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演莲法师:《在家菩萨戒浅说》之不说四众过 内容: 优婆塞戒,虽为身命,不得宣说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所有罪过。 若破是戒,是人即失优婆塞戒。 是人尚不能得暖法,况须陀洹至阿那含。 是名破戒优婆塞,臭、旃陀罗、垢、结优婆塞。 是名五重。 在家菩萨戒的第五条重戒是不说四众过罪。 四众,指出家比丘、比丘尼二众和在家优婆塞、优婆夷二众,合称为四众。 比丘,指依佛法出家受过具足戒的男子;比丘尼,指依佛法出家受具足戒的女子。 据《大智度论》卷三载:比丘具有五种意义:一、乞士。 二、破烦恼。 三、出家人。 四、净持戒。 五、怖魔。 其中以乞士、破恶(烦恼)、怖魔,通称为比丘三义。 比丘能上乞佛法以资慧命,下乞衣食以资色身,故称为乞士。 比丘由持净戒能破烦恼恶业,故名破恶。 比丘依戒定慧修行而得解脱能令魔怖,故名怖魔。 比丘尼的意思与比丘同。 只是男女称谓的区别。 无心误犯称为过,有心故犯是为罪。 为什么制定不得宣说四众过罪这条戒? 其理由略有三意:一、坏他人信心故。 我们知道佛法之所以能够久住世间,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住持佛法;另一是护持佛法。 而这两方面的任务,主要是靠四众弟子互相配合共同来担负的。 比丘、比丘尼可以说是住持佛法的主导者;而在家学佛的优婆塞、优婆夷,却主动地担负着护持佛法的责任。 佛法有比丘、比丘尼的不断传承和宏化,佛法才得于在世间长久存在;佛法有优婆塞、优婆夷的热心护持,佛法才得于在世间顺利发展。 所以,这四众弟子可以说都是佛法住世的栋梁支柱。 菩萨为弘护三宝故,对于他们的功德,理宜多加于褒扬赞叹,让世人咸知,使未信者信,已信者增长。 而对于他们个人的过罪,在世人面前,应尽量设法给予隐蔽澄清。 若把他们个人的过罪随便向未信佛的人宣扬并加于贬损,必使未信的人更加不信,已信的人退失信心。 这就等于在破坏三宝,断众生的善根,本身就已经犯了极大的罪过了。 二、自负重愆故。 为佛弟子,理应护持正法,光扬显发,令法久住,报佛深恩。 如《梵网经》上说:菩萨闻外道恶人以恶言谤佛戒时,如三百矛刺心,千刀万杖打拍其身等无有异。 宁自入地狱经百劫,而不用一闻恶言破佛戒之声。 是以若闻有外道恶人说佛法内众过罪,即应心生大悲,教化其恶人辈,令生善信。 而今反更以恶心自说佛法中罪过,损己正法,如狮子身中虫,自食狮子肉,罪愆极重,故须深制。 三、背恩德故。 想我等初闻佛法时,或从僧尼闻,或从同参道友闻;于今能得如来戒法防心护体,亦从三宝众僧得。 虽然如是,烦恼未断,道业未成,尚须时常亲近僧尼师友,以求请益,庶可成就菩提道果。 如是深恩,虽粉身碎骨亦难报答。 而今反以恶言说其过罪,背恩负义,莫此为甚。 是故须制。 经文:优婆塞戒,虽为身命,不得宣说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所有罪过。 这几句经文是说受过优婆塞戒之后,即使为着要保住自己的身命,也不可以对人宣说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的所有罪过。 看了这几句经文,联想到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活着无聊的人,特别欢喜讲是非论短长,今天批评这个人怎么样怎么样,明天又指谪那个人怎么样怎么样,好像天下唯独自己是圣人,没有一点点过失;又好像不这样谈论别人的罪过,自己连一天都无法活下去似的。 