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字字珠玑的林则徐 “十无益” 格言 内容: 清朝重臣林则徐五十四岁的时候,写了一个“十无益”,堪称字字宝玉珠玑,句句千古良言,读了简直让人有醍醐灌顶之感。 这“十无益”既是林则徐自己的修养标准,也是他教育孩子的原则。 对于我们,也既是做人的根本要诀,也是教子的万金良方,当珍之惜之,细细体悟。 01存心不善,风水无益。 有句话说:“人品是最好的风水。 ”中国的老话也说:“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恶人怕天不怕。 ”“人在做,天在看。 ”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世间自有善恶因果,人品不好,只能自损福报,再好的风水也是毫无用处。 为什么说最好的风水是人品? 这里面有大智慧。 好人品带来好人缘。 人品好的人,更容易得到周围人的爱戴、尊敬和感激,于是便攒下了人缘,有了好人缘做事必定如鱼得水。 好人品带来好机遇。 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好人品必然得人心,得人心才能广开渠道,获取更多的信息,得到更多的资源,收获更多的机遇。 好人品带来好心情。 中医认为,决定人寿命长短的最重要因素,不是吃和运动,而是心情。 人品好,内能安心,外能收获人间温情,如何不会心情好呢? 心情好,自得福寿。 所以人品不仅是最好的风水,还是真正的风水。 02不孝父母,奉神无益。 《论语》有云:“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 ”《围炉夜话》所谓:“百善孝为先。 ”一个不孝之人,一定不是个善人,甚至都不能成为人。 孝,乃善之根、善之本。 很难想象,一个连生养自己、与自己最亲近的父母都不孝的人,能真心对别人好,能对这世间存有温情和善意。 善与不善,对于一个人到底意味着什么? 先贤的那些至理名言,早就把这个问题说透了:《周易》云:“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曾子言:“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 ”《太上感应篇》云:“心起于善,善虽未为,吉神已随之;心起于恶,恶虽未为,凶神已随之。 ”民谚所谓:“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耗之有余。 ”. .. .. .一句话,善恶关系的,便是祸福。 老子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做个善人,就是对神灵最好的交待,拜不拜神只是形式和其次。 面对天地神灵,贵在一个心诚,所谓心诚则灵,而行善积德正是最大的诚心所在。 恶人拜神,哪有什么诚心,不过是求个心理安慰罢了。 而做个善人,必要以孝顺父母为重点和基础。 对于这点,古往今来,从来没得商量。 03兄弟不和,交友无益。 《诗经》有言:“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一个家庭,父母是根基,兄弟是枝叶。 只有兄弟姐妹相互扶持,家业才能得以繁茂。 所谓“家和万事兴”;“家和”最重要也最容易出问题的,便是兄弟姐妹的和睦。 一个人对待兄弟姐妹尚且不能和睦交好,谁能相信他会对朋友真诚友好呢? 这样的人又如何交下真心的、有益的朋友呢? 所以朋友再多又有什么益处,多是泛泛之交、酒肉朋友罢了。 真到了事上,没人会管你。 许多人在外交友看似彬彬有礼,坦诚相待;在家里与兄弟姐妹却难以倾心相交,甚至恶言相向;这样的人一定虚伪。 孟子说君子有三乐,第一大乐就是“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父母都还健在,兄弟姐妹平安且互相没有怨恨。 孟子这是告诉我们,做得到如此,才是君子。 不是君子,则就是小人。 为人的修行,要从和睦兄弟姐妹开始。 04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意思说古人读书是为了自己,今人读书是为了别人。 两者的区别在哪里? 为了别人而读书,即是要博取别人的认可,行为浅薄媚俗。 而为了自己的读书,是修学储能,内修仁德,外修礼仪。 简单说,读书是为了修身正行。 南怀瑾也曾说: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 传统中最正确的答案,便是“读书明理”四个字。 明理,是先要明白做人的道理。 如果要问中华民族、中国人素来的教育目的是什么? 让我们再重复一句:是为了“做人”,而不是为了“生活”。 不把读书的目的放在明理做人上,一个人读书越多便越可怕,因为他有了做坏事的更大资本——更大的欲望、更多的手段、更强的谋划能力,最后遭受的反噬必定也更猛烈。 一个普通的坏人做坏事可能只是自食恶果,一个有知识的坏人做坏事那可能就是万劫不复。 所以读书必须以行止端正为止规,此不可不慎。 05作事乖张,聪明无益。 什么是做事乖张? 为人偏执极端,喜好标新立异,行事不讲情理、藐视道德。 这样的人,往往居心不良,存的是哗众取宠之心,聪明常常用在了邪道上,成为作恶的工具,且容易被人利用。 这样的人,越聪明便越坏事,越能害人害己。 《红楼梦》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验证这句话最多的常常是乖张之人。 所以孔子教导弟子的:“入则孝,出则敬,谨慎而亲仁,泛爱众,学有余力,则志于文。 ”对治的,正是这种病。 南怀瑾曾说,儒家开出的药方是真对症的。 道理就在这里。 发布时间:2022-02-17 22:05:27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58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