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说阿弥陀经》之临终往生 内容: 《佛说阿弥陀经》之临终往生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 其中即三不退中,多有一生补处。 菩萨补处者,止此一生,即补佛位;如弥勒菩萨,现居兜率,当补释迦佛位是也。 大本云:生彼国者,皆具三十二相,究竟深入妙法要义,皆当一生遂补佛处。 此等若谓是凡夫,却不历异生必补佛位;若谓一生补处,却不是等觉,祗名凡夫。 其数甚多,算数莫及,但可以约略而总说之。 大本云:佛告弥勒,此世界中有七百二十亿菩萨生彼,一一已曾供养,无央数佛如弥勒者。 他方世界,第一光远照佛所有八十亿菩萨,皆当往生。 第二宝藏佛所有九十亿。 第三无量音佛所有二百二十亿。 以及无量佛刹往生者不可复计。 即此可证其数甚多。 问:补处菩萨,位居亚圣,何得甚多? 彼国观音补弥陀佛位,势至次补观音佛位,其余并不闻说何日当补? 答:十方有无量世界,即有无量诸佛;诸佛入般涅槃,当有无量菩萨补佛之位,何必定补极乐耶? 二补处上士莫测竟。 舍利弗! 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 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此是本师婆心特切苦口劝谕。 正劝众生闻上极乐依正庄严,胜妙功德,应当发真实愿,愿生彼佛国土。 观应当二字,足见如来叮咛告诫,惟恐众生闻之,如风过耳;不肯从闻生信,由信发愿,依愿起行。 信愿行三,为净土资粮,欲求往生,缺一不可。 故详陈依正庄严以起信,次即特劝应求往生以发愿。 愿之为力,不可思议。 极乐净土,亦由愿成。 法藏因中发四十八愿,今成佛道,一一如愿。 临终往生,全仗愿力。 行愿品云:是人欲临命终时,一切诸根,悉皆败坏。 以致亲属威势,象马珍宝等,悉皆散灭。 惟有愿王不相舍离,一切时中,引导其前。 一刹那间,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即如世人愿读书籍,即成学界;愿为贸易,即成商界;愿种田园,即成农界;愿习技艺,即成工界;一一无不随愿所成。 极乐世界,等觉尚愿往生,何况凡夫! 如普贤颂云: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文殊求生之偈,句虽缩短,义则无异。 偈云:愿我命终时,尽除诸烦恼,面见弥陀佛,往生安乐刹。 观此则发愿求生,固当务之急也。 所以者何? 蹑前征起。 征有二意:一、娑婆亦属佛国,何必劝其舍此趣彼? 二、十方无量佛刹,何必劝其定求极乐? 得与如是下,乃出其故。 因得与如是一生补处菩萨,诸上善人,同会一处,则熏陶有自,成佛无难也。 又一解:诸上善人,通指极乐圣凡,皆称上善;以众生生者,皆是不退转地,则究竟皆成无上菩提,故以同称上善。 同以无漏不思议业,感生彼国,同会一处,所谓观音势至,把手共行;文殊普贤,亲为胜友。 如斯胜会,可不愿生欤? 二特劝应求往生以发愿竟。 发布时间:2024-03-12 10:00:51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62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