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华严寺_宁德_福建 内容: 支提山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区西北部40多公里处,此处耸立着99座山峰,最高峰华顶峰海拔1299. 9米,全山有景点700多个,是闽东著名的游览胜地。 宁德支提山华严寺位于支提山麓,为天冠菩萨道场。 据《华严经》载:“东南方有菩萨住处,名枝坚固(即支提),有菩萨天冠与其眷属一千人,常住论法。 ”使得支提山遐迩闻名,以至有“不到支提枉为僧”之说。 早在唐代武则天时,高丽僧元表往西域瞻礼圣迹而回,负《华严经》80卷,寻访霍童,至支提山那罗岩,居石室中诵持《华严经》。 五代末,吴越王钱俶命法眼宗清耸了悟禅师入闽上支提山,了悟于山中建寺。 宋开宝四年(971),朝廷赐额“华严寺”。 后了悟回杭州灵隐寺,其法嗣辩隆继席。 雍熙二年(985),朝廷又赐额“雍熙寺”。 淳化元年(990)太宗于便殿召见辩隆,因奏对称旨而赏赐有加。 辩隆之后,又有其徒玄本禅师主法席。 仁宗朝有云门宗潭州北禅智贤禅师的法嗣启诪任住持。 绍兴二十八年(1158)冬,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来寺访僧,并留下一首诗:高名每惯习凿齿,巨眼忽逢支道林。 共夜不知红烛短,对床空叹白云深。 满前钟鼓何曾忍,匝地毫光不用寻。 欲识天冠真面目,鸟啼猿啸总知音。 高宗朝与孝宗朝之际,临济宗杨岐派慧升禅师驻锡寺中。 元初,临济宗杨岐派偃溪广闻法嗣平楚禅师任寺住持。 至元二十年(1283),寺院毁于兵燹,第二年,朝廷派澄鉴禅师入山重建,历时15年竣工。 明永乐五年(1407)朝廷命无碍法师住山,并赐额“华藏寺”,同时命钦差中使周觉成建大殿。 皇太后亦赐铁铸天冠菩萨造像一千尊,并在寺中建宝阁以安奉。 正德十五年(1520)和嘉靖六年(1527)倭乱,华严寺两遭兵燹。 万历元年(1573)皇太后因感梦兆,遣北京吉祥寺僧大迁法师再度重兴华藏寺,朝廷并赐额“万寿禅寺”。 太后赐大迁法师金冠一顶、紫衣一袭。 华严寺重建历时7年竣工,殿阁寮舍,备极雄丽。 十八年(1590)太后遣慈寿寺僧万安奉送藏经678函6780卷至支提山。 二十一年(1593)大迁法师返京复命,皇太后又赐紫衣四袭。 二十五年(1597)太后谕以金铜合金铸造一尊重达千斤的毗卢遮那佛像送到支提山供奉。 二十七年(1599)神宗又命太监赵永奉送藏经进山。 由于朝廷的关注与优遇,寺住僧人达千人,进入全盛时期。 清顺治十三年(1656),临济宗名僧费隐通容法嗣亘信行弥禅师来寺开法。 之后,费隐通容的再传弟子、隐元隆琦的弟子无得禅师来寺驻锡。 康熙、同治两朝时,寺宇还有过较大的修建。 1947年,兼辉法师从海外回来,住持此寺时又重建大雄宝殿。 中国支提山华严寺至今尚有寺藏四宝:千圣天冠菩萨铁佛、大毗卢千佛托、全藏经书以及御赐五爪金龙袈裟,乃教界之稀世精品。 明代万历皇帝赐给支提寺中兴祖师大迁的“五爪金龙袈裟”,采用通经断纬的织法和明代宫廷专用的缂丝技法,共用18种云锦,分由65块面料缝合而成。 上有9条金线织成的五爪金龙,目前传世只有1件,其工艺之复杂,世所罕见。 大毗卢千佛托,为明万历皇太后所赐,分为上下两层,上面盘坐毗卢,下面绕座有一千个莲花瓣,每瓣上有一浮雕的小佛像,成千佛之数,以示佛的应身。 朝廷曾三次御赐《藏经》,今寺内尚存明正统五年版本的全藏经(《永乐北藏》)678函6780卷,乃国内珍本,省内孤本。 吴越王和明仁孝皇后还分别赠赐支提寺铁铸天冠佛像各千圣。 这些都说明朝廷对支提寺的器重和支提寺在佛教历史上的显赫地位。 半个世纪以前,支提寺同旧闽东各地一样,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残酷压迫。 反动官府的苛捐杂税、民团土匪的野蛮掠夺、土豪劣绅的高租盘剥,把支提山区搜刮得十分贫困。 大片土地荒芜,农村经济破产,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只有起来革命才是他们的唯一出路。 1933年5月,叶飞、颜阿兰率领闽东游击第三支队,开进了支提山地区,发动当地人民起来打土豪、分田地,推翻反动统治,建立红色政权,广大群众纷纷响应。 1934年春,乡、村两级苏维埃政府相继诞生,支提山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革命景象。 1934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诞生于此。 叶飞、曾志、阮英平等革命先辈都曾在支提山留下光辉的足迹,现仍保留了许多革命遗迹。 1984年7月,在隆重纪念闽东苏区创立50周年的日子里,中共宁德地委、宁德地区行署,在气势雄伟的支提山上,树立起了一座革命纪念碑,碑上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叶飞同志亲笔题写了“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成立纪念碑”16个熠熠生辉的大字。 它铭刻了支提山老区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所创造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 特别是革命战争期间,支提寺在住持心严法师的带领下长期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密切配合,提供物资援助,在掩护革命志士、保存革命力量等方面,也做出了很大贡献。 在“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成立之日,他们特地用寺内两口珍贵铁锅煮饭犒劳红军,每锅可供近千人食用。 1986年2月,中国共产党宁德县委追认心严法师为“革命老接头”,并在支提寺侧建纪念塔,表彰其功绩。 1980年11月11日,华严寺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3年4月9日,华严寺被列为142所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之一。 1985年10月11日,列为第二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占地面积已达5000多平方米,寺院现拥有山林土地使用权已达7000多亩、耕地46亩、茶园100亩。 华严寺以大雄宝殿为主体,接连天王殿、祖师殿、伽蓝祠、藏经阁、鼓楼、山门,寺周围亦多梵宇,林峦交映,形制古朴,基本上保持明代的风格。 作为宁德市有重要影响力的重点寺院,支提山华严寺长期以来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佛教人才,为宁德市佛教事业的发展和佛教文化的弘扬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支提山华严寺在抗灾救灾、扶贫助学等慈善公益事业方面一直积极响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号召,多年来在慈善方面的投入累计达数百万元,在全市宗教场所中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开展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活动和规范场所财务管理以来,支提山华严寺积极按照佛教团体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认真开展创建和谐寺庙活动,规范场所财务管理,先后被评选为宁德市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活动示范场所和规范宗教场所财务管理试点场所。 现在,华严寺总体上内部环境更加整洁有序,管理更加规范,活动也更加有序。 目前,支提山华严寺常住僧众有60多人,全寺宗风严谨,慕名前来朝拜、参观的信徒、游客络绎不绝。 支提山华严寺集支提山秀丽丰富的自然景观、悠久深厚的佛教文化积淀和光荣的革命传统于一身,是闽东乃至福建省不可多得的寺庙,将支提山华严寺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仅能弘扬优秀的佛教文化,而且也体现了佛教界一贯的爱国主义传统,对进一步促进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作用。 发布时间:2024-08-20 12:35:35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1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