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念佛的基本要求和方法都有哪些? 内容: 佛说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其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这里,已开门见山地将持名念佛法门的要领,和盘托出。 其中‘善根’(因)‘福德’(缘)是条件;‘执持名号’是方法;‘一日至七日’是过程;‘一心不乱’和‘心不颠倒’是目标;‘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和‘即得往生’是效果。 具体说来,修持名念佛法门,有下列一些基本要求:(一)积储三种资粮这譬如远游,必须准备资粮。 信、愿、行则是往生净土的三种资粮。 所以这部阿弥陀经以实相为本体,以信、愿、持名为宗旨,以往生不退为力用。 在信、愿、持名的宗旨中,以信居首,因为‘信为道源功德母’,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 有了真信,必能发起切愿和笃行。 一个人如果一直怀疑极乐世界是否真有? 自己念佛能否往生? 他就不可能发起真正的愿行。 另外大乘无量寿经说上、中、下三辈往生都要发无上菩提之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 观经中则说九品往生,其中包括五逆十恶的下下品人,至心念佛十声,命终便得往生。 既能‘至心念佛’,必定具足信愿,既有信愿,即是发菩提之心。 所以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说:‘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合此信愿,的为净土指南,由此而执持名号乃为正行。 ’又说:‘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 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可见修此念佛法门,必须具备这三种资粮。 (二)具足正助二行这就是要求福慧双修,凡是发菩提心,修念佛行,即是正行——善根(亲因);孝养父母,尊敬师长,积极工作,见义勇为,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深信因果,读诵大乘等等,即是助行——福德(助缘)。 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主要是指示我们要具足正助二行,来达到往生的愿望。 (三)依靠自他二力实践佛法首先要依*自力,发挥主观能动性。 我们要以‘八苦’为师,把修学佛法与人事的磨练结合起来,与痛改习气结合起来,在种种障碍中忍得过,越是在困难中练成的,功夫越*得住。 但净土法门还可兼仗他力,因为阿弥陀佛曾发临终接引的大愿,只要念力猛利,就能感应道交,使我们多障凡夫,十念、一念都可以往生。 (在大乘无量寿经、观经和念佛三昧宝王论上都有说明。)称赞净土经还说:‘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来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 ’北京黄念祖老居士在大乘无量寿经解中,把‘慈悲加佑,令心不乱’二句,看作是‘净宗的心髓’。 因为佛力加被,行人心才不乱,于是十念相续,便得往生。 所以称净土宗是他力法门,是易行道。 当然,如果我们不是‘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而误认为念佛法门,轻而易举,留恋尘缘,心存轻慢,正不知何年何月才得解脱哩。 从根本上说:众生是弥陀心中之众生,弥陀是众生心中之弥陀,自他二力,正是二而不二的。 (四)念佛念佛就是作佛。 口里念佛,心里想佛,就是在作佛。 想佛怎么个想法? 想佛的相好、佛的庄严、佛的功德,想佛在因地中的修行,在果地上的成就。 常常想,你的心就是作佛。 念佛是大乘法的精髓,成就无比快速。 它是捷径,不要断烦恼,带业往生。 因为要断烦恼太难太难了! 唯独念佛法门不需要断烦恼,只要把烦恼伏住就行。 念阿弥陀佛,我们的能力只能带业往生,生到极乐世界,我们的智慧、神通、道力就可以跟七地菩萨相等。 念其他佛做不到。 发布时间:2024-10-11 10:41:43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102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