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楞伽经》摘句释义:第一义谛 内容: 楞伽经原文: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 复白佛言。 世尊。 惟愿为说。 离一异俱不俱。 有无非有非无。 常无常。 一切外道所不行。 自觉圣智所行。 离妄想自相共相。 入于第一真实之义。 诸地相续渐次。 上上增进清净之相。 随入如来地相。 无开发本愿。 譬如众色摩尼境界。 无边相行。 自心现趣部分之相。 一切诸法。 我及余菩萨摩诃萨。 离如是等妄想自性。 自共相见。 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释:大慧菩萨请求世尊宣讲第一义谛,菩萨们明了第一义谛之后,能够地地转进,进入如来地,成为究竟的佛世尊。 这个第一义諦,离开一和异,离开俱和不俱,离开有和无以及非有非无,离开常和无常。 这个第一义諦的智慧境,一切外道们都不了知,都不能证得,只有已经觉悟了的登地的圣人们才能够证得。 圣人们能够离开七识妄心所具有的自相和共相,而证入真实的甚深之理,也就是第一义諦。 然后就能从初地开始,地地辗转增进,心地越来越清净,无明断尽,七识心彻底清净了,就进入如来地,成为究竟的佛。 这个第一义諦就像一个摩尼宝珠,能现无量无边的光彩,能现无量无边的有为法相。 自心所显现出来的一部分现象界的相,以及一切諸法之相,大慧菩萨说,我和其余的菩萨摩诃萨,都能够离开这些由于七识心的妄想而由第一义諦显现出来的虚妄相,离开这些虚妄相的自相和共相,而只见第一义諦相,这样就能迅速地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妄想的自相和共相,包括了第一义諦产生的色法和心法部分。 其中,一异是指第一义諦与諸法的关系,是不一不异的,一是共同,异是不同,第一义谛与诸法既有共同部分,也有不同部分;俱不俱是指第一义諦与諸法的关系,是非俱非不俱的,第一义谛与诸法既在一起,也不在一起;有无非有非无,是指第一义諦的有无性,非有非无性,第一义谛体性是有,世俗相却无,所以是既有也无,非有非无;常无常是指第一义諦的常和无常性,第一义谛常存不灭,七大种子也常存不灭,可是其含藏的七识的业种生灭变异,不是常性,导致其名字也不常,随着修行阶段的不同,含藏业种的变化,名字就改变。 发布时间:2024-12-11 10:08:40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68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