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安法师:若以这种心来持咒诵经,则是舍本逐末,不善用心 内容: 持咒诵经,以之植福慧,消罪业,则可矣。 若妄意欲求神通,则所谓捨本逐末,不善用心。 倘此心固结,又复理路不清,戒力不坚,菩提心不生,而人我心偏炽,则著魔发狂,尚有日在。 夫欲得神通,须先得道,得道则神通自具。 若不致力于道,而唯求乎通。 且无论通不能得,即得则或反障道。 故诸佛诸祖,皆严禁之而不许人修学焉。 以世每有此种见解人,故因覙缕及之。 《复永嘉某居士昆季书》我们来看这一段。 我们持咒、读诵大乘经典,以此来种植福德智慧,消除我们多生多劫乃至今生的罪业,这种存心是可以的。 但是我们持咒诵经,若用躁妄心想求神通,这就是舍本逐末,不善用心。 这也提出了现代修行人的一个毛病,他对于神通很好乐。 他就想:我通过什么方式很快得到这个神通。 一般的人到寺院,或者看到修道人,他也容易想起这些神通来哎呀,师父,你看看我前生是什么来的呀? 就问这些。 如果这个师父能说出一二三,那他就认为很了不起。 如果说不出来,那就哎呀,他没有什么东西。 甚至,你给我预测预测未来,你给我看看病,诸如此类。 可能一般的人都有这种对神通的希求,而有些修道人,他也希望能得到这些,让大家能够佩服自己,得到名闻利养。 但这一念的心却是舍本逐末了。 我们要修道啊! 如果想求神通,这个心很执着,又对修行的理路不清楚,在这个过程中,持戒的力量又不坚固,普度一切众生、上求下化的菩提心又生不出来。 有妄求神通的心,人我相不灭。 甚至我有一个冤家对头,我得了神通把他置于死地,我心偏炽,这样就容易着魔、发狂。 禅宗的善知识对那些学人在他修定、修禅的过程当中出现神通境界时,都要呵斥的。 比如他猛地一下可以作诗啊,可以预报天气的阴晴啦,明眼的善知识都要呵斥他。 使他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修无为法。 所以要想得到六种神通,首先要得道。 这个道就是我们自性的实相、空性、佛性,这是我们的本体。 种种神通是由体起用,由体产生的妙用。 所以得到道了,比如断见思惑了,断尘沙惑了,证到涅槃了,自然就具足神通,因为我们自性本具这些神通。 如果一个修道人,他开始不志于这个道诸法的空性、般若智慧,他不志于这个,而唯求神通,那么且不论这个神通不能得到很难得到。 即便侥幸得到,反而会成为障道的因缘。 你看佛门里面的提婆达多,他就是看到佛得了频婆娑罗王许多的供养,他就生起了羡慕之心,就想修神通,也想得几个大护法,结果他向五百罗汉学神通。 这些阿罗汉都有他心通,都知道他动机不良,都不教给他,只教他学四念处。 结果他就找到他的堂弟,他的弟弟阿难。 阿难是证到初果的圣人,不知道他心里的动机,看到他求学神通,就教给他得神通的方法。 他一得到这个神通之后,马上就去阿阇世王子面前表演,一下子使阿阇世王子对他产生很大的信心,也给他每天五百辆车的四事供养。 这就使他的傲慢心更为炽盛,就想取代佛陀,他来作新佛,让佛陀退休,说佛陀年老了,他来掌管僧团。 你看提婆达多在想作新佛的过程当中,直到恶心要害佛。 由于这样的出佛身血、害佛的因缘,到阿鼻地狱去了。 这就反而障道了。 所以诸佛诸祖都严禁神通,不许学人首先去修学这个。 我们看到教内,还有外道,往往很多都是以神通来标榜的。 他能够测算啦,能够治病啦,能够这样、能够那样啦。 有这种求神通的心,往往就感得一些附体的东西上来。 附体的东西一上来,有时还真的能够一来问事,他就能知道前因后果,甚至他也能治病,这样、那样。 一下子徒众就更多了。 