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教度化众生的四种悉檀 内容: 众生的根器千差万别,所以佛教度化众生时,也会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而他这套观机逗教的教育理论,就是四悉檀。 悉檀,梵语Siddhanta,有宗义、遍施和成就的意思。 以四悉檀度众生,就是将佛法普遍布施给一切众生,使之成就佛道。 之所以分四种悉檀,正是为适应众生不同的心性和根器,而采取不同的善巧方法,并对机说法。 四悉檀,就是世尊说法的四种教引原则和方法:即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和第一义悉檀。 《大智度论》卷一缘起论说明了悉檀的由来,是佛陀为宣说第一义悉檀而讲了《般若波罗蜜经》:复次,佛欲说第一义悉檀相故,说是《般若波罗蜜经》。 有四种悉檀:一者世界悉檀,二者各各为人悉檀,三者对治悉檀,四者第一义悉檀。 四悉檀中一切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藏,皆是实,无相违背。 佛法中,有以世界悉檀故实,有以各各为人悉檀故实,有以对治悉檀故实,有以第一义悉檀故实。 四悉檀中,第一义悉檀是佛法的核心和根本,总摄其他三悉檀,也是《般若波罗蜜经》的开启因缘。 四种悉檀函盖了三藏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门。 世界悉檀借由世间众生所熟悉的语言、思想、观念,讲解世间法,将众生引入佛法的方式。 因其用令众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正确智慧,又称乐欲悉檀。 是佛陀对世间法的洞悉和导向佛法的引申,即因缘和合的缘起事相,正所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说法故事)缚悉底尊者幼时放牛为生,他初入僧团时,佛陀便以养水牛的门道为譬喻,讲了《水牛经》。 佛陀教导众比丘,要像牧童了解水牛一般,仔细认识自己的身体;像牧童清洗水牛一样,清除心中的欲念、执著、嗔恨和恐惧;像牧童给水牛领路一般,以四圣谛来指导自己的修行有了切身体会为引,缚悉底很容易便理解了比丘修行的要领。 为人悉檀全称为各各为人悉檀,也称为生善悉檀。 它是为众生量身定制的说法方式,帮助众生生起善根,出离俗尘,获得解脱。 具体来说,对于在家弟子,佛陀只说五戒十善;而如果是出家弟子,佛陀就会说比丘和比丘尼等法。 无论是国王、贵族、富商,还是农民、乞丐、盗贼,甚至外道,无论闻法者是什么身份,佛陀都会用他能听懂和接受的方式说法,将他引上善道。 (说法故事)佛陀行经陀婆阇提迦森林时,遇一强盗,便佯装逃跑。 强盗总也无法追上他,直到筋疲力尽,只得大喊让佛陀不要跑。 佛陀说:我并没有动,是你一直在作凶恶业,因此才被忧怖所迫,奔波不息,不得安宁。 这名叫央瞿利摩罗的强盗立时悔悟,出家为僧。 对治悉檀对治悉檀又称断恶悉檀。 与为人悉檀类似,对治悉檀也是因人而异,但它不是针对众生的慧根,而是针对众生的贪、嗔、痴等烦恼,给出相应的断恶错题本,帮助众生消除恶业、灭除烦恼。 比如五停心观:对贪心重的人,佛陀会说不净观;对嗔心重的人,说慈悲观;而对愚痴的人,说因缘观;对心容易散乱的人,说数息观;对障碍重的人,说念佛观,等等。 如此这般对症下药,众生心中的尘垢便可被一一化解,得到清净喜悦。 (说法故事)摩登伽女爱慕阿难不能自拔。 佛陀问她爱阿难什么,她说:我爱阿难的五官、声音、仪态等等一切。 佛陀于是叫她喝阿难的洗澡水,她大为困惑。 佛陀说:人的身体本都是不净的。 现在你就嫌他的洗澡水脏,等他日后老死败坏,你又将如何? 于是摩登伽女立刻观身不净,消除了爱欲贪欲,随佛陀出家为尼。 第一义悉檀第一义悉檀是宇宙生命的究竟法,是直接以第一义来阐明诸法实相的道理,故又称为入理悉檀。 《大智度论》云:第一义悉檀者,一切法性,一切论议语言,一切是法非法,一一可分别破散;诸佛、辟支佛、阿罗汉所行真实法,不可破,不可散。 上于三悉檀中所不通者,此中皆通。 第一义悉檀是佛陀觉悟的真理,因此总摄前述的三悉檀。 它玄妙无比,不可言说,因而虽然有中道、第一义谛、圆成实性、胜义谛等种种名称,仍难以完整、准确地解释其含义。 (说法故事)佛陀在忉利天对诸菩萨、天众说法时,观世音菩萨求问如来四句的义理,佛陀便直接宣说了法身偈,作为回答: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 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如果说四悉檀是佛陀度化众生的总原则,那么佛法在传播中,也逐渐分化出了不同的方式:三乘钝根的声闻乘修行者听佛说法,修苦、集、灭、道的脱苦四圣谛;中根的缘觉乘修行者则靠修行十二因缘,悟非生非灭,出离生死。 这二乘都是为自利,证涅槃境界。 利根的菩萨乘修行者发菩萨心,行上求菩提,下化众生的菩萨道,修六度万行,自利利他,证得无上佛果。 而佛法本身无大小乘之别, 法无自性,当机则妙。 八大宗佛教在我国有性、相、台、贤、禅、净、律、密八大宗派,各派各有修行的宗旨法门。 三论宗研习中观派《中观论》《百论》《十二门论》三论,以真俗二谛为纲,以彻悟中道实相为究竟;禅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净土宗信愿持名,仰仗佛力加持,求往生净土,永不退转;天台宗以五时八教为纲,以真、俗、中道三谛圆融为宗旨,修一心三观,事理圆融法法平等,法法圆通,各宗修持方法不同,但不离佛法根本。 总之,无论是佛陀的四悉檀,还是修习佛法的不同宗派、法门,都是为众生得到解脱,可谓万变不离其宗。 只要众生愿意修行,并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的修行方法,精进努力,每一个众生都能成就佛道。 发布时间:2024-11-15 06:00:53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10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