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教中“回向”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内容: 回向(梵语parinama),又作回向、转向、施向。 意谓回转自己所作的功德善根以趣向菩提,或往生净土,或施与众生等。 如旧译《华严经》卷十五〈十回向品〉所说(大正9·495a):“此菩萨摩诃萨修习一切诸善根时,以彼善根如是回向,令此善根功德力,至一切处。 ”《无量寿经》卷下云(大正12·272b):“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 ”东晋慧远大师之大乘义章卷九分回向为三种:一、菩提回向:回己所修之一切善法,以趣求菩提之一切种功德。 二、众生回向:念众生故,回己所修一切善法,愿以与他。 三、实际回向,以己之善根,回求平等如实法性。 道绰禅师于安乐集卷下,解释回向有如下六种:一、以所修诸业回向阿弥陀佛(梵语Amita-buddha),往生净土,待得六通后,再返世间救度众生。 二、回因向果。 三、回下向上。 四、回迟向速。 五、回施众生悲念向善。 六、回入去却分别之心。 综贯经论,回向可分十种:一、回因向果。 二、回事向理。 三、回小向大。 四、回向佛道与回向众生。 五、回劣向胜。 六、回自向他。 七、回少向多。 八、回自因行向他因行。 九、回世向出世。 十、回此向证。 发布时间:2024-11-12 10:42:35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10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