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长阿含经》卷一——十二因缘 内容: (一)原文:佛告比丘。 太子见老病人。 知世苦恼。 又见死人。 恋世情灭。 及见沙门。 廓然大悟。 下宝车时。 步步中间。 转远缚着。 是真出家。 是真远离。 时彼国人。 闻太子剃除须发。 法服持钵。 出家修道。 咸相谓言。 此道必真。 乃令太子。 舍国荣位。 捐弃所重。 于时国中。 八万四千人。 往就太子。 求为弟子。 出家修道。 佛时颂曰。 撰择深妙法。 彼闻随出家。 离于恩爱狱。 无有众结缚。 释:佛告诉诸比丘说:我做太子时,出门看见老人和病人就知道世间是苦恼的,看见死人贪恋世间之情就灭了,后来见到出家的沙门就廓然大悟了。 及至走下宝车的时候,每走一步路,内心都在远离世间烦恼结缚。 那时我就真正的出家了,真正的远离了世间烦恼。 这时候国内的人民百姓听到太子剃除了头发和胡须,穿上出家服,受拿钵盂,出家修道,都互相告慰说:修道这件事一定是非常真实的,才让太子舍弃国王的荣华富贵,捐弃所负的重担。 于是国中八万四千人赶往太子身边,请求作弟子出家修道。 佛就说了一个颂:遇到那个解脱的甚深微妙的法,听闻之后就出家修道,离开世间恩爱的地狱,再也没有众多的生死结缚了。 原文:于时太子。 即便纳受。 与之游行。 在在教化。 从村至村。 从国至国。 所至之处。 无不恭敬。 四事供养。 菩萨念言。 吾与大众。 游行诸国。 人间愦闹。 此非我宜。 何时当得。 离此群众。 闲静之处。 以求道真。 寻获志愿。 于闲静处。 专精修道。 复作是念。 众生可愍。 常处闇冥。 受身危脆。 有生有老。 有病有死。 众苦所集。 死此生彼。 从彼生此。 缘此苦阴。 流转无穷。 我当何时。 晓了苦阴。 灭生老死。 释:于是太子就接受了这些弟子,和他们一起游行于各处教化众生,从一个村落到一个村落,从一个国家到一个国家,所到之处,民众没有不恭敬,用饮食医药四事供养的。 太子菩萨心念说:我与大众游行各个国家,人间如此愦闹,着不是我应该所处之地,什么时候才能离开这些人众,到一个悠闲之处修行,以获得真正的道果。 不久之后就满了心愿,找到了一个空闲寂静之处,专门精进的修道。 心里又作这样的念想:众生可怜悯,常常处于黑暗的幽冥之处,受得的色身脆弱又危险,有生老病死,众多苦恼聚集,在此处死到彼处生,又从彼处死到此处生,抓取着这样的苦受阴,在生死中流转无穷。 我应当在什么时候才能明了苦阴,灭除生老病死。 从世尊这段叙述中看出,诸佛菩萨在历劫修道过程中,最先都是在无人僻静之处一个人精进专修,远离人群中的愦闹,在修出成就之后才在人群中教化,度脱众生。 因为道在寂静中得,寂静能生慧,寂静能得三昧。 所以凡是修行有所成就的人都是经过独自静修阶段,远离世俗的贪嗔痴和愦闹,远离名闻利养,心得清净以后才能入道。 发布时间:2025-01-14 10:13:12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68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