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一定要惜福!人这一生喝的水、吃的米,都是有定数的!不信你看 内容: 所谓“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 ”福,有应享的福和不应享的福。 应享的福,是自己工作所得来的代价,能够住好房子,穿好衣服,吃好东西,坐好汽车,可以享受一番。 可是,要知道享完之后,就消福了,而在福报的银行就没有存款了。 不应享的福,就是在本分之外求享受,由侥幸得来的福。 好像强盗,抢人家的钱,自己享受,这是不讲道理的享受,必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在福报银行的户头就透支了。 应享的福,享完之后,就报销了福,何况不应享的福,硬要勉强享受? 这不但消福,而且还要亏本。 福尽而死是真理,故当惜福少享福。 有人说:我自己赚的钱我自己花,不把钱花光享受,不是白赚钱了吗? 我们可以通过比喻来思考,比如一个农民对着粮仓想:这是我自己种的粮食,当然应享受,不把它吃完不是白辛苦一年吗? 这显然是愚人自绝后路的做法,不为明年留下种子,最后只会饿死而已。 可见,不顾及后果的过分享受,将会耗尽福报,给自己的未来和后世带来无量的痛苦。 人的福报有限,能节约不贪著,就可以延寿,如果过分奢侈,福报享尽了必定福尽而死。 有人想:现在时代不同了,物质条件日新月异,过时的东西都可以丢掉。 半碗饭、一张纸不值几个钱,不要搞得太约束。 这也是以拨无因果的断见所滋生的邪见。 从因果上思惟,就会知道其实浪费半碗饭、一张纸,也有很大的罪过。 比如半碗饭来之不易,从播种、施肥、灌溉、收割、去壳、运输到最后煮成米饭,其间有多少劳动者的心血,要耗费多少自然资源,才能端到口边,供你享用。 这半碗饭不是无因无缘产生的,随意浪费不会折福吗? 实际上,因果丝毫不会空耗,浪费财富是损减自己的福报。 因此,想起物品来之不易、业果不虚,我们不能不珍惜福报。 古人说:“一茶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有句话说得好: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常提起这句话,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人们的记忆里这句至理名言被逐渐淡忘,以致生活中的浪费现象比比皆是。 在家里剩下的饭菜被毫不吝惜地倒掉;在宾馆里、饭店中,许多未曾动过的高档饭菜被倾倒在垃圾桶中;尤其在用公款请客时,大量吃不完的饭菜被浪费的现象屡见不鲜。 现在的年轻人很难理解父辈们生活的艰苦与节俭。 生活富裕起来的人们对“浪费”这两个字很麻木,认为自己的生活好起来了,有钱浪费一点没关系。 然而,浪费粮食的行为是对社会和自己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既对不起辛勤劳作的农民,也浪费了国家的资源,更削减了自己有限的福报,并造下了三途的恶因。 粮食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古诗对我们来说耳熟能详,几乎每个人从小就都会背诵,它勾画出农民头顶烈日、脸朝黄土背朝天在田里耕作的场景,它让我们明白了稼穑之艰难的道理。 有一次,朋友们一起聚餐,在饭桌上,一位从小在城市长大、后从机关到农村挂职锻炼的朋友提醒大家说:我们一定要把饭吃完,千万不能剩。 我在农村工作了一年,深深体会到农民耕作的不易。 我们可以将吃不完的饭菜带回家。 她说得很对,没有去过农村的人,对农民种粮的艰辛没有切身的体会。 每一粒粮食都要经过春耕、夏长、秋收、冬藏的过程,凝聚着农民的血汗,它不仅是农民的劳动果实,而且是国家的资源。 实际上,我国现在还不富裕。 人皆有食,也并不是地球上每个公民都曾实现了的梦想。 