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关于孝敬--学诚法师 内容: 应各位敬佛佛友要求,想了解关于孝道部分佛法常识,今天小编整理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的开示,阿弥陀佛! 网友问:法师,最近我内心充满了恐惧感,常常彻夜难眠。 我老家在法门寺旁边的一个小镇,父母和叔伯因为奶奶的赡养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一直都是我父母和奶奶生活,但无端被猜疑、误解。 我担心他们,却由于我是晚辈,又是女孩,一时无法调和。 我每天都祈祷,怕他们受伤害,该怎么办? 学诚法师答:好好做该做的事,孝养、恭敬老人。 把握自己内心的标尺,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事情,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外境的矛盾上。 譬如开车,要一心想着自己的目的地,不要看到路边的事情就忘记了自己的方向。 网友问:顶礼法师。 我的母亲太强势,她总是在我的面前肯定别人,甚至不顾我的自尊心,希望以此来刺激我做的更好。 我知道她的苦心,但我不能接受这种方式。 我越爱她,越觉得她在背叛我。 我觉得遂了她的心意就是扔掉了我的尊严,承认了她的教育方式。 于是我本能做好的事也不再去做了,我觉得我在毁掉我自己。 赌气毁掉自己,就是赢了吗? 学诚法师答:心总是卡在与他人的对立中,太过狭窄,就会无路可走。 伤害不是来自于外在,而是“我执”。 自尊,不是要通过战胜别人来证明自己的正确,那是烦恼;真正的自尊,是有高尚的理想可期,不放任自己堕落漂流,努力实现人生的价值。 网友问:师父,家人无论做什么,想到的就是钱。 他们让我去弄事业,找工作,我真不想那样失去自我,我不想过为了工作和金钱自恼的日子,我只想过简单的生活,不去争取什么。 但是他们确认为我堕落、不进取,要照顾他们的情绪,我都不知道怎么办好了。 学诚法师答:一个人的存在和意义,只有在与他人的关系中才能体现;自我的成就,只有在责任的完成之中才能实现。 在家就好好工作,出家就好好用功,都是在履行自己的责任。 简单生活,指的是内心的简洁和单纯,而不是懒散的生活状态。 否则,自己什么也不做,就依赖家人养着,就是简单生活了吗? 不为工作而烦恼,是要我们去除烦恼,而不是要我们不工作。 网友问:法师,我觉得儿时父亲对我的打骂和控制让我至今近30岁都在性格上有缩手缩脚怕犯错等问题,我该如何调整自己,让自己自信坦然的面对人和事? 学诚法师答:所有的境界,都是我们成长的台阶。 用学习的心态面对一切,而不是用结果来衡量一切。 网友问:我每次想到父母就是一种很排斥的,想把自己包裹严严实实的心情。 我总觉得父母有严重的偷窥别人心理的癖好。 他们从不直接问,他们喜欢猜别人的心思让人很讨厌。 我初中上学父母就偷偷跟踪我到学校看我跟谁玩,还会偷偷和老师打电话问我在学校都干嘛,一下打很久,我都是事后才知道。 如果我表现出反感,我觉得他们就会怀疑我心里有鬼,继续揪着问题调查,我和谁谁谁走得近了。 我就不动声色,在别处发火。 结果我们一家之间就没有沟通了。 师父,我很怕我的父母,不相信他们,他们对我态度也一样。 学诚法师答:正是自己内心的排斥和抗拒,造成了与父母沟通的障碍,而不是父母喜欢去“猜心思”。 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儿女,可谓费尽苦心,做子女要学会感恩,不能只关注自己的感受,对父母嗔恨、埋怨。 世事无常,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后悔! 网友问:有血缘关系的亲人都因为钱全部众叛亲离。 包括至亲哥哥。 自幼父亲离家,母亲被生活压得无法喘息。 感觉好像一个人站在地球上,眼前一切好似幻影,孤独冰凉,又不想让友人知晓真实内心,担忧给他人增添烦恼。 能走的路很多,却无路想去。 感觉总是哪里在等待我归去,却又不知道是哪? 学诚法师答:即使寒冷的冬天,也有梅花傲然开放——看待问题的角度,决定了我们的心态和未来。 不要把伤痛记在心中,一遍遍包裹自己;要看到爱和光明的存在,点燃心光,让自己成为冬天中的暖意,艰难中的希望。 网友问:父母皆是孤傲极其自我之人,多怀批评抱怨和讽刺之心。 家中亲情极其淡薄,每个人都很孤独。 家是练习亲情建立和维护之所,从未见过家人彼此贴心的我一直在周围寻找榜样补课。 但家人都很自我的性格只会频繁发生争吵。 我很厌恶,也很孤独,师父我该怎么办? 学诚法师答:或许,是期待和失望带来的偏见蒙蔽了自己的双眼,让自己看不到家人内心深处的爱和关怀;或许,在一个惯于冷漠的环境中,家人不懂得如何去表达爱。 让自己成为一个发光的、温暖的源头,用自己的别业来扭转家庭的共业。 网友问:法师,关心父母却招来妻子的嫉妒,认为没有关心她和女儿,和我吵架。 如果忍住恼怒,是否增长了她的嫉妒心? 该如何做呢? 学诚法师答:愤怒只会引发更多愤怒,如同火上浇油,只会令火越烧越旺;化解嗔心要靠慈悲,如同以水灭火。 网友问:在父母身上最看不到就是谦和! 家中永远是批评挑剔、相互指责对立的氛围。 尤其母亲与人交流中永远都是抢答,自以为是,发言动机无不为彰显自己的"博学",且多居高临下,其实多为谬论,实为肤浅,耐心劝导多年无果,对其烦感倍增,无法一起生活,心里很悲哀。 学诚法师答:人都有过失,父母还不是佛,自然也会有,但不能因为父母有过失,我们就失去了对他们的爱和敬,这本身就是两回事。 不喜欢家中互相挑剔、指责、对立的气氛,那就先消除自己的怨恨和厌恶之心。 敬佛--公益佛教平台分享此文积功德,带更多师兄正确修行;分享方法:点此文右下角“分享”按钮;下载敬佛APP:手机应用商店搜“敬佛”;求助微信:jingforuiyi关注敬佛公众号:jingfo2016 发布时间:2024-08-17 09:31:36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10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