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净界法师:为什么听闻的功能当体就是真如本性 内容: 是故当知,耳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所以,我们听闻的功能,其实只是我们过去一种善恶的业力假借外在因缘的刺激所表现的一种暂时的假名假相假用。 它的本体当体就是不变随缘、随缘不变,当体就是即空即假即中的真如本性。 这个地方的意思主要要表达的就是一个观念,就是相妄性真。 就是当我们看到外境的时候,这个业力所显现的这个外境的时候,它都是暂时的,但是它的背后的体那个真如本性是真实的,那个道是真实的。 每一件事情都是从空性而有。 那个空性的本体,那个真如是真实的。 夏老居士临终的时候讲一个偈颂,非常有道理。 他临终的时候在他的弟子面前讲了四句偈。 他说:生亦无可恋,死亦奚足厌。 本来无生死,生死由心现。 前面两句话是事相的观察。 他说,生亦无可恋,生命本来就没有什么好贪恋的,人生只是在酬偿业力,我们来到这一生是来还债而已,没什么好贪恋的。 死亦奚足厌,死亡就代表往生,所以对死亡也不要太厌恶。 它这个地方代表了一种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心态。 这个是一种事相的观察。 但是与《楞严经》比较相应的,就是它后面这一段,理体的观察。 本来无生死,生死由心现。 要参到这一点就不容易。 我们一般的净土宗都参到娑婆世界是苦、极乐世界是乐这种事相的观察,但是夏老居士他说,本来没有生死。 那生死从哪里来呢? 是我们一念心性一念的妄动而来的。 当我们的妄动消失了,生死就消失了。 说你作梦,你梦到了很多人、很多事。 这个梦境哪里来? 就是你在作梦那个梦心而来。 你要醒过来,这个梦境就没有了嘛。 你不能够说作梦是完全没有,它有它暂时的假名假相假用;但是你也不能说它真实有。 它要真实有,你就永远醒不过来了。 说这个梦境是真实的,你一辈子醒不过来。 但是你在梦境当中吃什么东西,别人对你怎么样,你还产生一个真实的感受,有苦乐的感受,所以这个梦境当体就是即空即假即中。 其实,人生亦复如是,即空即假即中。 你把这个道理参透了,你才有办法去用功。 这一段是讲到,这个耳入的功能是业力的显现,它的本质是即空即假即中的,它的当下就是真如本性的全体大用。 看第三段,明鼻入即藏性。 这个鼻入就是胜义鼻根当中一种嗅觉的功能。 其实我们把这个功能打开以后,它背后的体性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当下就是即空即假即中的道理。 看经文:阿难! 譬如有人,急畜其鼻,畜久成劳,则于鼻中闻有冷触,因触分别通塞虚实,如是乃至诸香臭气,兼鼻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 佛陀先讲出一个譬喻,说一个正常健康的人,这个人很健康,他突然间无缘无故很快地去畜(这个畜就是往内去吸气)。 很快地往自己的鼻根吸气,吸久了以后就产生疲劳的相状。 什么相状呢? 这以下说明了。 因为快速的吸气,在鼻根当中就产生一种能够嗅闻到一种寒冷的感触。 这个寒冷的感触当然是一个外境。 依止寒冷的感触,就产生了通塞虚实的差别的相状。 通就是当我们的鼻子是畅通的时候,它是属于虚;当我们鼻子是阻塞的时候,它是属于实。 乃至于辗转的作用,就有所谓的香气跟臭气的差别。 也就是说,我们鼻子因为快速地吸气,就会有虚妄的外境产生。 这个时候我们能嗅的鼻根跟所嗅的这种通塞虚实乃至于香臭之气,都是菩提心中一念的妄动产生的一种见相二分而已。 这说明迷真起妄。 古人把迷真起妄讲出一个譬喻,说虚空当中的浮云,浮云也是无自性的;但是风一吹,这个浮云变成一只马;然后风再吹,就变成一个人;再吹,这个人又转成一只兔子。 这个虚空就是我们一念的真如本性,这个浮云、这个风就是我们的业力,由业力的吹动而产生不同的果报,现成人、现成兔子、现成马。 这就是我们的迷真起妄,就是无明的风一吹,所以就有各式各样的相貌出现。 是这个意思。 当然虚空是没有浮云,虚空也没有风的,那是一念的妄动才有的。 发布时间:2024-10-01 06:00:57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102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