳,直下念去,每天定课不缺为准,尽一日中,循环无间,一心不乱为期,毕此一生,誓无变改。 参禅要离想,念佛要在专想,专门想佛,那么眼能见佛,眼睛闭着能够看到佛。 我对你们常常讲的,这尊佛庄严一点,或者一丈六尺高的接引阿弥陀佛,闭眼就见到阿弥陀佛,这是眼见佛。 佛说修行出生死法,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念佛求生,是方便之中之方便法门,扼要之中之扼要法门。 《妙法莲华经》里所讲就是:我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 念佛是用特别的方便,来助显第一义。 第一义就是中道妙理啦,这句阿弥陀佛念好了,佛法就在阿弥陀佛一句当中,包含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都在里面。 我们为啥要生疾病? 生病的因缘我对你们讲讲,这生病都是从杀生中来。 所以戒杀放生,身体健康了。 那么吃素要比放生还要放生,为啥呢? 你吃素是每天放生啦,反过来讲,你不吃素是每天杀生啦,你放实在是千万中之一份,这个杀是千万中之多数,所以要一心念阿弥陀佛,必须要戒杀放生,要吃素念佛,方才相应。 念佛不一定要开口,不必开口,不必动舌,专门持念,默默心眼返照,时时分明,句句接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心心无间,若有痛苦,忍之耐之,一心顾念。 经云:至心念佛一声,消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这都是祖师和佛同一鼻孔出气。 只贵真实修行,不必一定要敲啊打啊。 好静之人,自可寂默念佛。 不必一定要成群做会。 怕事之人,自可闭门念佛。 识字之人,自可依教念佛。 供奉邪师,不如孝顺父母念佛。 广交魔友,不如独身清净念佛。 寄库来生,不如现在作福念佛。 现在作福,做啥福啦? 现在我们来到玉佛宝塔了,我们佛弟子已经一百多万了,单单佛弟子已经一百多万了,是不是啊? 卜卦测字,不如悔过自新念佛。 习学外道文书,不如一字不识念佛。 无知妄谈禅理,不如老实持戒念佛。 希求妖鬼灵通,不如正信因果念佛。 以要言之,端心灭恶。 如是念佛,号曰善人。 摄心除散,如是念佛,号曰贤人。 悟心断惑,如是念佛,号曰圣人。 那这念佛的法门,我听一位善知识对我说:你要念佛念得好,你要看净土祖师语录,净土祖师开示,如同我们净土祖师慧远大师,他是东方护法菩萨,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化身,承远大师也是不可思议,四祖法照大师,钵里能够现出五台山来。 五祖新定台岩少康大师,我此地要到少康大师地方去,他们叫我皈依证、五戒证、菩萨戒都要带去,这个五祖新定台岩少康大师实在是不容易,他怎么样子啊? 这位大师念佛,念一句,出一尊佛;念一句,出一尊佛。 这善导和尚,念一句,放一道光明;念一句,放一道光明。 这个净土祖师里面真正不可思议。 就是六祖(永明延寿大师)也是了不起,阿弥陀佛化身,延寿王寺方丈。 七祖,也是不可思议的,是昭庆省常法师。 这个杭州昭庆寺万寿戒坛,我上去过,受比丘戒就不用搭坛了,它坛是搭好了的。 八祖,又是了不起,云栖莲池大师,十地菩萨。 九祖,又是了不起,蕅益大师。 人家讲这个蕅益大师都是讲有大智慧的祖师、大菩萨再来的。 所以蕅益大师单单这个《弥陀要解》,印光老法师讲,这个蕅益大师《弥陀要解》,释迦牟尼佛重新再来,不能减一个字,不能增一个字。 那么可知这个《弥陀要解》是相当地贵重、宝贵。 十一祖,是实贤大师也就是省庵大师,作《劝发菩提心文》。 我讲他的《劝发菩提心文》讲过三遍,普陀讲两遍,育王讲一遍,这《劝发菩提心文》相当好,对我们在家出家都是相当好。 十二祖,红螺山资福寺,念佛道场,这个是叫彻悟大师。 第十三祖不用讲了,大家都晓得,苏州木渎灵岩山寺印光大师,大势至菩萨化身。 怎么晓得他是大势至菩萨化身啊? 上海有一家人,要来朝普陀山,那么晚上做梦了,他要下船了,他对他讲了:某人啊,你还要拜普陀山观世音菩萨去,现在这个觉园来讲经的印光和尚就是大势至菩萨化身,你们全家人赶快去拜。 