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净界法师:美好的滋味是从舌根而来的吗 内容: 寅一、非从舌生阿难! 若复此味生于汝舌,在汝口中,秖有一舌,其舌尔时已成酥味,遇黑石蜜,应不推移;若不变移,不名知味;若变移者,舌非多体,云何多味一舌之知? 说是这个美好的滋味是从舌根而来。 那么假设这美好的滋味是从你的舌根而来,那这个地方有个问题了,就是口腔当中,每一个人只有一个舌根,一个舌根只能够出现一个滋味(我们要作基本定义)。 你只有一个舌根,如果舌根产生滋味,那你只能够产生一个滋味。 就好像说一棵树古德讲出一个譬喻说一棵树长的果实,要么是酸的,这整个果实都酸的;要么是甜的,这整个是甜的;是苦的,全部是苦的。 一棵树长出的果实只能有一个味道,不可能说这棵树有苦的,又有酸的酸甜苦辣都有,不可能的。 所以说,既然是你舌根所生,而一个舌根只能够生起一个味道,那么这个时候,舌根已经产生了酥味。 你如果同时又吃到黑石蜜(黑石蜜就是甘蔗糖),甘蔗糖是甜味,奶酪是咸味。 这个时候你的舌根已经产生一个咸味,你遇到甜的东西的时候,你的舌根就不能再转变味道为甜了。 因为你的舌根已经生起咸味了,所以你对这个甜的东西应该没有任何的反应,没有任何的知觉才对呀。 既然对甜味不能产生任何的反应,那表示你这个舌根就不是一个知味的舌根了。 你只知道咸味,酸甜都不知道,那你这算什么舌根呢? 所以说,舌根产生味道不合理。 因为你只产生一个味道,其他味道都不知道,那就不能构成舌根的定义。 假设你说你的舌根的味道可以变来变去,一下子变甜,一下子变酸,可以变移,那这个有问题啊。 舌根只有一个体,不是多体,怎么你一个体的舌根能够产生这么多滋味呢? 你这一棵树同时产生甜的水果,又产生苦的水果,这是不合道理的。 因为你的舌根只有一个,你不能产生这么多滋味的,不可以。 所以,这个味道是舌根所生是不合理的。 寅二、非从食生那么,假设是从食中而来,这是我们一般的执着。 看经文:若生于食,食非有识,云何自知? 又食自知,即同他食,何预于汝, 名味之知? 说你吃到美好的饮食,你也正在享受那个美好的滋味,那这个滋味是从哪里来呢? 你说当然从饮食中来嘛! 那这个有问题了。 食非有识,饮食是一个无情之物,它没有一个心识,没有了别的心识,它是个无情,那么云何自知? 云何自知就是说,身为一个饮食,如果没有用舌根来跟它作用,它的味道是表现不出来。 你能够感受到这样的一个滋味,一定有舌根的作用。 你说这个味道只有饮食生起的,不需要舌根。 而事实上,身为一个饮食,它根本没有了别性嘛,它怎么知道这个美好的滋味呢? 它一定要有舌根的相互作用。 所以说,饮食没有了别性,它怎么能够自己知道这个滋味是什么呢? 又食自知,即同他食。 如果你一定要说,饮食也可以知道自己的滋味啊,那这样子,饮食可以知道自己的滋味,那是饮食自己在吃自己,那是他人在饮食嘛。 饮食自己感受它自己的滋味,那么何预于汝,跟你阿难尊者有什么关系呢? 那是饮食在受用它的滋味,那跟你阿难尊者又有什么关系呢? 又怎么能说是你阿难尊者的舌根呢? 所以,从饮食中出来,不合道理。 因为你饮食再怎么美好,如果没有一个有了别性的舌根去接触,那美好的滋味是显现不出来的。 寅三、非从空生若生于空,汝噉虚空当作何味? 必其虚空若作咸味,既咸汝舌,亦咸汝面,则此界人,同于海鱼。 既常受咸,了不知淡;若不识淡,亦不觉咸,必无所知,云何名味? 说这个滋味是从虚空所生。 我们有时候也会去尝一尝这个虚空,它到底是什么滋味呢? 是酸甜苦辣什么滋味呢? 这个虚空的意思,我们解释一下。 虚空有两种虚空,一个是外在的虚空,一个是你嘴巴的虚空。 这个地方所指的是嘴巴的虚空。 假设虚空能够产生奶酪的咸味,是从虚空产生的,那么既咸汝舌,亦咸汝面。 既然你的舌头能够感受到咸味,那么你的虚空,不但是舌头有虚空,外面也有虚空嘛,那这样子,你应该整个身体都感到咸味。 因为外面也有虚空嘛,你的脸部、身体,都应该感受到咸味了。 那这样有一个问题了:整个世界的人,就像大海中的鱼一样。 因为鱼就是在这个大海的咸味当中跑来跑去,全身内外都是咸味嘛。 那么,这个地方就有问题了。 既然你经常感受到的只是一个滋味,一个咸味,那么我们就不知道平淡的滋味了,因为没有对比。 你看海里的鱼,它不管吃什么都是咸味。 大海的鱼吃东西只有一个味道,就是咸味,没有其他的味道了。 所以,身为一个海中的鱼,它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平淡,因为它从来没有对比过。 所以说既常受咸,了不知淡,既然不能了知淡的味道,你也就不能知道这叫咸味了,因为没有对比过嘛。 既然也不知咸,也不知淡,那么这个叫什么舌根呢? 身为舌根,当然能够分别酸甜苦辣。 你永远只知道一个滋味,那怎么叫舌根呢? 所以,生于虚空是不合道理。 发布时间:2024-12-11 06:31:13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103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