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内容: 第二百五十三句:【天下之达道有五,其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 五者,天下之达道也;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所以行之者一也。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出自《群书治要》卷十《孔子家语》。 “天下之达道”,天下古今人与人相处的常道,就是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这里把君臣有义放在前面,主要是从治国平天下的角度来说。 天下所共同遵循的伦常大道有五种,而用以实践的功夫则有三种。 所谓君臣、父子、夫妇、兄弟姐妹、朋友之间的关系,这五种是天下人所共同遵循的伦常大道,就是五伦关系。 现在人没有接受伦理道德的教育,所以才会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首先看君臣关系,君臣有义。 “义者循理”,“义者,宜也。 ”君臣之间怎样做才是合宜,才是循理呢? 古人说:“君仁、臣忠。 ”领导者要有仁爱之心,仁爱之心就是能做到爱人,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能够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古人也说:“没有做过臣子就不知道怎样做领导。 ”因为没有做过臣子,就不知道臣子的不易,不知道他们的付出、劳苦,所以不能够换位思考。 好的领导者具备三个条件: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 作为领导者不仅要管理、率领属下,还要做属下的亲人,像父母关爱儿女一样去关爱他。 此外还要作之师,“师”就是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 这三点做到了,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 做臣子就是臣忠。 “忠”,朱熹解释为“尽己之谓也”。 竭尽全力把领导交给自己的任务办好,就是尽到了忠心。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之视君如腹心”,领导者把被领导者当成是自己的手足一样加以关爱,被领导者就会加倍地回馈,把领导者视为自己的心腹一样更加关爱,君臣关系就处理好了。 “父子有亲”,父子关系讲“父慈子孝”,即父母慈爱教导儿女,儿女孝敬父母。 从“慈”字就能够感受到父母对待儿女的态度。 “慈”上面是“兹”下面是“心”,就是念兹在兹,父母的心中无时无刻不惦记着儿女。 “子孝”,孝字上面是“老”字的一半,下面是“子”字,说明上一代和下一代是一体的而不是两个,如果有两个的观念,孝就不存在了。 现代西方人说孩子和父母之间有代沟,因为儿女没有尽心尽力,没能有耐心、有智慧地去和父母沟通,所以才会出现代沟。 所以父慈子孝做好了,儿女对父母有正确的态度,到学校对老师才有正确的态度,走上社会对领导才有正确的态度。 孩子对领导的态度、老师的态度,归根结底反映了在家对待父母的态度。 这都是一以贯之的。 “夫妇有别”,“别”并不是身份和地位上的差别,而是说在职责上有分工,就是男主外女主内。 在农业社会,创造经济收入的责任主要由男子承担,女子在家相夫教子,把儿女教导好,把他们培养成圣贤人,这对国家民族的利益是最大的。 夫妇有别,然后才能够互相感恩。 如果男子很能干很能挣钱,女子也很能干很能挣钱,就会觉得,我为什么要感恩你? 你能做的我都能做。 正是因为男女有别,男子创造经济收入,女子在家相夫教子,让男子能够事业无忧,才能够互相感恩。 “长幼有序”,就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出生有一个自然的顺序,这个顺序不能颠倒,应该给予尊重,要做到兄友弟恭。 法昭禅师写过一首描写兄弟姐妹之间手足情义的诗:“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 ”一家的兄弟姐妹就像一棵大树长出的不同枝杈,这叫同气连枝。 长大之后各自都有发展,各自有自己的家庭和事业。 “些些言语莫伤情”,兄弟姐妹在交流的时候要做到“言语忍,忿自泯”,不要因为说话不谨慎伤害了兄弟姐妹之间的手足情义。 “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 ”上了年纪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逢年过节时,兄弟姐妹聚在一起,突然发现哥哥姐姐的头上多了几根白头发,脸上多了几条皱纹。 还有多长时间能够守在一起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呢? “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 ”兄弟姐妹之间相处只要守住一个“忍”字便相安无事,千万不能因为一点小事就引起争端,吵上法庭。 “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 ”现在兄弟姐妹都长大成家立业了,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这些孩子也成为兄弟姐妹。 如果上一代做到了兄友弟恭,下一代就从长辈身上学会了和睦相处、互相关爱。 这首诗讲述了兄弟姐妹之间的相处之道:兄长要友爱关心弟弟妹妹,弟弟妹妹对于兄长要恭敬,感念兄长对自己的关爱、付出和帮助。 “朋友有信”,朋友之间相处一定要守住一个“信”字。 朋友,其实就是讲同辈人之间相处一定做到言而有信。 “信”字是单立人加一个“言”字,人言为信,人所讲的话必须守信用,不能经常改变。 孔子说:“信”这个字对于人而言,用现在的话说,就像车子的发动机一样,如果一个人言而无信,他说的话别人不相信,做的事别人也怀疑,这个人在社会上就会寸步难行。 这五种就是天下人所共同遵循的伦常大道。 “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智慧、仁爱、勇敢这三种是天下人需具备的德行。 有仁爱没有智慧,就会“慈悲多祸患,方便出下流”。 有人确实怀着一颗仁爱之心去做事,但是做事不够圆融,没有智慧,却适得其反,想帮忙反而给人添乱,这是没有智慧所导致的。 还要有勇敢,“勇”主要指勇于改过,当然也表现在勇于践行智慧和仁爱。 这三种是天下人所需具备的德行。 特别是做正确的事也需要有勇。 因为大多数人都做得不正确,如果一个人想坚持做对的事,也需要勇气。 “所以行之者一也”,践行这些大道和美德都要靠一个字贯彻始终,这个字就是“诚”。 例如,如果不知道如何去服侍别人,但是只要有诚心,能够把注意力放在对方身上,就能够观察到对方的需要,就知道应该怎样做。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有的人天生就知道,有的人是经过学习才知道,有的人是下过苦功才知道,但是知道之后,其中的道理都是相同的。 比如仁爱,有的人天生就有仁爱之心,有的人是通过学习才有了仁爱之心。 “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有的人做善事、做正确的事是心安理得。 如果他不是出于仁爱之心去做事,有害人之心他就感到不安。 他只有做符合道义的事、仁爱的事才心安理得。 有的人是为了利益去做事,他知道做好事才有好的结果,做恶事会有恶的果报,他是为了利益去做事。 有的人则需要勉强去做,例如,他做善事就给以奖励,他不去做善事要给以惩罚,最后他勉勉强强地去做。 但是等人们做到一定的程度,做成功之后,达到一定的境界,结果都是一样的。 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查看更多文章 发布时间:2022-04-04 23:56:40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60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