好,他是去拜印光老法师去了,第二天早上普陀不朝了。 印光老法师:不要乱说哦,不能同人家说。 对他关照好,不能说的。 他实实在在是梦里做到的,讲是大势至菩萨化身。 那么像是像的,他常常写《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常常赞叹念佛法门,故所以,的确是像这大势至菩萨。 他《圆通章》里就是这样子讲: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 不假方便。 自得心开。 如染香人。 身有香气。 我们念佛人,如同入香殿里面了,我们念佛人等于香殿里面走进了,香殿里面走进了,这香风会扬到我们这衣服,衣服也香;扬到地上,脚踩着也香。 念佛人如入香殿,入香光室,不但是香而且还有光,叫念佛犹如入香光室。 忆佛念佛。 现前当来。 必定见佛。 去佛不远。 不假方便。 自得心开。 如染香人。 身有香气。 此则名曰。 香光庄严。 我本因地。 以念佛心。 入无生忍。 今于此界。 摄念佛人。 归于净土。 佛问圆通。 我无选择。 都摄六根。 念佛啦,六根要收摄起来。 这个摄字怎么写呢? 提手旁三个耳朵,这是都摄六根,念佛要摄心念佛,要净念相继。 怎么叫净念呢? 佛念就是叫净念,众生念头就是污秽不净,念佛的念头呢就是清净,因佛是究竟清净的人。 所以我们念佛呢,因为佛清净故,我念佛人也清净了;因佛贵重故,我念佛人也贵重了。 所以你如果能够念佛,世上人看到你就是像佛一样恭敬啦。 今天我们打斋供众是不是像佛一样恭敬我们? 办了很好的小菜,我们吃得是多少高兴啦,是不是啊? 这功德多少大啦,生欢喜心,这功德就真大。 这里面,像我这样苦恼的也欢喜,那还有圣人里面,你怎么晓得呢,如果圣人被你供到了,那你的福气大了。 那么,我们的六根是不容易休息的,不容易休息也要它休息! 眼见色,不分别,只念佛;耳闻声,也不分别,只念佛;鼻子要嗅,嗅香嗅臭,也不起分别,专念佛;舌头东说西说,也不让它说,专念佛;身体东触西触,也不让它触,专礼佛;意地瞎打妄想,也不让它打,专念佛。 这叫六根都摄,六根都摄了就有办法了,那么就净念相继。 入三摩地。 斯为第一。 那么究竟这个入三摩地也有梵语,也有外译,梵语入三摩地中国话就是正定、正受。 正定不是修世间定,也不是修外道定,是正定,一念不生。 定是一点也没有念头的,定是不动的,所以这个妙湛总持不动尊,不动是最尊,定就是不动的。 所以这个持戒是捉贼;定是缚贼,土话就是绑牢了,定就是念头不起来了,六根都关起来了;这个慧呢,慧是杀贼,力量大了。 所以我们这种道理要晓得,要正定。 还有一个正受,这个受就是怎么受的呢? 受就是叫正思维,正思维就是我今天对你们讲,那么我要备课,也要想一想对你们讲什么东西,这是冥想三十七道品,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 这个叫三四二五、单七只八,这个道理要一个一个思维思维,这叫正思维,这叫正受。 正定是一念不生,所以这禅宗里面就是叫你要定、定,禅定禅定,禅是思维修,定呢是寂静修,寂静修没有什么念头可打的,一念不生全体现,就是这个道理啦,这就叫入三摩地的道理。 金绳开觉路,宝筏度迷津,那么这照文字讲起来,过去没有轮船,没有火车、飞机的,它是啥东西呢? 这个佛经啊,佛经称为金绳,开觉路;这个宝筏是用譬喻啦,能够度迷津,宝筏就是这毛竹用铁棍穿起来,海洋里可以驶过去,这个叫宝筏度迷津的道理。 念佛法门,不论男的女的,不论是出家人在家人,不论贵、贱、贤、愚,没有一个人不可以修净土法门,都可以修净土法门。 这个净土法门是叫往圣前贤人人趣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是三根普被、上下兼收最好的一个法门,我们不要空过,人身难得,失了人身,再要找是很不容易的,赶快念佛! 发布时间:2025-01-11 06:17:56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104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