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月映虚舟悟的氛围 1001 序言(三) 内容: 1001  序言(三)你要看一个人,他的因缘、根器,他怎么来,怎么去。 什么时候给温暖;什么时候给陪伴。 什么时候直接解决问题,让他升起信心。 就是在“这个点”什么是重要的? 每个点都不一样,这就是慈。 而悲呢? 是你不忍他往地狱里掉,不忍他栽沟里。 虽然很多事情,都必须自己经历,谁也替代不了。 但有些是无妄之灾,是没必要的,或者有些就是坑。 这些就是悲。 所以慈悲的时候,它是基于空性,基于缘起,基于整个关系,我们说慈悲心。 而这个慈悲心的开放性,它的温暖、它的明晰,都是我们佛性的本。 刚才回到了说“人成佛成”,先回到这个作为人,我们基本的一种的温暖感,和人相处的温暖感。 基本的开放性,基本的好奇心,这个是可以训练的。 但是当这块没有去解决掉。 “这个我知道了,不用讲这些,给我讲点儿高的吧,我就修大圆满、我修大手印、我修禅宗就好了。 ”“比法供养百分不及一,你就直接教我法供养就好了。 ”那是不是说“代众生苦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 这些供养,比法供养百分不及一。 那我们就修这个,那讲前面讲得干嘛呢,那不是啰嗦吗? 那我们看前面,为什么前面我们还需要羊车、鹿车、牛车呢。 即便那个大白牛车不也是哄宝宝吗? 那问题就是在这儿,在那个阶段他就得是羊车、鹿车、牛车,你越一步不成。 所以在前面的“代众生苦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它是哄宝宝。 但是小朋友就得从这开始学,他将来才能再去超越。 在禅宗历史上就有位大阳警玄禅师,他的侍者叫平侍者,等于是他的第一大弟子。 实际上这个人的人性有问题。 但是他肯定有一定的修证,否则他不可能成为首座,有那个地位。 但这人起来就像岳不群这类人一样,我要天下第一。 但是我师父就是死了埋在这儿,大家都会记得他,不会想起我。 最后他把师父烧掉,不留全尸,免得信众有念想。 结果烧烧烧不化,这个师父证量太高了。 火化化不掉,浇上油,拿石头把脑壳砸烂。 大师临死前说他心不好,指指他的心。 他会死于用手比划一个交叉路口,最后这个平侍者就是在一个交叉路口被老虎吃了。 但是就因为这件事儿,这个曹洞宗这一支的法脉差点断了。 也就是说老师审查弟子,他可能非常棒,非常牛,很优秀。 但是如果底层的这些东西没解决,那成魔有份儿。 或者将来可能不知道会对这个教法、僧团造成多大的伤害。 就是所谓大乘的“菩提心”训练,这个重要性,是不能跳的。 不是法供养高,上来就直接法供养。 我们必须从人成佛成,从人的温暖、从人的敞开、从人的好奇。 至少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作为一个仁者爱人。 孔子讲的:仁者爱人,是有感知力的。 自己很聪明很对,可能对别人是没有感知力的,总会看到别人的错,实际上是不理解别人在那一刻的处境和不容易。 修到后面它就不会是“菩提心”,它会有缺陷,也就楼盖高了它会塌的。 因为它和大地的链接是不紧密的。 越盖越高,越盖越高,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高处不胜寒的时候。 因为你没有真正去恒顺众生的时候,也就没有众生来支持你。 所以当我们说佛是福德圆满、智慧圆满。 佛是不舍福报,利益众生的,代众生苦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佛证悟是高级。 但是他也不舍这些啊! 他说这些有福报,我也会抢着去做的。 否则那些佛经的故事,像《白莲花论》中舍身饲虎。 为什么我们讲的空性、为什么还要讲这些? 那不是讲low了吗? 不是这样的,这个太深广了。 它是基于空性,但是你证悟空性,你也不舍这个呀! 你为一个众生,你可以舍弃自己啊! 但是背后是空性,因为什么是慈心呢? 我希望你好,我就对你有期待,你没按我的期待,我是不是就失望了,甚至绝望了。 然后我就把你删掉了,我就把你屏蔽了,把你拉黑了。 实际上是,你不了解事情是怎么样的,不知道他的处境。 那这时候你的希望会崩溃,那么这就难以是慈心,你就没有办法照顾他。 甚至你这个行为是把他推向无尽的深渊,本来你拉一把,你给点儿温暖,不要给他讲道理,你给点儿温暖他就过来了。 但是你非要给他讲道理,非要说他不对,结果他那一点点信心,被打掉了,他可能去跳楼了。 