世间没学佛的人,他们言论自由,有时闲着无事,说说这些闲话打发时间本不足怪,而有些学佛的人也是整天拿着别人的是非当话料,真不知他们是什么样的心肝? 古贤有一首劝改过诗说:过失多端累此身,急须改悔莫因循。 自家错处知多少,那有工夫说别人。 若有闲工夫说别人,何不就在说别人的同时,反过来想想自己到底是怎么样? 若是自己也并不怎么样,那又有什么资格去批评别人呢? 想想自己本身的烦恼过失断都断不尽,还要把别人的过失一件一件往自己身上堆,那岂不是把自己的身心当做别人的垃圾桶。 六祖大师说:若真修道人,不说他人过。 因为真正修道的人,自己要修行,要办道,哪有时间去说是非闲话。 而且在修道人的眼中,根本就看不到别人的过失。 因为他们的心清净,自然所见到的人事物无不清净。 所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你今天所看到外面的境界是好是坏是善是恶,无非是自己的心识所变现出来的。 这就像佛印禅师与苏东坡对坐,因为佛印禅师心中唯有佛,所以看苏东坡也俨然是一尊佛,这也就是佛经上所说的心净佛土净的意思。 而才华横溢的苏东坡因为心中不净,所以才会把佛印禅师看成像一堆牛粪。 蕅益大师说:口宣人过,如吐蛆虫。 这是指那些欢喜宣说别人过罪的人,如口吐蛆虫。 大家都知道蛆虫是生在臭粪堆里的,今从口中吐出,这就可知他肚子里的污浊臭秽到何等不堪的程度,因此蛆虫才会从口中吐出,一个身心清净健康的人哪会这样呢。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在《生活之路》中说:一个人越聪明、越善良,他看到别人身上的美德越多;而人越愚蠢、越恶毒,他看到别人身上的缺点也越多。 所以奉劝那些欢喜宣说别人过罪的人,还是及早想法医治医治自己才好啊。 若破是戒,是人即失优婆塞戒。 破这条戒的条件有六:一、是正境。 即向人宣说的对象是指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 二、是正境想。 明知道他们是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 三、作说过意。 是有意想揭露他们的过罪以损害他们的名誉。 四、对外人。 对未信佛的人宣说。 五、所说过。 所说的是四众的过罪(轻罪或重罪)。 六、前人领解。 即听的人听得明白。 这条戒和上面第三条虚说同是口业造的罪。 所不同的是第三条因为自言证果,目的是想抬高自己,结果犯了重戒;这一条是因为宣说别人的过罪,目的是想贬低他人,结果还是一样犯了重戒。 学佛的人要是学得这么愚蠢,那真是可悲。 好在各位现在都已受了菩萨优婆塞戒,懂得这个道理,总不至于再这么笨了吧。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中有一愿叫做随喜功德,看到别人做好事,或者修行修得好,你只要起一念随喜的心,出一句赞叹的话,别人有功德,你也一样有功德,这是多么便宜的事。 为什么我们不去随喜别人的功德,反要去随喜别人的过罪呢? 《梵网经戒本疏》上说:菩萨常应赞叹一切众生所有功德,况于菩萨及内诸僧尼。 是故常应欢喜赞叹三宝功德已,见众生少善,即便赞说。 《诸法无行经》上说:若见破戒人,不说其过恶。 应当念彼人,不久亦得道。 又《涅槃经》上说:为彼众生全无善可赞,当念佛性之善而赞叹之;勿说其过,以自污心。 佛是这样慈悲循循善诱地教导我们,我们即使不能口出莲花以赞叹他人,但至少也该为自己多留些口德吧。 是人尚不能得暖法,况须陀洹至阿那含。 是名破戒优婆塞,臭、旃陀罗、垢、结优婆塞。 是名五重。 这是宣说四众过罪所得的后果。 平心而论,我们同是学佛的人,比丘、比丘尼是我们的师长;优婆塞、优婆夷也都是我们的同参道友。 