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教是消极的吗?佛教真正的精神是什么? 内容: 很多人讲:“佛教是消极的,佛教是讲空的,什么东西都不要。 ”这是佛教吗? 不是。 有些研究佛教的人,认为佛教本来就是悲观的,从头到尾在讲苦,所以教授佛法,应该以“苦”为中心,甚至认为佛教应该不是让人快乐的。 如果佛教不是让人快乐的,那极乐世界是用来干嘛的? 佛陀告诉我们,要发愿往生极乐世界,来生去到最快乐的净土,难道这是佛教消极的状态吗? 如果一个人活着的时候都不快乐,那他死了怎么会快乐? 作为一个佛教徒,活着的时候就要在心中培养快乐,并且找到快乐之源,多多播种快乐的善根,才能享用快乐的善果。 佛陀讲“苦”,就像父母、老师教育小孩:如果你不用功读书,将来就没法找到好工作,就得受苦;如果你不善意地对待他人,将来有你的苦头吃。 我们告诉孩子跌倒时的苦,是让他学会不要跌倒。 这些“苦”不是吓孩子用的,只是大人们的经验,在这些“苦”没到来前,让孩子学会了解“苦”,面对“苦”,而将来就算“苦”真的来了,他也不会恐惧这个“苦”。 佛陀正是这样,讲“苦”不是吓唬我们,而是对我们的爱。 不要一听到佛陀讲苦,就认为佛教从头到尾在讲人要怎么受苦。 佛陀告诉众生“苦集灭道”,在讲了苦以后,紧接着就讲了苦的来源,并且告诉我们要如何消灭“苦”,最后得到永恒的涅槃,获得最究竟的快乐。 佛法不是用来研究的,如果研究又没研究透,研究了又不是为了修行,那很难真正懂得佛法的真谛! 佛教真正的精神是什么? 是追求与超越。 就是在有与没有之间、要与不要之间,善巧地把握。 佛教主张,在追求的当中、在拥有的当下,能够从中超越出来,而不被它束缚。 为什么那么多人追求生活品味,追求生活质量,但还是不快乐呢? 因为他们被品位束缚了,被艺术束缚了,只有追求,而没有超越。 你们不是常常唱“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吗? 其实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因此,要想生活有质量、生活快乐,在追求的同时,一定要有超越的心态。 所以,“有”好不好? 也好也不好,看你怎么拥有,有没有超越的心态。 “没有”好不好? 同样的道理。 “有”与“没有”都要超越。 发布时间:2024-09-17 11:46:37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101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