联合国古特雷斯在罗马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预备会议上表示:2020年有多达8. 11亿人面临饥饿,比2019年增加了1. 61亿人,占全球人口约十分之一。 分析称,疫情已经对全球粮食系统造成影响,使既有的粮食问题加剧。 生产层面,疫情影响农业劳动力和相关生产要素的投入,导致生产受阻;物流层面,疫情导致的人员和物资流动受限影响粮食物流;消费层面,疫情导致经济增长放缓,收入下降、失业以及当地市场粮食供应受限影响了人们及时获取粮食。 全球濒临近50年来最严重粮食危机:《全球粮食危机报告》预警,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导致全球饥饿人数大幅增加,2020年预计将新增1. 3亿人陷入粮食危机。 世界性缺粮的状况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得到根本转变。 因此,浪费一粒粮食是很可耻的行为。 另外,节俭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古人说过,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自古至今,中华民族都提倡节俭的生活,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这种节俭美德不能丢弃。 浪费是一种贫贱的行为。 一个人的高贵不在于他的富有,而在于他高尚的行为。 许多外国人生活很富有,但生活上很节俭,从不浪费。 从佛学的角度说,浪费是削减福报的行为,为自己埋下了恶因。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并不珍惜一个馒头、一碗米饭、一张纸或一杯水,认为扔掉这么一点东西是区区小事。 可是,我们今天浪费一点,明天浪费一点,一生积累下来就是不小的数目。 浪费严重的人,下一世一定吃不饱饭或到恶鬼道投生,受到忍饥挨饿的果报。 有人为显示自己的富有,任意挥霍财富,下一世就一定是个贫贱之人。 看到人们浪费的现象,真的为他们不懂这因果而着急。 人在世界上,如果每天浪费所拥有的东西,哪怕是一粒米,都要减掉一些自己的福寿。 人的一生能“吃”多少、能“用”多少都是有定数的,不是我们有钱就可随便浪费消耗的。 人起心动念都有因果,何况是浪费呢? 人们常说,头上三尺有神灵。 我们每天的行为和所思所想的都有神灵给记录下来。 我们千万别自作聪明不信因果。 古大德和佛丨菩丨萨说的一切都是真实不虚的,我们要谨慎从之,不可做掩耳盗铃的傻事。 一次我与朋友聚会吃饭,一位从国外回来的朋友可能要显示自己的富裕,要了许多菜。 我建议他少要一些,不能浪费。 他说:“我有钱不怕消福。 ”我说:“有钱就可以暴殄天物吗? 别忘了你是中国人,老祖宗没教我们有福就不怕消掉。 ”这样不珍惜福报的人,被惩罚的日子终归会来临。 人一生吃多少饭是有定数的,当人把一生能吃的饭逐渐地浪费掉,最终的结果是,让人有病吃不下饭,甚至是生命的终结,这就是浪费粮食的因果惩罚。 不论是一滴水,还是一粒米,浪费的东西累积得多了,都会在自己和儿女身上减掉一份福。 丢掉的东西是要偿还的,人到晚年的时候,不是生病就是贫穷,这就叫消福报。 如果浪费严重还要减寿命。 在我们生活中有一种很普遍的可怕现象,就是公款请客吃喝。 这种请客一般都不是量入为出、吃多少点多少饭菜,在通常的情况下,一桌子丰盛的饭菜大部分被剩下倒掉,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这样,每一个参加吃饭的人,都承担着浪费整桌饭菜的因果。 想想看,经常参加这种聚餐的人累积起来的浪费是惊人的,这样的人下一世有什么样的果报是可想而知的。 古人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节俭也是一种德分,不浪费就是为自己积德。 