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真为生死念佛法,无常忽至遭遇违缘怎么办? 内容: 佛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是为人现生了生死的。 若真为生死之心不发,一切开示,皆为戏论。 仁波居士是苏州人,在苏州灵岩山寺皈依,他对《一函遍复》中印光大师敦敦叮嘱的要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领受在心。 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 乃如来普为一切上圣下凡,令其于此生中,即了生死之大法也。 佛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是为人现生了生死的。 欲即生了生死,当注重于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也。 所以他发心,真为生死,信愿念佛。 “只有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才能真正了生脱死,才是最根本的。 什么都能忘,佛号不能忘。 ”为了满所愿,证所信,他早晚面向西方定课念佛,回向发愿求生极乐。 可是并非所有人都像仁波居士一样,发了“真为生死”的心。 曾见,一居士向法师提问,“法师您为什么老是提到死死死? 我们现在不是活得好好的嘛。 ”又见,一学习《百法明门论》的学佛小组,年轻的学员们闻思教理非常用心,参与慈善活动也非常积极,可是九成人都未认真思考过自己的生死大事。 九祖蕅益大师:古人发心出家,必矢志参学,由痛念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所以三登九上,百城烟水,不惮其劳,念念了当大事,岂肎著相计名,寻行数墨,附叶攀枝,以徒资口耳哉。 末世不然,名为欲续如来慧命,撑如来法门,而不知痛为生死,惟积学问,广见闻,冀可登座挥尘而已。 嗟嗟。 不与菩提大心相应,云代佛扬化,吾不信也。 不与为生死心相应,云大菩提心,尤不信也。 胜负情见不忘,仅成阿修罗法界。 名利眷属意念不忘,仅成三涂魔罗种子。 随其所见所闻而起法执,不能舍弃名言习气,不达如来说法旨趣,不知种种四悉因缘,仅成凡外戏论窠窟。 学问益多,害心益甚。 学人益盛,正法益衰。 吾所以每一念及,未尝不梦寐痛哭者也。 十二祖彻悟大师:若真为生死之心不发,一切开示,皆为戏论。 世间一切重苦,无过生死。 生死不了,生死死生,生生死死。 出一胞胎,入一胞胎,舍一皮袋,取一皮袋,苦已不堪。 况轮回未出,难免堕落。 猪胞胎,狗胞胎,何所不钻。 驴皮袋,马皮袋,何所不取。 此个人身,最为难得,最易打失。 一念之差,便入恶趣。 三途易入而难出,地狱时长而苦重。 七佛以来,犹为蚁子。 八万劫后,未脱鸽身。 畜道时长已极。 鬼狱时长尤倍。 久经长劫,何了何休。 万苦交煎,无归无救。 每一言之,衣毛卓竖。 时一念及,五内如焚。 是故即今痛念生死,如丧考妣,如救头然也。 痛念无常,一息不来即属后世大丈夫生于世间,事事无不豫为之计。 唯有生死一事,反多置之不问。 直待报终命尽,则随业受报。 不知此一念心识,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人天是客居,三途是家乡。 三途一报百千劫,复生人天了无期。 由是言之,则了生死之法,固不可不汲汲讲求也。 --净土问辨序光阴迅速,时序更迁。 刹那刹那,一念不住。 此殆造物出广长舌,普为尔我一切众生说人命无常,荣华不久,急寻归路,免受沉沦之无上妙法耳。 汝既厌弃世荣,发心出家,必须努力勤修,切莫因循度日。 出息虽存,入息难保,一息不来,即属后世。 --示某比丘尼如果认为:“这段时间我不会死吧! ”那就问自己:我有什么理由保证这段时间不死呢? 致死的因缘是宿业力所现,反问自己:无始以来造过多少恶业,对于哪位有情造了恶业,以哪种方式造业? 这么一问,就知道往昔造恶业的数量不可计数,种类五花八门,造业损害的有情也无量无数。 因此,恶业随时可能发动,以不定时、不定处、不定方式将自己致于死地。 死缘有种种病,又有各种突发灾祸,比如地震、洪水、火灾、飓风、龙卷风、战争、饥荒、车祸、空难、触电、中毒、传染病、怨仇、纵欲等等。 哪一天能保证自己不遇死缘呢? 龙树菩萨说:“安住死缘中,如灯处风中。 ”又说:“若其寿命多损害,较风激泡尤无常,出息入息能从睡,有暇醒觉最希奇。 ”人命就像风中油灯,随时可能熄灭。 人命有很多损害违缘,因此比风吹水泡还要无常,这样一呼一吸中能从睡眠中醒来,实在是稀奇! 纵寿百年,弹指即过。 一息尚存,当求出路,毋使临终,悔之无及。 每忆经云: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遇,信心难生。 四者幸备,尤当努力。 如登宝山,要得摩尼。 良以在凡夫地,未断惑业,生死不了,难免堕落。 故如来极劝众生,发真信心,及切愿心,持佛名号,求生净土。 