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教中过午不食的含义 内容: 在佛教中,过午不食是佛陀为出家人制定的戒律。 在律部中正确的说法叫“不非时食”。 是指不能在规定许可以外的时间吃东西。 这个时间就是在太阳到正中午后,一直到次日黎明,这段时间是不允许吃东西的。 过午不食叫做斋,持斋就是受持斋法而不违越。 达摩法师在其《破相论》中说:持斋者,当须会意,不达斯理,徒尔虚功。 斋者齐也,所谓齐正身心,不令散乱。 持者护也,所谓于诸戒行,如法护持,必须外禁六情,内制三毒,殷勤觉察清净身心,了如是义,名为持斋。 食有五种:一者法喜食,所谓依持正法,欢喜奉行;二者禅悦食,所谓内外澄寂,身心悦乐;三者念食,所谓常念诸佛,心口相应;四者愿食,所谓行住坐卧,常求善愿;五者解脱食,所谓心常清净,不染俗尘。 此五种食,名为持斋。 若复有人,不食如是五种净食,自言持斋,无有是处。 唯断于无明之食,若辄触者,名为破斋。 若亦有破,云何获福? 世有迷人,不悟斯理,身心放逸,皆为诸恶,贪欲恣情,不生惭愧,唯断外食,自为持斋,必无是处。 赵朴初居士在《佛教常识答问》中说:按照佛制,比丘午后不吃食物原因有两个:首先、比丘的饭食是由居士供养,每天只托一次钵,日中时吃一顿,可以减少居士的负担;其次、过午不食,有助于修定。 这个制度,今天南方国家仍普遍实行。 最严格的只喝白水,连牛奶、茶、椰子水都不喝。 佛教传入我国,汉族僧人自古有自己耕种的习惯,由于劳动的缘故,晚上需要吃东西。 所以在多数寺庙中开了过午不食的戒,但是被视为‘药食’,但持过午不食戒的僧人为数还是很多。 发布时间:2024-11-17 12:00:57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103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