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前供花,处世如花 内容: 经典中罗列供华的种种功德果报,如《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云:“若有众生,奉施香华,得十种功德:一者、处世如花;二者、身无臭秽;三者、福香戒香;四者、随所生处,鼻根不坏;五者、超胜世间,为众归仰;六者、身常香洁;七者、爱乐正法,受持读诵;八者、具大福报;九者、命终生天;十者、速证涅槃。 是名奉施香花得十种功德。 ”一在佛前以虔诚的心奉上新鲜花束,有许多功德:1. 能使人变得如花朵般的美丽、令人欢喜,吸引众人目光,人缘极佳,对你过目不忘。 2. 能使人嗅觉正常。 不会有鼻腔的毛病而无法发挥正常嗅觉功能。 3. 能使人身体不会有恶臭,闻起来气味香甜,令你全然的纯净。 4. 能使人的道德声名远播,如花香气四溢,传遍各方。 5. 能使人在世界、人群中成为领导者。 6. 能使人成就至善至美的事物。 7. 能使人获得很大的财富。 8. 能使人出生在较好的来世。 9. 能使人很快地完成忏罪的功课,并成就解脱,圆成证悟。 二供花的观修法1. 供花之前应该要有正确的发心:我们生命的目的是,促使其它众生及自己造下究竟的安乐因,灭除整个轮回苦以及负面的能量,促使众生成就空性,获得究竟、无上恒常的安乐,让他们安住在美好幸福的状态。 为了利益如母有情的缘故,我们要迅速证得圆满的佛果位,而且慈悲舍喜于众生,并将供花的功德献给上师、三宝。 2. 这样的练习包括:教导我们如何进行、供养的对象、与教导我们在何种情况之下去供花。 最重要的是思考全然的怜悯慈悲、智慧的意义、与帮助他人解脱的美好能力。 3. 供花时让我们有机会去思考:在我们人生中最美的事情是什么? 如何做才能对我们真正有价值、有帮助? 4. 供花的练习对内心清净极为有用。 它能净除我们所有负面的业力与习气,帮助我们克服情绪化的想法,渐渐释放得以自由。 5. 藉由练习供花与了解供花的意义,我们的心就会充满慈悲、安忍与快乐的想法,对众生也会充满仁慈、温柔、包容、忍耐,使我们了解并且放弃轮回的过患,而想解脱自由,成就空性。 6. 并且能够利用生命的各种对境,去激励并唤醒我们昏沉的心念,从幻觉当中见到真实,了解生命的本质是坏苦,业的轮回。 于诸胜供处,供以香莲花,曼陀青莲花,及诸妙花鬘。 ——【入菩萨行论】在佛像、佛塔、金刚上师、经书等殊胜的三宝所依面前,供养具有妙香的莲花、曼陀罗花、青莲花,以及美丽的花鬘。 我们要在堪为殊胜福田的一切佛像等前供上令人感到惬意、香味沁人肺腑的曼陀罗、莲花以及青莲花等所有天花,还有用这些美花及珍宝等精心穿成五颜六色悦意的花鬘、宝鬘。 “莲花”可分为白莲花、红莲花、黄莲花等等,一般来讲,世间上的莲花是依靠日光而开启的。 佛教的诗学中,经常用青莲花、白莲花、曼陀罗花等来作比喻。 “曼陀罗花”是三十三天以福报所感的一种非常美妙的花。 “青莲花”是依靠月光而开启的。 “花鬘”是由很多花串在一起,像念珠一样可以挂在脖子上。 印度有一种传统,在迎请国王的时候,会把花鬘挂在他的脖子上;现在的西方国家或东南亚的个别国家也是这样,在机场迎接一些国家元首或高僧大德时,就有一个小孩捧着一串花鬘,挂在这些大人物的脖子上。 青莲花在人间也有,但曼陀罗是天人的花。 不管是花鬘还是一束花,供养诸佛菩萨的功德都相当大。 《法华经》中说:“若人散乱心,乃至以一华,供养于画像,渐见无数佛。 ”意思就是说,即使以散乱心,只拿一朵花供养于佛的画像前,此人已积累了无边资粮,逐渐能见到无数如来的身相。 我们有些人供养花并不是以散乱心,而是以一种非常清净的心来供养的。 所谓散乱心,是指在无意当中,或者处于一种烦恼心的状态中,这样的供养也有如是大的功德。 《白莲花经》中说:在佛陀面前,或者在观想的如来面前,向空中撒一些花,所获的功德以佛的智慧也无法衡量、无法宣说。 尤其是到了夏天,我们经常能在路边看到五颜六色的鲜花,如果你没有受比丘戒,顺便采一些撒向空中,这样具有无量的功德;如果你有戒律的约束,那在心里面观想也可以。 供花的同时不要忘了发愿,这个很重要。 《白莲花传》中讲:义成王子与妻子曼达被流放丹得山时,王子将儿女布施给了婆罗门,曼达知道后特别伤心,这时王子对她说:“以前我们不是在燃灯佛前发过愿吗? 当时你是婆罗门女,我是婆罗门子。 你在卖七朵花的时候,我用仅有的五个银币买了五朵供佛,剩下的两朵你也给了我,我们后来一起在佛前发愿,你说生生世世要做我的妻子,我当时就说:‘你不要这样发愿,因为我十分喜欢布施,如果以后布施妻子、儿女,你会后悔的。 ’你说:‘我不后悔,我不会给你的布施善举造任何违缘。 ’”王子这样说了以后,曼达忆起了当时的发愿,从此以后,不管王子怎么样布施,她都没有任何怨言。 总而言之,我们平时见到鲜花或花园时,第一个要想到“供养诸佛菩萨”。 发布时间:2024-10-07 11:40:28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10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