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认为礼仪没有用处而废弃,会隐藏很大的祸患。 内容: 第二百三十二句:【故朝觐之礼,所以明君臣之义也;聘问之礼,所以使诸侯相尊敬也;丧祭之礼,所以明臣子之恩也;乡饮酒之礼,所以明长幼之序也;婚姻之礼,所以明男女之别也。 夫礼禁乱之所由生,犹防止水之所自来也。 故以旧防为无所用而坏之者,必有水败;以旧礼为无所用而去之者,必有乱患。 故婚姻之礼废,则夫妇之道苦,而淫僻之罪多矣;乡饮酒之礼废,则长幼之序失,而斗争之狱繁矣;丧祭之礼废,则臣子之恩薄,而背死忘生者众矣;聘觐之礼废,则君臣之位失,而背叛侵陵之败起矣。】出自《群书治要》卷七《礼记》。 “故朝觐之礼,所以明君臣之义也”。 “朝觐之礼”是古代诸侯谒见天子之礼。 设朝觐之礼,是用来表明君臣之间的道义。 “聘问之礼,所以使诸侯相尊敬也”。 “聘问之礼”是古代诸侯之间,互相派使者做友好访问的礼节。 设聘问之礼,是为了使诸侯之间互相尊敬、友好往来、互通有无。 “丧祭之礼,所以明臣子之恩也”。 君主、父母过世,臣子、儿子都要为父母或者君主守丧,并且要定时祭祀。 这就是孔子所说的,“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设丧祭之礼,是用以表达为臣、为子的感恩之情。 “乡饮酒之礼,所以明长幼之序也”。 “乡饮酒之礼”是乡州邻里之间定期地聚会宴饮。 它是以敬老尊贤为主要内容,由最高层的乡大夫(如同现在的乡长),来宴请贡于朝廷的贤良之士;较低层的是乡人邻里之间的欢聚。 乡饮酒礼主要是按照年纪的大小来排定位次,即所谓的“序齿”。 聚会之前要先祭祀鬼神,然后按照仪式宴饮。 通过乡饮酒礼体现的是尊老敬贤的态度,培养起一个人谦和庄敬的人生态度。 所以乡饮酒之礼,是用以明确长辈和晚辈间的秩序。 “婚姻之礼,所以明男女之别也”。 “婚姻之礼”,是用以辨明男子和女子在家中的职责分工。 “夫礼禁乱之所由生,犹防止水之所自来也”,“礼”可以禁止混乱发生的根源。 “乱之所由生”是指动乱从何处产生。 就是礼可以从根源上禁止动乱的发生。 “犹防止水之所自来也”,就像堤防能够阻止洪水泛滥一样。 “故以旧防为无所用而坏之者,必有水败”。 所以,认为旧的堤坝没有用处而把它破坏掉,一定会遭受水灾;当洪水来临之时,没有堤防,一定会带来灾患。 “以旧礼为无所用而去之者,必有乱患”,认为古老的礼仪没有用而废弃,也一定会有祸乱发生。 “故婚姻之礼废,则夫妇之道苦,而淫僻之罪多矣”,“苦”通“盬”,是不坚牢的意思。 批注中解释,“苦,谓不至不答之属”。 不至,谓夫亲迎而女不至;不答,谓夫不答耦于妇。 所以婚姻之礼被废除,夫妇应尽的道义衰微,夫妻之间的关系就不稳固,行为不符合礼,淫乱的罪行便会增多。 现在社会没有了婚姻之礼的教育,结果两性关系愈来愈随便、混乱,试婚、未婚同居、婚前性行为,未婚先孕、第三者插足等现象也都出现了。 这就是因为受到西方性自由观念的影响,而丧失了婚姻之礼的教化。 “乡饮酒之礼废,则长幼之序失,而斗争之狱繁矣”,把“乡饮酒之礼”废弃了,尊卑无序,争斗之狱就会繁多。 因为乡饮酒之礼是明确上下长幼之间的次序,让彼此之间互相尊敬、互相礼让。 当把乡饮酒之礼废弃后,长幼尊卑的次序就会模糊、丧失,所以争斗的刑事案件就会频繁发生。 对老人以强凌弱等争斗的现象就会发生。 “丧祭之礼废,则臣子之恩薄,而背死忘生者众矣”。 丧祭之礼被废弃了,为人臣、为人子者的恩义淡薄,背逆祖先、不忠不孝的人就会增多。 为什么要提倡祭祀? 一个人连祖先都能够祭祀,能够念念不忘,对于眼前的父母怎么有不照顾的道理呢? 一个人不可能一边去祭祀祖先,一边还打爹骂娘,这于情于理都是不合适。 所以把丧祭之礼废弃了,人们就会失去感恩报恩之心和饮水思源的意识,那么不忠不孝的事情就会愈来愈多。 “聘觐之礼废,则君臣之位失,而背叛侵陵之败起矣”。 聘问之礼和朝觐之礼被废弃,诸侯不来朝见天子,诸侯之间也没有友好往来,就会使君和臣失去各自应有的身分和地位,那么反叛君主、侵凌邻国的祸乱就会随之产生。 这些都说明,礼确实有防患于未然的效果,让这些问题通过礼仪的教化都杜绝在萌芽状态。 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查看更多文章 发布时间:2022-03-14 20:49:05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6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