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学佛为什么要学会“寂寞与孤独”? 内容: 学佛为什么要学会“寂寞与孤独”? 有一句话说,学佛要先学会“寂寞与孤独”。 那么为何要学会寂寞呢? 对于现这的社会,有很多人喜欢喧闹的城市,喧闹的环境,因为那样就可以发光发热。 其实处于喧闹的热市之中也无非不可,但我们前提是要学会“观”,观什么? 观他们的脾性,观他们的坏毛病,从而观照自我,观照自我有没有此类毛病。 在此之前,我们就得先学会寂寞与孤独。 有很多人说,他很寂寞,很孤独。 没人陪伴他们逛街,没人陪伴他们逛商场,有人聊天说话固然是好事,但也并不算什么很好的事。 南师曾说过,学佛就应知道享受寂寞。 大家都知道,出家之人,须先在寺院观察,半年或几个月时间,这其中的奥秘就在于,你是否能够在寺院待得住,是否能受持的了寂寞。 再寺院其实并不像外界所说的那样,大部分时间都是待自己在自己房间。 也并不像我们家中一样,茶余饭后聊聊天,谈谈家常,说说工作。 早晚课和寺院的日常工作忙碌完之后,就会到房间享受寂寞去了。 学佛也是一样,我们需要知道如何享受寂寞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如果我们在寂寞之时找人聊聊天,说说话。 可能在无形之中反而造了口业。 还不让静静地享受寂寞带给我们的好处。 想必大家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刚开始静下之时,脑海中会蹦出很多妄想,找谁玩呀等等,诸多杂七杂八的念头。 但我们不要怕妄想多,你的知性看到妄想,就把握这个。 前念已过去,未来还没有来,就看着现在。 如果你常常这样反省、体会,时间一长,你就会很空灵了。 当进入空灵状态之后,妄想是比较少的。 反而能帮助我们把一些以前不明白的事情,给弄明白,弄清楚。 那么这就就叫“觉”,这个“觉”比妄想高得多了,是智能的初步作用,西方哲学叫做“直觉”,也叫做“直观”。 这当然是好的,但也是妄想。 如果没有这个妄想,过去已过去,未来还没有来,当下很空灵,没有直觉的妄想,这就叫“智能”、叫“般若”了。 享受寂寞,从科学上讲,你把自己脑神经一放松,就很少生病,从而健康长寿了。 从佛教来说,可以让我们回归最自然的状态,从中明白很多很多的道理和事情。 发布时间:2024-11-12 08:27:53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67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