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身业、口业和意业三者的关系是什么? 内容: 哪种业容易防守,哪种业最不容易防守? 哪种业粗燥易断,哪种业细微难断? 应该先断哪种业? 身口意三种业行,都受意根支配和调动,身业是六识的行为造作,口业是六识的行为造作,意业分为意识的心行心所法和意根的心行心所法。 身行口行受心支配,无心不能造身口业。 身口业由六识造作,六识受意根指使。 但意识明理可以压伏意根,强制不造身口业,所以身业最容易断,口业次之,难断的是意识的心行,最难断的是意根的心行。 意根非常不容易压伏降伏,因此意根的意业肯定是贪嗔痴不断,只不过意识明理,知道因果,会降伏压伏身口不造作恶业。 如果意根烦恼重,身口也压伏不了,一定会造作恶业。 所以身体不造作杀盗淫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口不造作两舌妄语绮语恶口也稍微容易一些,最难的是意根,贪嗔痴念头无法降伏和压伏,更难断除。 有一些人一看身体守戒比较困难,口守戒也比较困难,于是就找借口说我守意业就行了,只要心清净意业不犯就行了,身口无论怎样都不算犯戒了。 这是颠倒的想法和做法,如果连身体的造作都控制不了,更不能控制意根的烦恼念头,如果口业的造作都制止不了,就更不能制止意根的烦恼念头了。 意根的烦恼念头如果能止住了,那是三果以上圣人才能做得到的,一个凡夫怎么能直接守意根的意业,让意根清净不犯戒呢? 小乘的五戒、八关斋戒和出家比丘戒比丘尼戒,一般来说都是以戒身口恶业为主,只要身口不犯,心里邪思邪想也不算犯戒。 大乘的戒如梵网经菩萨戒主要是戒心地,修心地,顺便也戒身口。 而瑜伽师地论里的菩萨戒,是已经断除烦恼以后的地上菩萨所应遵守的心地戒,一切都以众生利益为首为重,只要能够利益众生,身口可以与小乘戒行不一致,与清净的意根心地一致就行,意根不违背小乘戒律就行,这样一切为众生的心行就是大乘菩萨心行,符合大乘菩萨戒律的规范。 如果贪嗔痴烦恼没有断除的凡夫和贤位菩萨,就无法受和守瑜伽师地论中的菩萨戒,有私心烦恼故。 发布时间:2024-11-15 10:02:22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67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