换一句话,可能他走过来,这关他就过了。 但是作为老师,可能在他的“对”里面,是不一定会体会这一点儿。 所以在这来讲,这个菩提心的承载和链接,不能因为“了意”去放弃“这个”。 所以“不因一朝风月而昧却万古长空”,这个人味儿要活出来,要懂。 但也不能落在人里面,又不了解空性,会卷入。 你浑身是铁能捡几根钉,结果跟他一块儿下地狱,你也不会有真正的力量。 所以我们说,方便是在究竟上的方便,究竟是在方便上的究竟。 它是一体而两面,不能择开来讲有个了意在,所以这叫慈悲。 而这个背景,整个这个地基,这个是悟的氛围。 就刚才讲的,这个“迷于悟”,“悟于迷”。 这个“迷于悟”,我们要找一个什么方法。 就跟玩游戏一样,找了一个秘籍,然后我就可以通关打怪,我就可以……那这是一个大颠倒。 是非常可怕的事情,那悟于迷,悟的是我们迷在哪? 所以佛来直指,所以断法,它显示那个金刚瑜伽母拿的月刀,月刀是对自己下刀的,那刀刀是冲自己的。 所以我们要借着众生来“成”,因为你的边界,自己碰不到啊,你过得挺好啊。 但是众生就会触碰你的边界,让你显示出你有“我”啊,你会烦啊。 所以旷野沙碛之中是什么? 就是以大悲水浇灌这个根,众生是根。 然后成就菩萨智慧华果。 如果你没有这个浇灌,你怎么会成为智慧华果。 就是你的福德,这个涉及刚才回来,我为什么说佛法很深很难? 这就是福德问题。 它不是简单有钱,我说能转身也是一面儿,它和众生的链接都是啊! 它全都是福德。 所以福德本身也是“但用名言无实性”。 如果无众生,你怎么会有福德,若无众生,你怎么能够去累积智慧。 就像说你治病,你光治你熟悉的,那疑难杂症,或者你这个病怎么生的? 怎么跟我书上不一样? 我治一辈子病了,没见过你这么生病的,回家给我重新生一个。 你这个病太怪了,治不了你走吧,能是这样吗? 所以真正的一个大医王成就,各种疑难杂症,各种你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才成就你大医王啊! 所以这个智慧才会出来啊! 而且你会有医疗事故,因为你不了解你就治错了呀! 你就满心忏悔,永远要是,我要早知道,那个人不会死。 我要有现在的水平,那个人就不用了截肢。 我要有现在的整个这个能力的话,那个时候它可以少受百分之八十五的痛苦。 或者不用走那样的弯路,掉火坑里。 如果我不是那么说话,他可能就不会离开。 他离开之后,也许他就没机会了。 这时候你哄宝宝,给他蛋糕,他留下来了,这条路就能走下来。 你一“了义”把他撵走了,是吧,他可能走向无尽轮回了。 这个叫慈悲。 所以我一直讲“悟的氛围”肯定是一个简单的结构,就想越讲越丰富。 而且不是一个平面的丰富。 它是一个无尽的高,然后地基又无尽的大。 高是无尽,广大也无尽,丰富也无尽。 你说悟的氛围,怎么讲? 这全是悟的氛围啊! 前一阵儿我讲不了这个课。 就是它一定有个简单在,后来我就理解,实际上这个简单就是坛城。 而坛城的核心是什么呢? 坛城外显是那样,就是中间的叫什么呢? 我们的胎藏界坛城,什么叫胎藏。 一个芽,一个菩提心的芽,去生长成菩提树的这个根本。 那么胎藏就是我们心的根本,它的结构就叫中台八叶。 所以我补充一点,免得大家又起分别。 就是大家问我,这是禅宗吗? 你怎么讲密法呀? 就是禅宗大部分也都是本科生教育,它依然是个过程。 讲到最后的那个佛性是没有差别的。 那个没有差别的怎么表达呢? 那我们总体来管它叫大圆满,因为本来圆满。 所以本来圆满,本自具足,本不动摇,能生万法。 悟者悟于迷,你最后能够去呈现的就是你的佛性。 而佛性没有两个佛性,佛性没有南北。 那这个佛性和它整个幻化显现的这个世界,就是法报化的世界,这是一定的。 而在这个当中,禅宗,它在前面修行,它不去讲很多东西。 并不意味着你到最后的时候。 其实那是因为什么? 那是归家坐稳,都完活儿的事儿了。 你到那时候事儿,在这儿不需要讲。 就是你不需要跟一个人去讲博士生的事儿,去讲一个国家级课题,那是不需要讲的。 并不是说禅宗,你一定要知道针对教学而言的。 以前问,包括华严境界。 问普贤大圆境界,说这非你境界。 不是说不给你讲,讲也没用,讲了你还生事儿。 为什么? 它不是你的事儿,你怎么跟小学生讲大学生的课,这是他理解不了的。 他好奇问问,你也给他讲个小学生版本的。 那也不是那个,到这个时候,我为什么没听过呢? 因为你没到那个级别,到那个级别之后,实际上我们讲了,那个你去理解。 它的表述方式不一样,密法那个我们看了,怎么叫密法呢。 但是换一个表述,中台八叶是什么? 那么东方这个叫宝幢如来,宝幢如来实际上就是我们发心的的那个升起。 