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运禅师
发布时间:2022-11-28 17:13:54 | 来源:就吃素
图片

闽中祖德,首推黄檗山的希运禅师。

运禅师一生中的言行积德行善,通常令人心服口服,尤其是一些意味深长的行动,确实只可以意会,不能言传;比如一次在南泉普愿大师那里为去菜园摘菜。

愿问:「干甚么去?」

师答:「摘菜去。」

愿问:「拿甚么摘?」

师竖起手中刀。

愿云:「祇解作宾,不解作主!」

师把手中刀点三下。

愿云:「咱们摘菜去!」

这段故事中包含了些甚么呢?运禅师竖起手中刀,愿大师评云只作宾,

不解作主;那便是法王子孙,当如大树,莫像缠藤,也便是要有独当一面的

精力,切忌耐久倚人篱下。如是,运禅师以刀点三下,毅然地发表心志特别,选择不负师长的期望;至,此愿大师才放下心思,叫咱们摘菜去!

又一次,师在盐官上殿礼佛时,恰是唐宣宗在寺内做沙弥,宣宗见了,提出质问道:

「不着佛求,王着法求,长老礼拜,当何所求?」

师闻,言趁热打铁地回答说:

「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僧求,常礼如是事!」

宗听了,深感疑问,便追问道:

「用礼何为?」

师不答,举手掌了宣宗一记耳光。

宣宗不解其意,反而责怪的说:

「太粗生!」(按你太粗鲁了的意思)

师心慈悲,有意给宣宗棒喝,便道:

「这里是甚么地址,说粗说细的!」

语毕,随后举手又打。

迷惘宣宗契。

这故事了解的指出了「常礼如是事!」正如古德所说的「圣谛亦不为!」

时下末法,离佛更远,通常行者,重表面功利,贪于眼前名闻利养,弃真实如破履,管他落发儿孙所负多么工作,更任他来世披毛戴角,反正「死了死了」与「我」无交涉!

这便是意外的一代又一代!

信不?请看运禅师的另一个故事。

有一天,有六位和尚来访,内五人忠实作礼,一人提起坐具,仅作一个圆相;师见状,举语堪察。

师云:「我闻有一只猎犬甚恶!」

僧曰:「寻灵羊声来!」

师云:「灵羊无声到汝寻?」

僧曰:「寻灵羊迹来!」

师云:「灵羊无迹到汝寻?」

僧曰:「寻灵羊踪来!」

师云:「灵羊无踪到汝寻?」

僧曰:「与么?则死灵羊也!」

师便休去,明日升堂,旧事重提。

师云:「昨日寻灵羊僧出来!」

僧便出。

师云:「昨日公案未了!老僧休去,你怎说明呢?」

僧无语。

师云:「将谓是赋性衲僧!来只是个义学沙门!」

语毕,着人把僧驱出山门。

这便是禅师们所最仇视的「七纵八横」论辩,所谓七纵八横,便是谈生论死,说天道地,几乎无所不晓,而真的触及要害时,便不知所措了。

在人生道途上,正本学上一个「谦」字的人就不多,假定,他稍具一些世智聪明的话,根柢就只知道一个自我的「我」字了;试想,一个只知有我,不

知有人的人,他的沉痛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基于此,古人有「谦善可行全国」的经验谈,在谦善的心境下,事实上处处会取得意想不到的贱卖。

其次,来看运禅师的思维理路,兹以他他老对斐公美所说的一些法要,以察其一生中言至道,是如何地发表了伟大和磅礡的气慨,又是如何地令人无异

议的诚意赏识。

他说:

「诸佛与悉数众生,唯是专注,更无别法;此心无始以来,不曾生,不曾灭,不青不黄,无形无相,不属有无,不计新旧,非长非短,非大非小,跨过悉数定量名言踪影对待,当体便是,动念即乖,犹如虚空,无有边沿,不可测度,惟此专注便是佛,佛与众生,更无别异。」

又说:

「今学道人不向自心中悟,乃于心外着相取境,皆与道背;如恒河沙者,佛说是沙,诸佛菩萨,释梵诸天步履而过,沙亦不喜,牛羊虫蚁蹂躏而行,沙亦不怒,瑰宝馨香,沙亦不贪,粪尿臭秽,沙亦不恶。此心即无心之心,离悉数相,众生诸佛,更无不一样,但能无心,便是终究。」

观今世道人心,谁像恒沙不为「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八风所分配,正本仔细一想,悉数声色,作为佛事,语默动态,犹若法理,则天然看穿放下,享于「自由自在」的常乐净境了,亦如运禅师所说:

「妄本无体,是汝心所起!」

又如经云:

「心生则各种法生,心灭则各种法灭!」

所以「心生灭法」,在禅师们的修学上是为要课,也便是禅思、禅疑、禅悟行动上的主题,舍此禅师们便无法「直了成佛」了!当然,也就无所谓「哲学思维」了!

提示:您可以通过浏览器菜单选择“文件 → 打印 → 另存为 PDF”来保存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