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六祖禅
发布时间:2023-12-05 10:15:44 | 来源:就吃素
图片

唐宋以后,佛教各宗大都陵夷,唯有禅宗盛行,禅宗简直变成中国佛教的代名词。这一切都拜六祖才智所赐,所以中华文化史上最优异的思想家、文学家都对六祖敬重有加。比方苏轼礼六祖真身时作《南华寺》诗:

云何见祖师,要识正本面;

亭亭塔中人,问我何所见。

不幸明上座,万法了一电。

饮水既自知,指月无复眩。

我本修行人,三世积精炼,

中心一念失。受此百年谴。

抠衣礼真相,感动泪雨霰,

借师锡端泉,洗我绮语砚。

中国佛教的特质在于禅,而禅宗的精髓是般若。慧能大师的祖师禅法是直证实相般若,所以禅门不可以言说表明,所谓不许你开口,开口便错;不许你动念,动念即乖。由于一切的言语思想都是不离情见,而实相理体产出请见以外。

苏轼还曾作了三首诗表达他对六祖禅法的体悟。

第一首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凹凸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第二首说: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未消;

到得本来无一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第三首诗: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明日如何举示人?

这一体悟与一位禅师的上堂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禅师说:老僧三十年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后来得个入处,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现在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东坡不是禅师,他却把禅和人生结合得那样浑然。他的终身,让人看到了禅在俗人生射中的巨大力量。

提示:您可以通过浏览器菜单选择“文件 → 打印 → 另存为 PDF”来保存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