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修行就是印证,而闻思修便是方法 内容: 1常碰到人们来问寻修行的方法。 在我看来,十方修行者修行悟道的方法,本质与释迦牟尼佛不别。 欲想了解悟道前的修行方法、修行过程,及悟道后的感知世界和理性世界是怎样的,请参看释迦牟尼佛的故事。 有此一本释迦牟尼佛修道、成道的故事蓝本,不须再觅取其他。 欲想觅取其他人、其他事,更多的人、更多的事……请警惕头脑八卦的习性,那很可能是头脑的一种变相的八卦需要或八卦形式。 2对修行方法的过多渴求和尝试,是头脑想走捷径的妄想,是不踏实的表现,是心浮气躁、根底浅的象征。 越是踏实、深入、真正想悟道解脱的人,越不关注方法;反之,你越会关注方法。 据说释迦牟尼佛第一次向他的老师请示真理,老师告诉他:“诸行无常。 ”这就够了。 他没再问其他的,老师也没再说更多,释迦牟尼佛得到这条真理,就老老实实地去思考、观察、验证去了;他是真的观察,真的思考,真的验证;正是从“诸行无常”出发,他比他的老师观察得更深入、更彻底、更透彻,因此,他证到真理的其他面向——“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等! 3从释迦牟尼佛的故事,我们不得不得到一个很深的启迪:一、悟道解脱,一定要踏实要老实,不浮躁;二、要真的去做;三、你不是要创造真理或发明真理,你的工作只是去检验,去体证,去印证。 具备这三个条件,完全去执行这三个条件,必能解脱如释迦牟尼佛无疑。 你不必有那么多的问题、疑问,问题、疑问都是“魔罗(妄心)”来分散你注意力的,阻碍你悟道的,不要上它的当。 如果你有疑问,不用过多的理它,带着它继续上路,继续观察体会验证,当你走到后面,前面的疑问就自然消失了。 你不用拿出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每一个问题面前驻足、停留、跟它纠缠、内耗。 4生在释迦牟尼佛后,我们是幸运的了。 我们不用再去“发现”真理,我们省去了发现者最初的,没有任何前人指导,没有任何方向,没有任何提示,没有任何范围及目标锁定的茫然的探索。 释迦牟尼佛把他发现的一切都告诉我们了,我们只须去验证,去体会就行了,多么好啊。 作为生在释迦牟尼佛后的我们,所谓修行悟道,只是去验证真理,把前人发现的真理再去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一遍,用自己的心去体会一遍。 就这些。 不要作更多的圣解,不必在其他处作更多的造作努力。 5验证真理,可以先从三法印开始。 从“诸行无常”开始——释迦牟尼佛就是从这儿开始的。 三法印说是三,其实是一,深入地观察一个,就能认识另外两个。 “诸行无常”,听闻到这四个字,也不用问老师,也不用求方法,只是用你的本有智去观察、体会、验证它。 别看它是简单的四个字,这至少需要你去观察几个月,甚至更长。 不要一听到这四个字,仅在脑子里速度地过一遍,觉得它是那么个理,就不用观察了。 不行,不能那样,仅仅从头脑里理解感觉明白的真理和实际观察中自己亲自体会过的还是不一样的。 这差别需要你去检验体会。 6印证三法印,可以从自我身心开始,也可以从外部世界开始。 三法印印破身心,解脱烦恼障;三法印印破外部世界,解脱知见障。 三法印是纲领,是导师,是渡河的筏,是诸佛的心髓,是般若波罗蜜多。 一切真正的修道人,都应利用它,应用它,帮助自己。 7从某种意义上说,后代人(生在释迦牟尼佛后的人)修行悟道解脱,就是去印证三法印,就是去重新体会、检验和明白这一真理。 于现代,你若要问我什么是修行? 我则说修行就是去印证——体验、检验、验证三法印(真理)的过程;用什么方法? 观察、思考和体会——即闻思修的方法。 修行即印证,闻思修即方法,修行不外乎这些。 发布时间:2024-10-08 11:39:01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10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