当以供养三宝,守戒一生,一切所作种种功德,不求来生人天福报,不求现世长寿康宁,唯求临终往生净土。 则与佛誓愿相契相合,感应道交,定满所愿。 如人堕海,有船来救,若肯上船,即登彼岸。 求人天福,不求往生,如不上船,难免沉溺。 佛欲令汝超凡入圣,汝却愿得有漏之福。 福报一尽,永堕三途。 如摩尼珠,用弹黄雀。 所得者少,所失者多,可不惜哉? 宜警省焉。 --与某居士书(代了余师作)无常忽至,临终遇违缘怎么办念佛人但能真切念佛,自可仗佛慈力,免彼刀兵水火。 即宿业所牵,及转地狱重报作现生轻报,偶罹此殃,但于平日有真切信愿,定于此时蒙佛接引。 若夫现证三昧,固已入于圣流,自身如影,刀兵水火,皆不相碍,纵现遇灾,实无所苦。 而茫茫世界,曾有几人哉? --复永嘉某居士书三真信切愿的念佛人,在临终前,预先安排妥当,又得佛友助念护持,正念分明随众念佛,是最好不过。 但是,无常之所以称为无常,就是因其种种意外不可预料,在你还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猝不及防地发生。 那遇到无常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有必要担心自己不能往生吗? 1遇到无常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求生西方者,不可怕死。 若今日即死,即今日生西方。 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 岂可今日要死,且不愿死。 既贪恋尘境,不能放下,便因贪成障,净土之境不现,而随业受生于善恶道中之境便现。 境现,则随业受生于善恶道中矣。 往生西方,便成画饼。 故修西方人,今日死也好,再活一百二十岁死也好。 一切任彼前业,不去妄生计校。 倘信愿真切,报终命尽,便即神超净域,业谢尘劳。 莲开九品之花,佛授一生之记矣。 --复高邵麟书一2有必要担心自己不能往生吗? 念念在净土,方可往生,乃上品往生者之身分。 若执定此义,以自求上品,何善如之。 若执定此义,以教中下根人,则阻人胜进不浅。 何以故。 以彼必以为此法太高,遂以卑劣自居,不肯修持耳。 --复濮大凡居士书《大智度论》卷十八:摩诃男释王来至佛所,白佛言:“是迦毗罗人众殷多,我或值奔车、逸马、狂象、斗人时,便失念佛心。 是时自念:‘我今若死,当生何处? ’”佛告摩诃男:“汝勿怖勿畏! 汝是时不生恶趣,必至善处。 譬如树常东向曲,若有斫者,必当东倒。 善人亦如是,若身坏死时,善心意识长夜以信、戒、闻、施、慧熏心故,必得利益,上生天上。 ”彻悟大师:吾人生死关头,唯二种力,一者心绪多端,重处偏坠,此心力也;二者如人负债,强者先牵,此业力也。 业力最大,心力尤大,以业无自性,全依于心,心能造业,心能转业故。 心力唯重,业力唯强,乃能牵生。 若以重心,而修净业,净业则强。 心重业强,唯西方是趋,则他日报终命尽,定往西方,不生余处矣。 如大树大墙,寻常向西而歪,他日若倒,决不向余处也。 《佛说阿弥陀经》:舍利弗。 我见是利,故说此言。 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蕅益大师《弥陀要解》:复次是利,约命终时心不颠倒而言。 盖秽土自力修行,生死关头,最难得力。 无论顽修狂慧,懡啰无功。 即悟门深远,操履潜确之人,倘分毫习气未除,未免随强偏坠。 永明祖师所谓十人九磋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诚可寒心者也。 初果昧于出胎,菩萨昏于隔阴,者里岂容强作主宰,侥幸颟顸。 唯有信愿持名,仗他力故,佛慈悲愿,定不唐捐。 弥陀圣众,现前慰导,故得无倒,自在往生。 佛见众生临终倒乱之苦,特为保任此事。 所以殷勤再劝发愿,以愿能导行故也。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临命终时。 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祐令心不乱。 既舍命已随佛众会,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 《大悲莲华经》:临终之时,我当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 其人见我,即于我前,得心欢喜。 以见我故,离诸障阂。 即便舍身,来生我界。 所有众生,若闻我声,发愿欲生我世界者,是诸众生临命终时,悉令见我与诸大众,前后围绕。 我于尔时入无翳三昧,以三昧力故,在于其前而为说法。 以闻法故,寻得断除一切苦恼,心大欢喜。 其心喜故,得宝窴三昧。 以三昧力故,令心得念及无生忍。 命终之后必生我界。 发布时间:2024-09-01 10:11:03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10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