我们都知道成佛的道路是漫长的,决不是一蹬可就。 在漫长的学佛旅程中,总难免会犯这样那样或轻或重的过罪。 古人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当我们看到同参道友中有人犯了过错,我们若是于心不忍,原可以当面用柔和婉转的话去劝勉他,他能接受,能知错必改,这本也是一件好事。 他若不能接受,过错是他的,果报也是他的。 我们心生怜悯而已,大可不必把他们的过罪拿去向外人宣扬。 而且你今天说别人的过罪,有朝一日自己不小心也犯了过罪,别人也一样要说你。 这样你说来我说去,结果让外人听了,以为学佛的人都是这么糟糕,就不免心生鄙视。 若是让那些位居政界的人听了,就可能给佛教带来种种障难;若是让外道恶人听了,就会更加增彼邪见,诽谤三宝;若是让信心俗人听了,原先想学佛的人,一想到这些学佛的人的品德,一个个都是那么令人不佩服,他那一点点信心也就淡了。 所以这个罪过可就大了。 别人犯了过罪或者破了戒,你只这么一说,结果还不是同样犯了过罪,破了戒。 学佛本可以得到许多殊胜的功德利益,一下子全都泡汤了;还给自己背上破戒、臭、旃陀罗、垢、结优婆塞这样的恶名。 毁了他人,也毁了自己,这真是何苦来哉。 而且将来的果报尤其可怕。 据《发觉净心经》载:佛在祗洹说法,有初发心菩萨来到佛所,五体投地,悲泪如雨,向佛问宿世业缘。 佛言:汝于拘留孙佛时,出家学道,道心减灭。 其时有信心檀越,供养二法师,极其钦敬。 汝于是时,生嫉妒心,在彼檀越所,说法师过,令彼渐生轻慢,断其善根。 以是因缘,堕于四种地狱中若千万岁。 后得为人,五百世中生盲无目,愚痴无智,常为人之所鄙贱。 汝等将来命终后,于五百岁正法灭时,尚当生于恶国恶人之处,为下贱之人,被他诽谤,迷失本心。 过是五百岁,然后灭尽一切业障,得生于阿弥陀佛国极乐世界,时彼如来,方授汝菩提之记。 (注①)各位想想,这位初发心菩萨在过去世中,只因为在居士面前说法师的过失,结果堕落在四种地狱中不知经过了多少万年之后才得为人。 虽生而为人,但仍还是那么倒霉。 幸亏他的善根未泯,还能生在佛世,见佛闻法,重新发心学佛,行菩萨道,过后业障灭尽,得于往生极乐世界。 要不,那可就惨不可言了。 又如《不思议光菩萨所说经》中说:饶财菩萨因为曾经说贤天菩萨的过失,九十一劫常堕淫女腹中生,生已弃之,为狐狼所食。 (注②)这位菩萨只为一时失言,说别人的过罪,结果受如是苦恼,我们还不引以为鉴吗? 古德说:当世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宏大而危其身者,好发人之恶也。 先哲也劝人说:闻人有过,如闻父母之名。 耳可得而闻,口不可得而言。 学佛的人,应当保持六根清净,不但口不得言人过罪,最好是连耳也不得闻人过罪,以免染污你的清净心。 传说上古时代有一位逃名遁世的隐士叫许由,被帝尧访着。 帝尧要请他出山任九州长,掌理天下。 许由赶快逃到颖水河边,俯身用清水去洗耳朵。 这时忽然来了一位老翁,牵着一只黄牛正要在下游喝水。 看见许由在洗耳,就问他为什么要洗耳? 许由一看,却是老友巢父。 原来巢父也是一位避世的高人,许由就把帝尧要请他出山任九州长的事对巢父说了。 并说因为自己听了这些浊话,污了两个耳朵,所以要在这里洗一洗。 巢父听了很生气,就对许由说:你的两耳已经污浊了,洗过的水也是污浊的。 我这只洁净的小牛,不来喝被你污染的水。 说着,就牵着小牛到上游地方去喝水了。 你们想想,世间的隐士高人听到有违他们清名的话都怕耳朵被污染了,我们学佛的人听到别人的过罪,难道还不怕耳根被污染;把别人的过罪记在心里,不怕自己的心被污染? 若是说与别人听,不但污了自己的口,还要污染别人。 所以菩萨是宁失身命,也不肯宣说四众的过罪。 