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一切法皆菩提没有二相 内容: 楞严经原文:佛告文殊及诸大众。 十方如来及大菩萨。 于其自住三摩地中。 见与见缘。 并所想相。 如虚空华。 本无所有。 此见及缘。 元是菩提妙净明体。 云何于中有是非是。 释:佛告诉文殊以及诸大众说:十方如来以及登地的大菩萨们,在祂们自己所住着的甚深的三摩地中,能见诸法的见性,和这种见性所依托的缘,以及祂们相,心中所显现出来的一切六尘法相,都像虚空中的花朵一样,本来是什么世俗法相也没有的。 这种见性以及生起见性的缘,本来就是菩提妙净明体,怎么能在这一切法相中,生出是菩提和不是菩提这样的二相呢? 这里需要进一步解释说明的是,诸佛菩萨经常处于各自的三摩地中,这种三摩地是禅定加唯识种智的定慧等持境界,智慧不足者无法揣测。 处于三摩地中的诸佛菩萨也见法,见世俗界的六尘境界,这是七识虚妄心的见,不是佛性的见,当然七识的见都离不开佛性的见,否则就不能见。 而七识的见,也是靠种种缘才能出现的,无缘不能有见,依赖缘而生起的见,当然是虚幻不实的见。 诸佛菩萨除了见六尘法相以后,心中就会呈现出法相的影像,这是见的对象和结果,是五蕴当中想蕴的功能作用,是对各种法相的认知和确认。 佛说诸佛菩萨七识的见性,和生起见性的缘,以及心中所呈现的法相,这三者都像虚空中的花朵一样,本来是不存在的,没有这见、缘和相这三者的世俗相。 那么这种见性和缘到底是什么呢? 明明是有,却说没有,佛说这本来就是清净的微妙的明净的菩提本心,也叫作真心自性,也叫作如来藏。 怎么能说见和缘是菩提自性本身,或者不是菩提自性本身呢? 就像黄金打造成了金器,金盘子金碗金镯子,不能说这些金器不是黄金,也不能说这些金器就是黄金本身,毕竟是黄金变了形,有了俗用,但即使这样,金器也有黄金的价值和影子。 而凡夫完全把金器当成了俗物,执着于盘子碗和镯子的功能作用,每天拿着金碗讨饭、装饭和吃饭,不肯舍弃碗的俗用,至此黄金完全被当成了俗物,遮盖了黄金本身的价值。 黄金本身的价值一旦被掩盖,拥有者就从大富长者变成了讨饭的乞丐,流离失所,穷困潦倒,悲苦交加。 捧着金碗饿死街头,何其不幸,何其愚痴? 凡夫一旦开了慧眼、法眼和佛眼,识了金,即时由凡夫回归佛菩萨本尊。 那么我们该如何参禅参实相,是否都了然了呢? 原文:文殊吾今问汝。 如汝文殊。 更有文殊是文殊者。 为无文殊。 如是世尊。 我真文殊。 无是文殊。 何以故。 若有是者。 则二文殊。 然我今日非无文殊,于中实无是非二相。 释:文殊,我现在问你,就拿你文殊来说,是不是另外还有一个文殊是文殊本尊,或者是没有另外一个文殊是文殊本尊? 文殊菩萨回答说:是这样的,世尊,我就是真文殊,没有另外一个文殊是文殊的,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如果有另外一个文殊是文殊的,那就有两个文殊了。 然而我现在也不是没有一个文殊是文殊本尊的,在这件事情当中,确实没有是与不是两种法相。 文殊本尊怎么会生出是非二相了呢? 文殊就是文殊,没有另外的是与非,这是伪命题,是戏论。 同理,一切法都是菩提,没有另外的是与不是二相,全体即真如,证得此理,即回归三界本尊的身份,不再是讨饭的乞丐。 一切众生都尽快擦去眼上的灰尘,揭掉厚厚的蒙眼布,识取宝藏回归自性家园吧! 发布时间:2024-03-13 10:01:25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6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