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黄柏霖:楚王诏求遗履 内容: 黄柏霖:楚王诏求遗履黄柏霖:楚王诏求遗履 『昔楚王诏求遗履曰』,「遗履」就是鞋子掉了,「履」就是鞋子,「遗履」就是掉了鞋子,所以叫做「坠履」。 这个是从汉朝贾谊所作的《新书·谕诚》篇里面,有提这么一段故事。 这一段故事记载,「楚昭王与吴人战,楚军败,昭王走,履决,背而行,失之。 行三十步,复旋取履。 及至于隋,左右问曰:『王何曾惜一踦履乎?』昭王曰:『楚国虽贫,岂爱一踦履哉! 思与偕反也。』自是之后,楚国之俗无相弃者。」 这一段的意思,贾谊在他的《新书》里面这样说了,说以前楚昭王跟吴国打仗,楚军被打败。 楚昭王就部队要撤退了,正在穿鞋子的时候,撤退的时候,他才知道说鞋子掉了一只。 那走了三十步才知道说,诶,鞋子掉了一只,因为他是「背而行」,是背着这样撤退,我们一般是往前撤退,他是往后撤退,他的正前方是面对吴国的军队。 后来他决定要再走回去,取回那一只遗失的那一只鞋子。 等到找到那个鞋子的时候,左右兵士、将士就问他了,大王你怎么只为了珍惜一只鞋子,就跑这么远再回来呢? 这很危险。 楚昭王说,楚国虽然穷,我哪里是只爱一只鞋子呢? 我只是想说,我把它穿出来,我就要把它穿回去,「思与偕反也」。 就表示什么? 他惜福,楚昭王念旧。 「自是之后,楚国之俗无相弃者」,从此以后,楚国的风俗就没有人抛弃,随便抛弃东西了。 后来以「坠履」为不轻易遗弃旧物,或故物失而复得,叫「坠履」或是「遗履」。 《周书·韦敻传》里面有讲,「昔人不弃遗簪坠履者,恶与之同出,不与同归。 吾虽不逮前烈,然舍旧录新,亦非吾志也。」《周书》里面提到这一段。 古代的人,她用过的那个发簪,就是女孩子那个发簪,或是穿过的鞋子,掉了鞋子。 她不愿意,「不弃遗簪坠履者,恶与之同出,不与同归」。 我虽然比不上古人,但是舍旧,舍去旧的,喜欢新的,这个不是我的志向。 那么千古罪人,『千古有情人』,这是我们通俗的用语,比喻时代悠久。 摘自《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二二八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发布时间:2024-04-17 12:01:19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63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