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学佛人|如何修行菩萨道? 内容: 学佛人|如何修行菩萨道? “修菩萨道者,先以方便,调伏诸根。 何谓方便? 谓六波罗蜜,四无量心。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许多学佛朋友都曾发菩提心,修菩萨业。 然而六根难调,耽于六欲七情,故智慧难成,不得解脱。 如何修行菩萨道呢? 《未曾有因缘经》中佛讲得很清楚:修六波罗蜜,习四无量心,便是调服六根的方便法门。 那到底什么是“六波罗蜜,四无量心”? 具体我们该如何做? 六波罗蜜,指的是六种积功德、种福田、渡彼岸、得解脱的方法。 第一行布施,“破悭贪心,无遗惜故。 ”布施不仅要求你去帮助他人,积德行善,更是让你不再贪念、执着世间繁华,破除那颗贪执之心。 第二持戒律,佛涅槃前曾有遗训:“如来灭度之后,当以经法与戒律为师。 ”戒律不一定就是苦行素食,守善心,不造恶业就是佛的根本戒律。 第三堪忍辱,“遭逢恶事心能堪忍不怀报”。 许多人常称:“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炉香。 ”事实上,不争尤其是不顺心时能忍辱才是佛所乐见的。 第四能精进,学如逆水行舟,修行道业也是如此。 唯精进之心方能让你乘风破浪,济渡苦海。 第五习禅定,“收摄其心,不起邪念。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想要在菩萨道上先行一步,禅定便是最好的法门。 第六曰般若,修习般若智慧,破除无明烦恼。 佛说:“六波罗蜜方便之力,能调服诸根。 ”除六波罗蜜,复有四心,能调服六根。 何谓为四? 一曰慈心,二曰悲心,三曰喜心,四曰舍心。 那么,在佛眼里,何谓慈? 何谓悲? 何谓喜? 何谓舍? 云何行慈? 佛说:“见苦厄人,当起慈心。 为作救护,皆令得所。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种不忍人之心便是慈心。 勿让慈心蒙尘,日行一善,便是在修行菩萨之道。 何谓为悲? 悲不是可怜、怜悯。 若见众生因无明而造生死业,在五道中轮回受苦时,“当勤精进,修习智慧,速成佛道。 得佛道已,当以智慧光明。 照除众生无明黑闇。 ”免除众生所有苦难。 众生有罪,我当代受。 这才是菩萨之悲! 何谓喜? 若见世人修行善业,当劝助随喜。 去帮助他,去鼓舞他。 现在许多学佛人喜欢说“随喜赞叹”,看到好的、善的德行,自己也跟着欢喜,并去赞颂他,肯定他。 这是对的! 但佛菩萨的“喜”不只是拍手掌,点个赞,更是“劝助随喜”。 遇到有需要的人,去帮助他,这更值得欢喜。 何谓舍? “凡所施为,一切功德,行恩于人。 不望现报,不望生报,不望后报。 是名为舍。 ”舍,不是说你下决心学佛就要把自己辛辛苦苦积攒的财富扔掉、烧掉,或者把你的钱全送给我,否则你就是有挂碍,心不净。 舍是一种心态,“不望现报,不望生报,不望后报。 ”施恩于人,不图回报,甚至不图积攒功德。 这就是舍! 佛说:“六波罗蜜,四无量心,总摄一切菩萨道行。 ”布施、戒律、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慈、悲、喜、舍,具足十事,一切菩萨道的无上法门即在其中! 欢迎关注七叶君,更多有视角的另类佛经故事~ 发布时间:2024-11-22 09:28:39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67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