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瑜伽师地论 第六十三卷 内容: 摄决择分中三摩呬多地之二复有五种定相违法。 一毁犯禁戒。 二无无间加行。 三无殷重加行。 四有沉没。 五他所扰恼。 释:弥勒菩萨在这里讲了五种与禅定相违的障缘。 第一种就是不遵守戒律,违犯了戒律,使得内心浑浊不清静,禅定不得现前。 第二种就是所作的修定的功夫,不能连续下来,不能持久,修修停停,犹如烧水,烧一段时间就停火,水永远烧不开一样,禅定无法成就。
第三种修定时,心不猛力,没有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决心,随顺自己内心的散乱,随着妄念流散,而不猛烈呵责自心,以至于禅定无法成就。
第四种就是心总是处于昏沉状态,不清明,没有念性,无法集中精力,因此禅定无法成就。 第五种就是有外缘相绕恼,外缘侵心,使得内心无法平静,心水浑浊,禅定无法成就。 复有三种远离。 一住处远离。 二见远离。 三闻远离释:修行要想清静得定得止,就要选择清静之处而住,远离溃闹,心不被外缘所牵,能渐止息下来。 修定要想心得寂静,就要少接触外缘,少见六尘,少闻六尘,减少见闻觉知,才能得到寂静。 复次心清净行苾刍。 略有五种等持相违厚重过失。 能为定障。 一忿。 二慢。 三欲贪。 四萨迦耶见。 五不能堪忍。 释:想要有清静心行的比丘,有五种与禅定相违背的严重过失,能成为获得禅定的障碍。 厚重的意思就是很严重,对于禅定的遮障很重。 第一种就是忿。 忿是愤怒忿恨,情绪严重不平静,心水扰动,心不平稳不清静,因此不能发起禅定。 第二种是慢,慢是自心高举凌下于他,是一种深层次的情绪化,也是心不平的表现。 只要心有所不平,就是纷扰,就是散乱,因此能障碍禅定的生起。 第三种是欲贪,也就是贪欲。 广泛来说是指对世间一切法的贪爱,对六尘境界的贪爱,对色声香味触的贪爱,因贪爱而被境界所系缚,心粘着于境界,就是散乱,无法专一,因此障碍禅定。 欲贪侠义来说,是指欲界众生的男女欲心,包括身行上的贪欲,和心行心念上的贪欲。 不管是身行还是心行,心都是不清静的,被欲念所系缚,心散乱,不能专一于道业,不能专一一心。 因此欲贪能障碍禅定。 第四种是萨迦耶见,也就是我见。 因有我见,必执五受阴,必执十八界,必执身心,不能放舍一切法,心不清静,因此而障碍禅定。 第五种是不能堪忍,堪是承受,忍是忍耐。 对于所对的逆己的六尘境界心里抗拒,不能承受,于是心不平静,内心有所躁动,无法获得禅定;对于顺己的六尘境界,不能忍耐,欢喜躁动,心不平静,障碍禅定。 发布时间:2024-04-13 09:57:50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6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