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小乘佛教,为什么称之为“小”? 内容: 小乘佛教,为什么称之为“小”? 佛教,分为大小乘。 那么,小乘佛教,为什么称之为“小”? 小乘佛教,包含声闻和缘觉二乘。 小乘佛教,其目的在于灰身灭智,死后不再现身于三界中,所谓“跳出五行外,不在三界中”是也。 大乘佛教,也称为菩萨道,也就是成佛之道。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印度降生,示现六年苦行,彻悟成佛。 但是发现,成佛之道极为久远。 根据佛教教义,需要三大阿僧祇劫。 “阿僧祇”中文意思是无量无数。 三大无量无数劫,才能修行成佛。 那么,要说服当时的人们随行修学,显然是十分困难的。 因为这么时劫遥远的时间,人们既不能看到结果,也不能不心存怀疑。 为了使人们对佛法生起信心,佛就在成佛之道中抽取出一部分,让人们随之修学,一生就可以得证的方法。 这就是罗汉道,或者叫做声闻道。 声闻道以灭尽对世间的欲望为方法,使得修行人在死亡后,不再生起“中阴身”而再次投生,消失于三界中,称之为“无余涅槃”。 当时的印度,人们崇尚思辨之学、出离世间之学,利根之人很多,有很多的“外道”(心外求法谓之外道,乃中性词,与中文“内学”之意相对)修行离欲,而证得四禅八定。 这些人,如果听闻并理解佛法真意后,立马就可以成为阿罗汉。 比如佛最后弟子,须跋陀罗,因为年岁比释迦摩尼大很多,耻于向这个“年轻人”请教,在佛示现入灭前,才过来接受佛的教导,一听闻,马上心开意解,成为俱解脱的大阿罗汉。 当下就坐脱立亡,先于佛入涅槃去了。 如此,证得阿罗汉果的人越来越多,人们的信心也就越来越足。 佛教,才在印度传播兴盛起来。 当然,先弘扬小乘佛教,只是一个方便法门,非佛究竟法;所以,佛后来为了引导阿罗汉们回小向大,呵斥小乘为“焦芽败种”。 佛在《妙法莲华经》中就说佛法只有“唯一佛乘”,没有余乘。 因为小乘修行人,如果精进的话,一生就可以成就极果,阿罗汉果。 但是,阿罗汉只此一世随缘度众生,他死后,一定会取涅槃,度众时间有限,度众也有限;并且也只能用阿罗汉道教导众生,他教导的徒弟如果证得阿罗汉果,也会和他师父一样,入无余涅槃。 由此可知,世间的阿罗汉圣人就会越来越少,不过多久,教法就会失传。 所以,佛称之为“焦芽败种”,还真是贴切——因为芽焦了、种子腐烂了,就不能长成大树,出生更多的种子,佛教就不能可持续的宏传下去了。 从这里就可以知道,为什么小乘佛教称之为“小”了。 发布时间:2024-08-22 08:59:35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66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