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想不到四川境内也有一处可以比拟莫高窟的石窟艺术…… 内容: 想不到四川境内也有一处可以比拟莫高窟的石窟艺术……2017年,我在成都博物馆看了一场丝绸之路展,“丝路之魂”上的文物与石窟艺术让我不得不更加向往早就想去的敦煌,看看那佛国圣地。 2018年1月,我有幸去到了蜀地中的佛国——广元千佛崖时刻摩崖造像,站在千年瑰宝之前,震撼不止一点,我仿佛渺小的像一粒沙,随风融入千年之前……园林风情藏古韵进入“千佛崖”牌坊后,翠竹掩映,一步一步深入,看到的不是我想象中的历史古韵,而是园林风情的公园造型。 绿植在园林里错落有致,形态各异,亭台在河边分布,大大小小的游客在园林中散步、喝茶、晒太阳……我更加好奇这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究竟是什么样子? 沿着道路一直往里走,才看到千佛崖的景区大门,门口的两座石狮威武的坐着,守护着这座千年的蜀地佛国。 进入景区,一座斑驳红色的古寺映入眼帘,“大云寺”三个金字在阳光下显得更加璀璨。 大云寺创建于北魏晚期,初名柏堂寺,武则天当皇帝后下令在全国各州置大云寺一区,因而改作大云寺。 而现在看到的大云寺佛殿为清乾隆十九年,广元县令张赓谟捐资修建。 站在大殿前,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但佛依旧,香火不绝。 走过大云寺,一堆石雕罗汉在阳光下没有熠熠生辉,反而沧桑古老,这堆石雕就是“明代石雕罗汉窖藏遗址”,这仅存的二十余尊的罗汉在2010年4月被考古发现。 在这之前,他经历了寺庙被毁,川陕公路修建时集中掩埋的命运,让本应该完整的石雕罗汉无法完美现世。 路过石栏桥,千佛崖就在前方,而脚旁的“金牛道遗址”在千年的时光下一直存在。 金牛道取名于“石牛粪金,武丁开道”的传说,是穿越巴山,沟通秦蜀之间的主要道路。 这条道路约从三国时期就从千佛崖前经过,后世历代皆循千佛崖以行。 金牛道守护着千佛崖千万个日夜,与之共眠,生死共存。 金牛道旁的园林风景像是这片古韵的守护者,古今相融,园林与遗址结合,让历史的遗韵在现今的园林中透出属于它的色彩。 千佛崖石刻福祉当整个千佛崖石刻摩崖造像呈现在我面前时,满身的鸡皮疙瘩自然而生。 高45米,南北长200多米的峭壁上,布满了造像龛窟,重重叠叠13层,密如蜂房,这种震撼是不是感官,而是来自心灵的震撼,古人的智慧与信仰在千佛崖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这些保持着原滋原味的佛像,慢慢地告诉我们一千多年前佛教是什么样子,是多么的深入人心。 石块上的“千佛崖”三字经历千年,守护到现今1192个窟龛,7000余尊造像。 然而据清咸丰四年的碑文记载,千佛崖全崖造像达“一万七千有奇”。 因为1935年修筑川陕公路时,一半以上造像被毁,至今崖像所剩不多,剩下的有很多也是无脸或者没头的佛像。 留下的石刻摩崖造像始于北魏晚期,兴盛于唐代,五代和清代有少量的开凿。 由于千佛崖现存许多代表性的洞窟多为来自两京地区的官员出自开凿,其雕刻代表了两京地区佛教石刻艺术的流行风尚和艺术水平,中心坛背屏式雕刻更是独步国内石窟。 站在千佛崖中心,以大云洞为目标,分南北两段。 南段有大佛洞、莲花洞、牟尼阁、千佛洞、睡佛龛等龛窟;北段有三世佛龛、无忧花树窟、弥勒佛龛、三身佛龛、节行僧龛、菩提像窟、飞天窟、清代藏佛洞等龛窟。 他们都面望嘉陵江,看世间浮沉。 崖壁上是后代建上的楼梯,为了保护千佛崖龛窟,楼梯都建的窄而陡,走上楼梯,不得不想古人是用何种智慧开凿出惊世骇俗的千年佛崖。 佛龛约为1000多个,每一个佛崖造像构思精巧,结构严谨,呈现了北魏、唐代及其清代等不同的风格。 所有佛龛中让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大云古洞”,整个大云古洞位于千佛崖的中段,开凿于初盛唐之交,是千佛崖最大的洞窟,窟内有一百三十余身莲台菩萨,窟正中是弥勒佛立像,每一个佛像都是栩栩如生,这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西方净土世界的信仰。 佛龛中间立着一个功德箱,里面是现代人们的信仰,是每一个虔诚的人最真挚的祈求。 离开大云古洞时,一位男子正缓缓上来,在弥勒佛前虔诚的跪拜,我想这就是古今文化的贯通吧。 佛龛层层,是多少古人智慧的结晶,鉴刻了多少福祉! 又见证了人间几多悲欢离合! 古道延伸着祖先的不屈精神,佛像鉴刻了古人对福祉的期盼。 岁月千年,每一个遗址、文物都向后人展示着这片蜀地中的佛国,让这处千年瑰宝光芒四射。 本期内容已刊登在《西部旅游》杂志2018年2-3月合刊,如需购买请淘宝搜索“西部旅游杂志” 发布时间:2024-03-27 09:23:11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62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