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学习古训才可做官理政 内容: 第二百五十句:【学古入官,议事以制,政乃弗迷。】出自《群书治要》卷二《尚书》。 “学古入官”,学习古训才可做官理政。 古训记载着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验教训。 古人说:“读史使人明智”,学习历史可以总结古人的经验教训,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 唐太宗为人们做出了一个能够考察历史、以古鉴今的榜样。 通过读《群书治要》,“知风化之本,见政理之源”,开创了历史上的一代盛世“贞观之治”。 “议事以制”,议论事情是否合理,要根据古代的成法、固定的礼仪法度。 最简单的礼仪法度就是五伦八德。 为什么要“议事以制”? 如果没有成法、固定的礼仪法度,一个人就有一个人的意思,两个人就有两个人的意思,十个人就有十个人的意思,大家都认为自己的对,就会失去评判标准。 现代西方为什么会出现“只要我高兴,有什么不可以”的现状呢? 就是因为大家都固执己见,所以有一个法度标准非常重要。 这也是提倡扎根的重要原因。 《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是古人行为规范的标准所在。 现在一些人做错事,自己并不知道,这正是因为不知道正确的标准是什么。 “议事以制”,评价某一事情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是经典,不是某个人的言论,这是依法不依人。 《孔子家语》中说:“夫明镜者,所以察形;往古者,所以知今。 人主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存,而忽怠于所以危亡,是犹未有以异于却步,而欲求及前人也,岂非惑哉? ”明亮的镜子是用来照察人的形体的,古代的历史是用来启发今人的。 如果君主不重视因循前朝之所以安存的经验、轨迹,又忽视了前朝之所以危亡的教训,这就等同于向后退步行走,却希望追上前人,这不是很糊涂吗? 这句话告诉人们,历史上大凡有成就的领导者,都是能够以古鉴今、古为今用,能够虚心从经典之中汲取古人的历史教训。 “议事以制”,包括现在的学校教育,也应该根据古来的制度,效法太学的办学方式来建设。 古代的太学设有“太保、太傅、太师”。 “保,保其身体”,给学生以养生的教育,让他们身心安乐。 当然养身不仅仅是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身心和乐,按照四时节律饮食起居。 “傅,傅之德义”,太傅主管学生的德行教育。 德行上有偏失,学生的行为不妥当,就是太傅的责任。 “师,导之教训”,教导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这是太师的责任。 这三个部门一设立,整个学校主要的事务就一目了然。 从这几个方面教导出来的学生身心健康、德才兼备。 “政乃弗迷”,这样我们的政治才不会迷惑、错误。 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查看更多文章 发布时间:2022-04-01 20:08:10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60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