注解:【具足戒】:意译近圆,有亲近涅槃之义,别解脱戒中之至极也。 又作近圆戒、近具戒、大戒。 指比丘、比丘尼所应受持之戒律;因与沙弥、沙弥尼所受十戒相比,戒品具足,故称具足戒。 依戒法规定,受持具足戒即正式取得比丘、比丘尼之资格。 【住持佛法】:安住于世而保持佛法。 注①:《发觉净心经》中原文为:尔时彼六十菩萨,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向佛合掌,而作是言:善哉,世尊! 我等业障愿分别说,令我等辈自清净心勿复更造。 时彼菩萨作是语已,佛告彼菩萨言:诸善男子! 汝等过去,于拘留孙如来教中出家学道,既出家已,住于禁戒于戒放逸,住于多闻于多闻放逸,于头陀功德皆悉损减。 于时有二法师比丘,汝于彼所诽谤淫欲;为多利养、名闻因缘,于彼亲友施主之家嫉妒悭贪;于二法师所亲友檀越,汝复破坏离散,两舌毁辱令生疑惑,不生信心,信不具足,说非善事。 时二法师所有众生,心生敬信随顺之者,令彼等辈断诸善根作诸障碍。 汝等以此业障缘故,遂于六十二百千岁,堕于阿鼻大地狱中;复于四万岁,堕于活地狱中;复于二万岁中,堕黑绳地狱;复于八百千岁,堕热地狱;复于彼处舍命已后还得人身,于五百世中生盲无目。 以业障故,所生之处一切闇钝,忘失本心,善根闭塞,少于威力,众皆弃舍,恒被欺陵。 为人憎恶,毁呰诽谤。 常生边地贫贱之处下种姓家,少利养、少名闻,不为他人恭敬供养,亦不尊重,人所不喜,众所厌恶。 汝等从此舍身命已,于后五百岁中正法灭时,还生于恶国恶人之处下种姓家,贫穷下贱,被他诽谤,忘失本心,不欲善根,常有障碍,虽暂遇明,还被翳闇。 汝等于彼五百岁后,一切业障尔乃灭尽,于后得生阿弥陀国极乐世界,时彼如来方授汝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注②:《不思议光菩萨所说经》中原文为:尔时波斯匿王白世尊言:是不思议光菩萨婴儿,成就如是胜妙大法;有何业障而生于是淫女腹中,捐弃空处? 佛告大王:乃往过去九十一劫,尔时有佛,号毗婆尸,出现于世,如来、应供、正遍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大王当知,尔时毗婆尸如来法中有二菩萨:一名贤天,二名饶财。 贤天菩萨于无上道得不退转,得陀罗尼及无碍辩,获无生忍,有福德威势,少欲少事,常乐独处,逮得神通。 彼时饶财菩萨习学头陀,为贤天菩萨而作给使。 彼人恒往聚落城邑,多诸事务。 是贤天菩萨呵啧教诲:何故多造是诸事务而不断除? 数数教呵,彼便生瞋,忿心不喜。 以忿恚故毁败身心,败身心已瞋恚骂言:轻贱淫女儿,私通所生,从他人得,不识其父又不识母,况汝当有戒闻定慧? 彼瞋骂已,复不悔过又不舍离,结使所缠恒有忿心,瞋贤天菩萨。 时贤天菩萨即便舍弃。 既舍弃已,倍生瞋恚骂詈扬恶,以此不善业行因缘,身坏命终生淫女胎为彼贤天菩萨所护,不生地狱淫女生已恒常弃之,为狐狼狗之所啖食。 大王! 以是缘故,九十一劫常如是死,生生常弃,为多人众之所骂言:是淫女子。 被弃空处,狐狼狗食。 大王莫疑。 何以故? 彼时饶财瞋骂菩萨,即是今此不思议光菩萨是也。 恶业行尽,以善业力,净于结心,悦可佛意。 是人恶道悉皆永尽。 大王! 此不思议光菩萨,已曾值遇六十四亿佛,恭敬供养尊重赞叹,是诸佛所常修梵行勤进求法。 此本善力,得如是事及神通力。 大王! 如是黑白之业终不败亡,是故智者善护身口及以意业,宁舍身命不造恶业。 发布时间:2024-09-08 06:29:14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1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