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杂阿含经之三 内容: (三)原文:尔时。 须深知众多比丘去已。 作是思惟。 此诸尊者。 所说不同。 前后相违。 言不得正受。 而复记说。 自知作证。 作是思惟已。 往诣佛所。 稽首礼足。 退住一面。 白佛言。 世尊。 彼众多比丘。 于我面前记说。 我生已尽。 梵行已立。 所作已作。 自知不受后有。 我即问彼尊者。 得离欲恶不善法。 乃至身作证。 不起诸漏。 心善解脱耶。 彼答我言。 不也须深。 我即问言。 所说不同。 前后相违。 言不入正受。 而复记说。 自知作证。 彼答我言。 得慧解脱。 作此说已。 各从座起而去。 我今问世尊。 云何彼所说不同。 前后相违。 不得正受。 而复说言。 自知作证。 释:这时须深见比丘们离去了,就这样思惟,这些尊者们,所说与解脱不同,前后不一致,说自己没有得到禅定正受,就记说自己已经能够证明自己得解脱没有后世了。 思惟了以后就到佛所住之处,低头顶礼佛足,退到旁边一面对佛说:世尊,刚才有众多比丘在我面前说,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我就问那些尊者们,是否已经离开贪欲恶的不善法,乃至能以身作证,不生起诸烦恼漏,心善得解脱了? 他们回答我说不是这样的。 我就问他们说,你们所说的与解脱的情况不同,前后不一致,说不用有四禅八定的正受就记别说自己能够自作证,不受后有了。 他们回答我说得慧解脱的阿罗汉不用有四禅八定,说完以后就走了。 我现在请问您世尊,为什么他们所说的与实际解脱的现象不同,前后不一致,却又说能自作证呢? 原文:佛告须深。 彼先知法住。 后知涅槃。 彼诸善男子。 独一静处。 专精思惟。 不放逸住。 离于我见。 不起诸漏。 心善解脱。 须深白佛。 我今不知。 先知法住。 后知涅槃。 彼诸善男子。 独一静处。 专精思惟。 不放逸住。 离于我见。 不起诸漏。 心善解脱。 佛告须深。 不问汝知不知。 且自先知法住。 后知涅槃。 彼诸善男子独一静处。 专精思惟。 不放逸住。 离于我见。 心善解脱。 须深白佛。 唯愿世尊为我说法。 令我得知法住智。 得见法住智。 释:佛告诉须深,他们是先知道法住,后才证知了涅槃。 诸善男子们都是独自在一个寂静之处,专门精进的思惟,住于不放逸的修行中,离开了我见,所以才不起一切烦恼漏,心善得解脱了。 须深对佛说,我至今还不知道先知法住,后知涅槃,那些善男子们独自在一个寂静之处,专门精进思惟,住于不放逸的修行中,离于我见,从不起诸漏,心善解脱。 佛告诉须深,我不问你知不知道,你自己且先知法住,后知涅槃,那些善男子们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离于我见,心善解脱。 须深对佛说:惟愿世尊为我说法,让我了知法住智,见到法住智。 先知法住,是知什么法呢? 是知十二因缘法,并且能住于十二因缘法中,心不他想,后知涅槃,是指知如何解脱,并且能证得涅槃。 心善解脱的人,必须有初禅定,断我见证得初果之后,在此定中才能以此断除贪嗔痴烦恼结缚,成为三果人和四果阿罗汉,从而心解脱,证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 发布时间:2024-12-31 10:11:24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68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