在我们教内还不少这样的情况。 但这些暴露之后,生前要受到国家的处置,死后要堕到地狱。 以盲引众盲,相牵入火坑。 这些附体的神通者,大多数都是知见不正,邪知邪见。 为了他的名闻利养,也许他的寺院盖得很富丽堂皇,能得很多钱,但这些都是不正的。 所以我们很多四众弟子,千万不要看到谁有神通赶紧去趋之若鹜,还是要看他有没有持戒,知见是不是纯正,从这里判别善知识。 世间上有这种见解的人,一心求神通,在求神通的过程当中,要么自己着魔发狂,要么感得外面附体的现象,产生了种种的风波。 很多很有势力的这种,无论气功、外道,还是教内的什么,他以神通来标榜的话,都有极大的风险。 在修净土法门的里面,也出现了这些情况。 他用神通来标榜,往往他是在悄悄地做。 有时候偶尔他在自己的圈子里面分发那些小册子,标榜自己如何如何。 对这些一定要有辨别的能力,不要受他所左右。 真正的正知正见,它光明正大,能够放在桌面上的。 如果放不到桌面上的东西,所谓的要传什么秘诀,秘诀不传六耳,这些你都要注意。 他可能有种牢笼、控制的思想在里面。 这些以后可能会越来越炽盛。 众生的根机越陋劣,他希求神通务怪的好奇心就越强。 于是所显现出来的这些邪魔外道,以神通标榜,然后破佛律仪的现象也会越来越炽盛。 所以这个时代修行很不容易,稍微遇到不好的因缘,你被他控制了,你想出来,很难。 所以我们从一开始择法觉分,要选择正确的教法,就是要直接跟佛经、跟祖师的正确的知见照面,用佛经的圣言量和祖师的思想来熏习自己。 虽然祖师的书好像文辞古奥,不一定能马上看懂;看那些小册子,通俗易懂然而邪知邪见,一下子看得趋之若鹜。 这些都是很悲哀的事情。 对祖师的著作,你要反复地去看,不断地去照面,再通过念佛开发智慧。 祖师说的话,就像我们家里的家珍,屋里人说屋里话啊。 它是非常正确,也是非常平实,一看就会受到感动。 就是这么回事。 如是! 如是! 这才是佛法。 所以我们说小乘有三法印,大乘有一法印实相印。 你得要了解这个印,通过这个印,我们才有一个辨别是非的标准、准绳,我们才不至于上当受骗。 所以印祖在《文钞》里面,不断地揭示那些邪知邪见。 包括对《阿弥陀经》的注解,那个王耕心《摩诃阿弥陀经衷论》,也标榜了很多。 认为省一大师得念佛三昧,把这个最高标准来张扬。 自己也如何闭关,得到了什么境界,诸如此类。 这些也都流通甚广,然而知见不正。 所以知见问题,确实是需要智慧。 弘扬佛法,修学佛法,确实不是一桩容易的事情。 就在于我们正知正见、智慧的力量不够。 不够的话,我们就得要借佛的知见,借祖师的眼睛来观察问题。 你不要马上用我们凡夫的知见、凡夫的眼睛去看,往往我们都是颠倒的、迷惑的、看不清楚的。 所以要熏习这些道理,了解这些。 以后对那些用神通来标榜、来诱惑我们的人,你就离他远一点,不去理睬。 世间常常有这种好乐神通,追求神通的情况。 所以在这里,印祖是非常苦口婆心、详尽和委曲地把它说出来。 覙缕就是非常委曲的、细致的、详尽的说一说,怕周孟由两兄弟也会上当受骗。 一些持咒的人往往是容易谈神通的。 现在有很多人供养这个,供养那个。 往往一些大老板就他看有没有神通。 我们一定要把这个知见建立起来,印祖的话我们一定要努力去做。 持咒、念佛、种植福德智慧、消罪业,不要去求神通。 首先致力于道。 这个道,就是无量光、无量寿、真空妙有、六度万行。 这些,我们去做就好了。 发布时间:2024-08-14 06:35:35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10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