经常浪费的人,德分流失得很快,在现实生活中,会遇到诸多不顺之事。 我的一位朋友从外地到北京发展,仅五年就挣了二百多万。 正在公司蒸蒸日上的时候,却突然关张了。 看这位朋友的日常生活习惯,就能断定此人无福。 他不懂得浪费带来的因果报应,也不懂什么是惜福。 吃饭剩下的半盆米饭,没有坏就被他全部倒掉,他一点都不心疼。 他洗内衣要反复用清水冲洗十遍。 我知道他的这种不好习惯,劝过他不要浪费,告诉他浪费的结果是以后不好挣到钱了。 一个人的福很薄是不容易进财的。 他不太理解我们说的消福报,他说:“没有钱你咋去浪费啊! ”他有自己的一套说辞。 他在本命年买了一套一千元的西服,只穿了一年就不喜欢了,把它丢进垃圾桶里。 我问他:“这么好的衣服不穿了,你为什么不给别人呢? ”他表示丢掉好,扔掉旧衣服就是扔掉了倒霉气。 我很不理解他的生活方式。 这两年他的事业急速下滑,在我看来是因为他一直在消福。 他经常去高档的洗浴中心洗浴,还有年轻的女孩陪伴。 他认为这是在享受富人的生活。 我看他很可怜,消了阴德还觉得自己很富有。 真是愚痴啊! 人到中年一点都不知道为自己培福。 为什么寺庙里的出家人吃饭时不敢浪费一粒米,吃过饭都用布把钵擦干净? 因为他们受十方信众的供养,浪费一粒米大于须弥山,很可怕的因果啊! 难道在家人浪费就不犯因果吗? 同样减福报。 我经常看到许多人把水龙头开得很大,没完没了地冲洗,我真的为他们着急,即使不是自己家的水,也应该珍惜啊! 他们不知道人一生所用的水也是有定数的啊! 有好多大德为了惜福,一年只洗一次澡。 人们往往不懂得这些深奥的道理,所以,无知者无畏。 人一旦到了晚年没有了福报,病难就会多,而且病难关很不好过。 这就是因果惩罚。 我们在家洗澡、洗衣服,可以把用过的水积攒下来用来冲厕所。 把不穿的衣服寄给贫困山区的人们。 总之,生活中的一切都不可任意浪费。 我们要教育下一代,从自己做起,从珍惜一滴水、一粒米做起。 这就是积福之道。 附:高僧们如何积福惜福的? 弘一大师在他的一篇演讲中说:我五岁时,父亲就不在世了! 七岁我练习写字,拿整张的纸瞎写,一点不知爱惜。 我母亲看到,就严肃地说:孩子! 你要知道呀! 你父亲在世时,莫说这样大的整张的纸不肯糟蹋,就连寸把长的纸条,也不肯随便丢掉! 母亲这话,也是惜福的意思! 我因为这样的家庭教育,深深地印在脑海里,后来年纪大了,也没有一时不爱惜衣食。 就是出家以后,一直到现在,也还保守着这样的习惯。 诸位请看我脚上穿的一双黄鞋子,还是一九二0年在杭州时,一位打念佛七的出家人送给我的。 又诸位有空,可以到我房间里来看看,我的棉被面子,还是出家以前所用的;又有一把洋伞,也是一九一一年买的。 这些东西,即使有破烂的地方,请人用针线缝缝,仍旧同新的一样了。 简直可尽我形寿受用着! 不过,我所穿的小衫裤和罗汉草鞋一类的东西,却须五六年一换,除此以外,一切衣物,大都是在家时或是初出家时制的。 某年旧历十一月,天气正冷的时候,苏州城有位大绅士带着工匠到印丨光丨大师的关房装置洋火炉,印丨光丨大师坚决不肯接受,大师说:“人生不可享受过分,要是自己没有德,空去享用,那就是折福。 ”这位大绅士非常诚恳,再三请求,必须供养,弟子也从旁边劝请,印丨光丨大师说“安在外间的客厅里吧! 那里时常来人,让大家一齐暖和,外间的空气暖了,这间的空气也会变暖。 ”我们应当随学过去的祖师大德,不仅惜福,而且把自己的福报舍给众生。 自己的生活可以过得清苦一点,省下来的钱让别人享用,有这样的善心将来才能利益无量众生。 “人生衣食财禄,皆有定数,当留有余不尽之意。 故节约不贪,则可延寿;奢侈过求,受尽则终;未见暴殄之人得皓首也。 ”人的福报有限,能节约不贪著,就可以延寿,如果过分奢侈,福报享尽了必定福尽而死。 发布时间:2022-05-27 16:18:58 更新时间:2022-05-27 16:19:18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6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