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菩萨可不一定都以佛菩萨的形象呈现在你的面前 内容: 愿一切众生都能证悟成佛您身边的善知识弟子道验增上相究竟是什么我们修学佛法的目的是为了成办今生快乐、临终自在、未来解脱,一切都来自于调伏自内心。 内心如果调整不好,外面的显现永远无法对你有任何改变。 即便房间墙面上贴满了佛像,内心烦恼还是与往昔一样炽盛,最终仍旧会堕入地狱当中。 因为一切都在于自己的内心。 修行好坏并不在于闭关多少年,也不在于平常行持过多少善事,而是取决于自心。 当贪嗔痴烦恼逐渐减少,执著、分别也越来越消尽时,即便看不见什么瑞相,只是看见墙面,它也是诸佛菩萨。 佛菩萨可不一定都以佛菩萨的形象呈现在你的面前。 比如资粮道分为小资粮道、中资粮道和大资粮道,真正达到大资粮道时,一草一木都可以为你传讲众多甚深教言。 难道是草木开口为你传讲吗? 当然不是,这是一种表示传承。 既然一草一木都可以是诸佛菩萨的化身,诸佛菩萨为什么就不能以其他形象呈现呢? 当然可以。 我们平时看到绘画出来的观世音菩萨,都是一样的姿势,但观世音菩萨一定是这样吗? 往昔某个人去世后,在中阴界中见到莲花生大师,由于分别心太重的缘故,当时呈现的莲师形象与画像有所不同,不仅没有胡子,手里也没有五股金刚杵,连卡杖也没有带。 这个人暗自疑惑,这位到底是不是莲花生大师? 这时莲花生大师对他说:“为什么莲师一定要天天保持一动不动的姿势? 为什么有胡子的才是莲花生大师呢? ”莲师告诉他,只有心性,才是真正的莲花生大师。 这还是在讲解自己的内心。 因此无论外境呈现什么相,只要是内心清净者,魔障也会变成悉地。 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在成就之时,魔王波旬率其眷属给释迦牟尼佛造成了巨大的障碍,但对于释迦牟尼佛来说均成悉地。 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魔障显相,释迦牟尼佛才会在一瞬间成佛,所依靠的就是自心清净。 因此,只要自心清净,魔障也会变成悉地;自心若不清净,文武百尊也是堕入三恶趣之因! 因为魔和佛并不以外在形象区分定义。 因此在平时修行过程中,要时时观待自心。 我们修学佛法的真正目的是为了今生快乐、临终自在、未来解脱。 今生的生活工作不顺利,临终不能了脱生死,未来不能获得解脱的原因就是因为内心不清净的缘故所致。 所以,欲令今生、临终与未来都能获得幸福,必须要依靠内心清净方能成办,而不在于外面呈现什么样的相。 诸 恶 莫 作众 善 奉 行自 净 其 意是 诸 佛 教相信信仰佛教者对这四句偈耳熟能详,但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这四句话。 很多人平时都习惯外散,一说到观察自心,就觉得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他们会将“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解读为“多多行善,此乃佛教”或者“多多念诵,此乃佛教”,甚至“多多走动,此乃佛教”等等,都没有想到“自净其意”这四个字。 比如有些居士自入佛门开始就包不离身,四处打听哪里有法会,一听说有,包一背就出发了。 刚参加完法会没呆几天,听说又有组织朝拜五台山,转身又背着包出发了。 释迦牟尼佛可从未说过,这样四处走走就能成办解脱。 也有些居士到寺院翻阅一些结缘法本,看见书上写着讽诵某经文或持诵某咒语一遍有多少功德,就开始念诵。 但他并不知道该怎么念诵,因此念诵一段时间后觉得没什么感觉,便搁置一旁,去寻找下一本书。 若不真正懂得其中的道理,就会产生种种过失。 再举个例子。 我们经常看到门上有一句过解脱咒“嗡呗嘛哦那咔布嘛呢吽呸”,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在《白莲花论》中说,从这句咒语的下方走过去一次,就可以清净千劫中的一切罪业。 既然如此方便,人们不妨在这条咒语下装一个电动的秋千或摇篮,在摇篮上睡觉不仅轻松,而且日夜不停地荡来荡去,别说迅速清净罪业,一地八地菩萨的果位也指日可待。 若以这样的见解而成办解脱者,恐怕解脱遥遥无期。 因此要记住,无论从哪一方面,尤其讲解道验时,都要时时反观自心:贪嗔痴烦恼是否减少,出离心、菩提心和信心三大功德是否增上。 只要是逆缘逐渐消尽、顺缘日益增长,说明你正走在修行这道之上。 但有些人不懂得观察自心,而是执著自己修了多少法或者闭关多少年。 何谓闭关? 若关在房间里就称之为闭关,劳改犯岂不基本上天天都在闭关? 可能你与犯人的区别在于你可以出来而犯人没有出来的自由,但一样是关在房间里,又有什么区别? 我们现前要闭的是心关而不是身关。 烦恼逐渐减少、功德越来越增上,就是真正闭心关的功德。 有时候很多人喜欢自称在山上闭关多长时间,当然,从行为的角度来说,山上闭关多年是一件好事,不是人人都做得到的,所以也可以称之为功德。 但山上闭关多年的目的是为了调伏自己的内心,若执著与分别心没有消尽,闭关也就是那么回事。 以前堪布昂琼时代,有一个修行者叫赤诚扎巴,他带着很多干粮到山洞中闭关了很长一段时间,最终觉得自己是在浪费粮食而选择回家。 若不懂得调心这一些列道理,这样的解脱和这样的修行又有什么作用呢? 所以我们时时要观待自己的内心。 --- 转自 色拉寺 平台 ---藏历理发今日 (公历2月21日):  容易挨饿, 不好, 漂亮明日 (公历 2月22日):  易招传染病 『 友情提示 』鉴于相关政策的推进,部分文章会陆续删除。 通过微信收藏的文章,原文删除后同样无法再显示。 请及时自行提前下载。 -------------------------------往期回顾   RECOMMENDATION佛陀殊胜日 + 日食日, 最不能忘却的忆念 发布时间:2022-02-21 22:16:54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59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