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好文】父母上了年纪,有10个动作要特别注意 内容: 父母上了年纪,身体各项机能也在随之变化,越来越多的事项需要注意。 希望师兄们看过文章后都能告知父母或者将此文转发给更多的老年人朋友们关爱父母 关爱老人1、用力排便要避免“我见过不少脑出血、急性心梗患者,都是在厕所里发病,其诱发因素就是用力排便。 ”北京老年医院中医科主任刘德泉说,老人用力排便时,会导致腹内压、血压升高,增加脑出血的风险,此时心脏的负担也会加大,容易诱发心梗。 如果有便秘症状,应多吃富含纤维的果蔬,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或借助药物排便,切忌过度用力。 警惕人群:冠心病、高血压患者。 2、看报打牌不宜久坐久坐不动会影响到消化功能,使胃肠蠕动缓慢,日久容易诱发消化不良、便秘甚至痔疮的发生。 有些老人习惯在室外打牌、下棋,如果气温低再加上久坐不起,会导致下肢血液循环不良,诱发或加重膝关节的退行性病变。 因此,老人打牌、看书、看电视,应每隔四五十分钟就站起来走动一会,活动一下膝关节和腰腹部。 警惕人群:消化不良、关节炎患者。 3、起床太猛伤血管老人起床过猛可能造成血压升高,发生暂时性晕厥甚至脑出血。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白玉龙指出,老人起床一定要遵从“宁慢三分、不抢一秒”的原则,醒后可静卧3分钟,慢起身在床上坐3分钟,放下双脚在床边坐3分钟,然后再下床慢慢活动。 警惕人群:高血压、有脑出血病史者。 4、狼吞虎咽伤心伤胃“不少老人自年轻时就养成了吃饭快的习惯,三口两口一碗饭就‘扒拉’完了。 但是年纪大了,吃饭的速度可得降下来。 ”刘德泉说,老人的消化功能和吞咽功能不如年轻人,吃饭过快一来不利消化,还容易噎着,对食管造成损伤。 二是容易给心脏带来过大负担。 警惕人群:消化系统、心脏病患者。 5、血压跟着嗓门一块升“老人说话声音每提高一次,就是对身体的一次刺激,此时会伴随着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如果是在和他人发生争执、抬杠的场合,血压波动就会更大。 ”刘德泉建议,老人平时尽量轻声细语的说话,少与人争执。 如果是朗读诗词、唱歌,声音大一点没关系。 警惕人群:高血压患者。 6、站着穿裤子最易摔倒老人平衡能力差,站着穿裤子很容易发生意外,造成骨折。 所以,老人穿裤子时最好坐在床上或倚靠在固定处。 除此之外,老人起床、如厕、洗澡,都是容易发生跌倒的“高危时段”,一定要手扶固定物,慢慢行动。 警惕人群:所有老人。 7、上楼梯宁慢勿快人上了年纪,不仅肌肉骨骼衰老,神经系统也退化。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院运动医学研究室教授陆一帆表示,比如上一个20厘米的台阶,老人的脚很可能并没抬那么高,但负责指挥运动的神经系统会出现“滞后”,这时就很容易发生摔伤了。 陆一帆建议,老人走楼梯,最好侧着身子、扶着扶手,宁慢勿快,等一个脚掌完全着地后再迈另一只脚。 警惕人群:骨质疏松、神经系统疾病患者。 8、弯腰不能逞能美国梅奥诊所提醒,所有过度弯屈的动作都不适合老人。 “老人的平衡能力差,关节较硬,肌肉萎缩对关节的保护变少,大幅度弯腰易造成牵拉伤和关节错位。 ”陆一帆说,如果弯腰过快过猛,会导致脑部血压剧烈变化,诱发脑出血。 “在弯腰捡东西时,也应尽量放缓动作,扶住椅子或其他固定物,直腰蹲下再捡。 ”警惕人群:高血压、低血压、脑血管病、关节炎患者。 9、提重物量力而行老人的肌肉和骨骼功能都会减弱,因此在负重的情况下很容易损伤肌肉或造成骨折。 所以,不但要在生活中减少负重,比如提重物、搬家具,在锻炼时也要量力而行,用哑铃、拉力器等选择合适的强度。 尤其是骨质疏松患者,扛重物或举过重的哑铃,容易导致骨折。 警惕人群:骨质疏松患者。 10、忽然回头警惕晕倒老人颈动脉血管会变窄、管壁变脆,突然转脖子会压迫颈动脉,影响脑供血,导致昏厥。 转脖子的时候如果把握不好平衡,也非常容易跌倒。 陆一帆提醒,老人运动颈部,可以将头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摆动,但幅度不宜太大。 “老人平时还忌讳猛回头,比如走在路上,听到有人在后面叫自己时,一定要慢慢回头。 ”白玉龙说。 警惕人群:脑血管疾病患者,平衡能力较差者。 愿全天下的父母都能身体健康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敬佛--公益佛教平台分享此文积功德,带更多师兄正确修行;分享方法:点此文右下角“分享”按钮;下载敬佛APP:手机应用商店搜“敬佛”;求助微信:jingforuiyi关注敬佛公众号:jingfo2016 发布时间:2024-08-21 09:55:31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100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