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净界法师:第六意识是怎么去创造法尘的 内容: 我们看第六段,明意与法即藏性。 这个意是内处,意根;这个法是外处,是法尘。 意根去攀缘法尘的时候,就产生了因缘所生法,它当体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 看佛陀的开示:阿难! 汝常意中所缘善、恶、无记三性,生成法则,此法为复即心所生? 为当离心别有方所? 佛陀说,阿难! 你平常也经常依止你这个意根去攀缘善、 恶、无记三种的境界。 善就是能够引生我们今生、来生安乐果报的,叫善的境界。 但是我们也经常去攀缘一些邪恶的境界贪瞋痴相应的、对今生来生产生痛苦果报的境界,或者是非善非恶的境界。 第六意识当然是夹带前五识去攀缘这种境界,最后落谢到我们第六意识的心中就构成了一个影像,产生了三种的善、恶、无记的法尘。 这个地方是说明第六意识是怎么去创造法尘的:去攀缘外境,而落谢影像,而成就法尘。 那么,这个三性的法尘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是你内心所生起的? 还是离开这一念心有它个别的方向跟处所呢? 佛陀提出这个问。 说我们有时候经常会出现什么影像,或者是戒定慧的影像,或者是杀盗淫妄的影像,那这个影像是怎么来的呢? 是我内心生起的? 还是另外从外面生起的? 提出这个问题。 我们看第一段:阿难! 若即心者,法则非尘,非心所缘,云何成处? 假设这个法尘是绝对从心生起的,说我这个心中的影像,就是我内心生起的,那这个地方有问题了。 法则非尘,法尘既然是心所生,那么就是有情了。 因为心是有情,所以,生起法尘这个法尘也是有情。 那么这个时候法尘就不是无情之物了,而是一个有情的心法。 法则非尘,它就不是一个无情,它是一个有情的心法,因为它是心所生嘛。 这样子讲,非心所缘,既然是心法,就是无形无相的,那么你怎么去攀缘它呢? 这个影像是心所生,那么心生起影像,这个影像也是一个心法。 这个心法是无形无相的,那你怎么去攀缘这个影像呢? 它已经不是一个色法,而是一个心法。 你攀缘不到这个尘,那又怎么能够构成处呢? 又怎么能构成外处呢? 外处就是所缘为义嘛。 那你都没办法攀缘,那怎么能构成外处呢? 所以,是心所生不合理。 因为,如果是心所生,它就是一个心法,心法就不能攀缘。 说是离心别有。 若离于心别有方所,则法自性,为知非知? 知则名心,异汝非尘,同他心量;即汝即心,云何汝心更二于汝? 若非知者,此尘既非色声香味,离合冷暖及虚空相,当于何在? 今于色空都无表示,不应人间更有空外,心非所缘,处从谁立? 假设离开这一念心有它个别的方向跟处所,则法自性,为知非知? 这个法尘有其善恶的自性,那么到底它是有知还是无知? 说它是离开心有它的处、有它固定的体性,那么这个体性到底是一个心法的有知? 还是一个色法的无知呢? 分两段,先说有知。 假设它是一个有知的心法,异汝非尘。 它既然不是尘,也不是你的心法身为法尘,它是一个有心法的。 它既然不是你的心法,也不是一个色尘,那它表示是什么呢? 是同他心量,那是他人的心量,那跟你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你一定要说即汝即心,这个就是你的心法,那么这样子你就变成两个心。 你这一念心怎么能够分成两部分呢? 一部分变成能缘,一部分变所缘;一部分是内处,一部分是外处呢? 这不合道理。 你的心是不能分成两部分的,不可以。 所以,说是有了知的功能,是不合理的。 再看无知。 说这个尘它是离心别有,而且没有明了性。 这个法尘它是心中的影像。 如果是离心别有,既不是外在的色声香味触(这个离合冷暖就是触,触尘就是离合冷暖),它既不是外在的这个五尘,也不是虚空相状,那么它到底在哪里呢? 它离心别有,那么这个影像到底是存在哪里呢? 今于色空都无表示,不应人间更有空外。 既然在整个色(这个色指的是色声香味触)、在五尘当中、在虚空当中都没办法显现,那么在人世间,不应该说在五尘之外、虚空之外还另外有一个色法存在,不应该这样。 即使离开了色空之外,还另外有一个东西,那么它也不是心所缘,表示你的心根本攀缘不到。 既然心攀缘不到,那么这个处的定义又怎么安立呢? 身为一个处,它必须要所缘为义。 所以,说它是没有明了性、离心别有,那么你根本找不到它的存在! 它到底在哪里呢? 它不在你的内心,也不在外面,也不在色空。 那你看,找不到。 找不到的话,你根本没办法攀缘。 没办法攀缘,就表示它不是一个处。 所以,离心别有也不合理。 发布时间:2024-12-03 06:06:00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103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