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念佛的人千千万,有几个预知时至的? 内容: 念佛的人千千万,有几个预知时至的? 念佛往生,最重要的验相就是预知时至。 你死了以后,给你助念一下都往生了? 那都不需要修了。 真正能往生有把握的就是预知时至。 有几个预知时至的? 活着的时候就见到阿弥陀佛告诉他要来接他。 这样的人才能真正叫往生,剩下的就不一定啦,死后就很难说。 当然也不是绝对去不了,百分之几的可能性就很难说了。 预知时至,那才是真正有往生的把握,否则的话就很难说。 佛说的话不会错的,释迦牟尼佛怎么说的? 你们做得到吗? “至心信乐,十念往生”! 你们哪个做到“至心信乐”了? 没有做到! 没有做到,十念就往生不了。 如果十念都往生的话,我们还学佛干嘛? 你还朝山干什么? 回家坐着就“十念往生”去了。 没那么简单。 到临终的时候,能够想得起阿弥陀佛佛号的人就不错了,断气之前可能还能念两句,有人助念;断气以后就迷了,就像睡觉之前你还能念阿弥陀佛,睡着了以后你还记得吗? 睡着了以后你还能念佛吗? 正念还能分明吗? 那死后比睡觉了以后还要迷乱得多! 业力现前了。 睡着了就颠倒梦想了,死后更加是颠倒梦想了。 没有那么简单,念佛能往生,你有把握往生吗? 没有把握你就得先学出离心,再发菩提心,再来念阿弥陀佛,这个是决定可以往生。 祖师大德都是这么说的,没有一个大德是另外一种说法。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定的标准,净土宗的祖师他们都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他们说的不会错的。 祖师大德都说过:“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 这是净土中的宗纲十六个字。 净土中的祖师就是这么讲的,从第一代祖师到十三代祖师,没有哪个人说不要发菩提心、没有出离心就可以去西方的。 印光大师你们都知道,净土宗第十三祖。 你们可以看看从第一祖到十三祖,他们的著作都有的。 祖师说的话是不会错的,你不要自己道听途说,听来一个标准,那是凡夫定的标准,不是阿弥陀佛定的标准。 祖师讲过,第一就是要“真为生死,发菩提心”。 “真为生死”,你们就做不到。 没有几个真为生死的,都是假为生死,所以说念佛就不相应。 念阿弥陀佛你要念得相应,你得真为生死,真正地为了了脱生死。 有几个做到真为生死的? 没有。 没有出离心,喊破喉咙都是冤枉的,去不了极乐世界。 为什么? 你没有出离心,就等于这个船绑在岸上,绑在岸上你划桨有什么用呢? 你不能前进哪! 你们都知道船都是有绳子的,绑在岸上,再怎么样划也划不动,去不了彼岸! 你先得把绳子弄断,再划船。 念佛就像划船一样,你的心都没有想离开此岸,你怎么可以到得了彼岸呢? 你们不要觉得这个课好像没有用,这个对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些法师说了不需要学,念佛就行了,没有那么简单。 “真为生死”,就是说我们先要有真正的出离心。 现在修净土宗的人,真正有出离心的人还不是很多,他没修出来,就是有一点厌离痛苦,知道人间很苦,是有一点的,但是对这个三界都有出离心的话,他没学他是不知道的,他以为他有出离心,其实他真正地学一下《有漏皆苦》,就知道他的出离心根本没有生起来。 第二个是发菩提心,有些人也认为自己发了菩提心了,其实他要是看一下《劝发菩提心文》,然后看一下修菩提心的《七重因果》、《知母念恩》,一直到增上心,最后到发菩提心,他对比一下就会发现,他的菩提心根本就没有发起来。 这是念佛法门的宗纲。 “持佛名号”,执著这句话,认为一句佛号念到底,这样的说法是错误的,他错解了净空法师的意思,净空法师没有这么说过,净空法师也是说“不发菩提心,你是去不了西方”。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这四句话就像吃四碗饭一样的,你要是吃第四碗饱了,然后你就说“早知道我前三碗不吃了,我就吃第四碗就够了”,你这样的心态来念佛就去不了西方。 有些人就知道“持佛名号”去西方,他忘记了前面三句话,“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这三句话他不要了,他就抓住最后一句话“持佛名号”,愚痴的人就是这样,像吃饭一样,吃四碗,他就吃第四碗。 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 我想把净土宗祖师的话节录出来给大家念一念,主要是让那些有所偏执的人,看一看祖师是怎么讲的。 昙鸾大师是净土宗祖师,他在《往生论注》上直接就讲了:“不发菩提心,绝对不能去西方。 ” 但是有些人说西方净土有二乘人、证得小果的罗汉。 怎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 意思说到极乐世界去还有证得小果的人去,意思是说不用发菩提心也能去西方,他这个说法是错解了佛意。