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学常识第二十六课 三十七道品(二) 内容: 佛学常识第二十六课 三十七道品(二)(乙)四正勤「正」指正当的事业,「勤」是不懈怠的去作。 凡一切善的事业,皆是正当的;恶的事业,就不是正当的。 善的事业,须要勤作;恶的事业,更须要勤断。 并且要把「身、口、意」三业合起来省察,才得究竟。 1. 已经生起的恶业,要勤恳的把他除断。 2. 还未生起的恶业,勤恳的防备,不使他发生。 3. 还未生起的善业,勤恳的使他生起。 4. 已经生起的善业,勤恳的再使他增长。 佛学常识第二十七课 三十七道品(三)(丙)四神足「欲、勤、心、观」是四种禅定。 「神」是神通,「足」是身的两足,这是比喻话。 身能起立,全依两足;神通的发生,全是依靠禅定。 上来的四念住、四正勤,修圆满了,就可发生四种善根:1. 暖法,圣道比火,见火必先和暖;见道以前,也有一番和暖气象。 2. 顶法,好比到了山顶,说不定要进要退;是说行人虽然进到高处,仍要提防退转。 3. 忍法,决定四谛是最胜的法,把心安住了。 4. 世佛学常识第一法,有漏的智能,已达到极处,再进一步,就得无漏智能。 但是这四善根的进级,仍是要修观四谛作成的。 在四善根上,依着很胜的希望力,修到的定名「欲」;依着精进力修到的定名「勤」;依着一心止住力修到的定名「心」;依着观察力修到的定名「观」。 能修到这四种定,自然会发神通。 神足的名称,是总合因果来说的。 佛学常识第二十八课 三十七道品(四)(丁)五根五力根力都是譬喻。 「根」譬树木有根,才能生长;「力」譬树根坚固,才能茂盛。 二缘和合,才能开花结果。 求道若能立住根本,再得了坚固力,才能得到道果。 1. 信根,信四谛圣道,合三十七道品等,理皆真实。 2. 进根,精进求道,决不休息。 3. 念根,把心安住在道上,不起杂想。 4. 定根,心与道合,不向外散。 5. 慧根,视察四谛的义理,很能了悟。 有这五个字,就是道心长了根。 1. 信力,是不受一切外道邪说诱惑,不为环境改变。 2. 进力,是能不怕困难,打破一切,勇猛前进。 3. 念力,是偶起杂念,立即断去,不使他相续。 4. 定力,是内心不动,且能离开外境的搅扰。 5. 慧力,是能破除无明,心得解脱。 如能作到这样,就是五根生了力量。 佛学常识第二十九课 三十七道品(五)(戊)七菩提分「菩提」是觉的意思,这是得了无漏智能,修行的七种方法,也名曰「七觉支」。 1. 「择法觉」 一切事理,要用智能观察,能以明白,那是真假,不致错误。 2. 「精进觉」 佛法固须精进,要能明白,无益的苦行,不去妄作。 3. 「喜觉」 心得佛法,自然喜欢,这名「法喜」。 要能明白,法有了义,有不了义,必须认得准确,不可颠倒。 4. 「除觉」 烦恼必须断除,要能明白,烦恼与菩提非一非二,不可错损菩提。 (此一另解法)5. 「舍觉」 一切境界,如梦如幻,要能明白,虚妄不实,既已舍去,不宜再去追想。 6. 「定觉」 禅定有世间禅,出世禅多种,要能明白,世间的禅,报尽还坠,不了生死,不可贪着。 7. 「念觉」 这念有观察的意思,好比医生诊病;前六觉好比药品。 修行要定慧平均,定偏了就昏沉,当该用择、进、喜来提起;慧偏了就浮动,当该用除、舍、定来安稳。 佛学常识第三十课 三十七道品(六)(己)八正道分「正」是不偏邪,「道」指涅槃的法门。 这八种道,就是无漏的法。 1. 「正见」 四谛各有四行相观,合成十六行观,名曰「无漏行观」(甚繁不述),能修此观,见解才得正确。 2. 「正思维」 用无漏智发动思维,不是识心发动妄念,这种思维,能以断惑证真。 3. 「正语」 是口不说「妄语、恶口、两舌、绮语」四种恶业。 4. 「正业」 是身不犯「杀、盗、淫」三种恶业。 5. 「正命」 出家众戒五种邪命(诈现异相、自说功德、占相吉凶、高声现威、说得供养),在家众不作恼害众生,或迷惑众生的职业来谋生活。 6. 「正精进」 是对趋证涅槃的道,勤加修行。 7. 「正念」 是专念证心的正道,合万行的助道法。 8. 「正定」 是修出世间禅定,远离有漏禅定。 发布时间:2024-11-24 10:42:33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103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