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寺庙是如何起名的?
发布时间:2024-06-13 11:30:40 | 来源:就吃素

图片

我国的寺院都有寺名,其寺名都不是随便起的,而是根据古印度的寺院名称和佛教内容发展而来。例如: 

香积,佛即是香积,陕西省长安县有香积寺;

香界,出自《维摩诘经》,北京有香界寺;

真如,出自《金刚经》,上海有真如寺;

海会,出自《华严玄疏》,我国山东、山西等省都有海会寺;

栴檀,是一种香木,出自印度南部。我国河北、山西等地区历史上都有栴檀寺,内供栴檀佛。安徽九华山现有栴檀寺、栴檀佛。

般若,唐玄奘之名,吉林长春有护国般若寺;

灵鹫峰与灵鹫寺:在古印度有灵鹫山,山形似鹫;北京也有灵鹫山,山上有灵鹫寺;福建有灵鹫峰,其上也建有灵鹫寺。

依山傍水,就以山水命名,如栖霞山的栖霞寺。

皇家敕封,就冠以护国的名字,如北塔护国fa,lun寺。

以经典名词命名,如般若寺,大悲寺。

以佛教人物命名,如观音院,文殊院,阿育王寺

从以上举例足以证明我国的佛寺之名并非随便叫出,而是根据佛教经典或是由古印度已有之名而来。

宇,统称为寺院;道教的庙宇,统称为宫观。古代官署叫作“寺”,如太常寺、鸿胪寺之类。佛教传入中国汉地,是由汉明帝派遣使臣前往西域,请来摄摩腾等到洛阳而开始的。摄摩腾初到时,被招待在鸿胪寺。因为鸿胪寺是掌握宾客朝会礼仪的。其后政府为摄摩腾创立了馆舍,也就叫作白马寺。后世佛教的庙宇因此也称寺。一寺之中可以有若干院,其后建筑规模较小的寺便叫作“院”。比丘尼住的寺院多称作“庵”。

提示:您可以通过浏览器菜单选择“文件 → 打印 → 另存为 PDF”来保存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