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到极乐世界去,发了菩提心的凡夫也是可以去西方的。 《阿弥陀经》上能看到:风声、鸟叫声,凡夫们听到这些鸟叫,感觉就是念苦空无常的道理,他们就可以悟到人无我空性的智慧,这样的话他就可以证到小乘的果位,不等于他就是小乘的人,他是发了菩提心的人。 发了菩提心的人,修证上他还得从小乘果位上去证,他还得先证人无我空性,到极乐世界他也是先修这个——有漏皆苦、诸行无常,然后证人无我空性,然后一步步地往上增进。 要发了菩提心,念阿弥陀佛才能往生西方,这是一个必备的条件。 当然了,往生西方有四种因,还有积聚资粮,还有发愿。 但是要先愿菩提心,所谓福德资粮是行菩提心,还得要有一定的福德、行持,不是完全就是一个空愿,在这个娑婆世界还得积累一定的福德资粮,才能去西方。 不发菩提心即有障碍,这一生决定不能往生。 很多人就是这样子,一句佛号念到底,不用发菩提心,什么都不用学。 他们都错解了大德的意思,大德们都没有这么说。 你们都知道,极乐世界有凡圣同居土,既然有凡圣同居土,说明极乐世界有凡夫;也有证得人无我空性的,就是证得二乘果位的圣人;也有证得大乘果位的,证得法无我空性的圣人。 这次去讲法,把净空法师的开示也放了,然后把我的开示也放了,在场的所有人基本上都接受这个观点,他们都非常高兴,有一个人还是有点不服气,他站出来说:“莲池大师说的‘一句佛号就包含了菩提心’。 ”莲池大师说的原文我们来分析一下。 莲池大师,首先他是开悟的禅师,然后他说这句话是不会错的,这是他的境界。 你要是精通三藏十二部的人,你要对阿弥陀佛的愿力有深刻的了解,然后也发起了大愿的人,那你念阿弥陀佛的同时想到阿弥陀佛的大愿,就想到阿弥陀佛的菩提心,那么你念阿弥陀佛的同时也可以说包含了菩提心,这样说法是没有错的。 但是没有发过菩提心的人,你说念一句阿弥陀佛包含了菩提心没有呀? 那肯定没有呀! 三岁的孩子也会念“阿弥陀佛”,他有菩提心吗? 他没有菩提心。 佛在《华严经》上有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佛说了,众生和佛没有差别,那是佛的境界。 那你也说佛和众生没有差别,那你还修什么呢? 你不要修了,你就是佛。 成佛了以后,他说众生和佛没有差别,但你是凡夫,你能说众生和佛没有差别吗? 是不是? 你这不是颠倒吗? 人家已经发了菩提心以后,然后再念阿弥陀佛,他在这个佛号里就包含了他的菩提心,可以这样说。 但是你没有发过菩提心的人,你连回向都不知道怎么回向的人,你说你念阿弥陀佛发了菩提心那是不对的。 如果你认为一句“阿弥陀佛”都已经包含了菩提心的话,那你就不用再学《阿弥陀经》了,你也不需要学《无量寿经》了,你就直接念“阿弥陀佛”什么都有了嘛。 所以说你还是要学的。 你学了四十八大愿以后,你才知道阿弥陀佛的这句佛号里面,有四十八大愿的含义在里面。 但是你不学,是不可能知道的。 学了以后还要熏习,真正地把菩提心发起来。 这是释迦牟尼佛讲过的。 阿弥陀佛定的标准,他还竟敢站出来反驳。 我还举了一个例子跟他说,佛在《法华经》上说的那句话“若以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一念“南无佛”,不管是念“南无阿弥陀佛”还是“南无释迦牟尼佛”,已经成佛了。 那是佛的境界。 在佛的境界里你就是佛,为什么呢? 佛的境界里因果同时,没有时间概念,超越时空了,即因即果了。 所谓的同时,就是你念一句佛号的同时就成就佛果了,因果同时,中间没有三大阿僧祇劫了。 这是佛的境界,佛超越时空了,那你能超越吗? 所以说莲池大师说一句阿弥陀佛包含了三藏十二部也好,包含了菩提心也好,这是大师的境界,他已经发了真正的菩提心,并且开了大智慧,他可以说。 一句阿弥陀佛不光包含菩提心,也包含无上甚深大圆满的境界,都包含在里面,阿弥陀佛所有的功德都在阿弥陀佛名号里都有了。 但是你念阿弥陀佛,你能包含吗? 你包含不了。 作为凡夫你不能这样子去想,你还是要好好学发菩提心,然后慢慢地你才能理解阿弥陀佛这句有多深的含义。 你开了智慧以后,你才会知道,哦,阿弥陀佛还有这么甚深的智慧! 如果念佛的人真的包含了发菩提心的话,那你平常都在念佛,你还会不会起嗔心了? 你只要一念嗔心起,你菩提心就没有了! 你根本就没有发菩提心。 有些人嘴巴念阿弥陀佛,心里面还起嗔恨心呢。 别人可能诽谤他,他就“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其实心里面已经在生气了。 是不是这样的? 还有些时候念阿弥陀佛事实上是一种无奈,人家伤害他的时候,“哎呀,阿弥陀佛”,很无奈的。 这样念阿弥陀佛的…… 发布时间:2024-08-14 12:14:52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10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