就是我们面对烦恼那个决断,那个力道,那个不动,那个无嗔。 它实际上相当于宝幢,代表胜利,代表像军队那种,我们无畏的心,是从这升起。 但是从这升起之后呢? 你光这个是不够的,那从这之后呢! 你要有力量、有温暖、要能生长。 你这个种子是很好,你这个种子是优良品种,特别有生命力,特别好的种子。 但是你得开花啊! 你得从种子发芽啊! 生根啊! 往出长啊! 这叫开敷华王如来。 所以到南方那个增长,然后增长之后呢? 因为你增长之后,才会有那个细腻,才会有那样的觉知,才会有各种的能力。 那么展开就是什么呢? 是妙观察智。 就是刚才这个是平等性智,那个是大圆镜智。 第一个那个是大圆镜智,因为那个是本来的,大圆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 是从这儿,是从根本上发心,从如来藏。 然后到这儿,开敷华王如来。 你得生长吧,生长之后你得启用吧,叫“妙观察智”,最后“成所作智”。 所以它本身也是一个过程,但是它同时,它显了几个性德。 就像我们所有人修行,说什么是福报? 就是咱们这两天学佛,哇,我这几个月,你看得见的长啊! 就像春天的叶子,你看的见它在长啊。 你喝口水,睡一觉,它就变那么大。 就是当你修行这样的时候,你的信心啊、力量啊,才能有啊。 所以一定是佛法的根本,开敷华王如来。 但是在这来讲,我们看药师佛怎么显现。 药师佛它不仅仅是阿閦佛东方。 其实药师佛是与愿印,所以它既是东方,又是南方。 为什么呢? 我们从见地上是这儿,同时它又是增长。 然后另一方面,它又理解你能够恒顺,再加上它又是能够去解决具体的问题。 所以这当中,它是五方佛全有的,它是几个面儿,尤其以无嗔、慈悲。 以悲心的为核心的东方。 然后紧接着你要去做,那就是增长。 那么后面有救脱菩萨,实际上就是不空成就了。 是不空成就佛,我们知道还有十二药叉大将,这些力量的显现。 那实际上它整个,还是个坛城。 但是核心的在这来讲,就是一个是升起的菩提心,这个无畏。 和你这个增长,开敷华王如来,这个丰富和生长,像春天。 让你所有的善根去生长。 所以药师佛里面,你看各种问题都能帮你超拔出来。 让你去善根得到增长,哪怕你的恶再强。 但是让你一点儿点儿善去长起来,去平衡你的这个恶。 然后你才有能力去,才能“悟于迷”,才能知道自己的迷,才能解决问题。 有一门先起来。 那么这个你看,这个一圈下来,我们再看,这个“悟的氛围”。 所以第一个是身,身就包括我们身体的能量,吃、穿、用、度、生活,整个的这个氛围。 我们的肉身是粗大身,然后到了精微身呢! 它就跟语和意有关系了,就不能择开语和意去谈身了。 这时候我们要有心了,所以我们讲五轮塔,就是我们各个,就是触-受-爱-取-有。 我们以前的课讲十二因缘也好,讲这些也好,这都是展开。 那么整个这个是基于身的部分,那么我基于身就升起语言。 那我们看到物理学,为什么牛顿开始是不一样了? 打牛顿开始的物理学,都不是可以经验的,你说这东西有多重,这是可以经验的。 但是我讲质量,你就经验不了。 我讲原子量,你就经验不了了,到后面的量子力学,没有任何东西是你经验当中的东西,物理学尚且如此。 那么修行也是很快的走到这儿,所以我们回来说,悟有多难。 第一:你基于你的身体去修,基于你身体为基点的所有的讨论都是错的,一定是颠倒的。 所以这点很难。 我们一般都是用自己的身去理解,怎么理解怎么错。 所以这是第一个难点。 第二:我们的语言是基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和我们跟这个尘世当中交往形成的语言系统。 它就不导向证悟,不导向“那个”,不导向“广大”。 而且它是语义场,所以我们问什么佛法的词汇,为什么会弄坏。 就是把这些词当做高大上,带入到世间的语义场。 随喜啊! 称赞啊! 殊胜啊! 都变成世间的:点赞啊! 转发啊! 涨粉啊! 其实跟这些词没有任何的差别意义。 它是把这些大词拿过来,还是放在世间的意义里面,只是换了一个显得它很牛。 这边叫你老板,这面叫你师兄,其实没什么差别。 这个去棒老板、买股票。 还是去我那个寺院去听法,我去接什么灌顶,就跟买股票一样。 这个寺院很牛啊,那我就买绩优股,没有任何区别。 所以当我们用这种语义场,就是我们把佛经的词汇拿过来带到自己的语义场,这种一定是假佛法。 而这个时代这种主要的僧魔,就是什么呢? 我穿着袈裟,借着你的佛教形式来破坏你的佛法。 就是什么呢? 把它所有的佛教这些宗教形式、语言,所有的带入到世间的体系当中。 你很好接受,KPI、OKR,做市场涨粉,是不是啊! 那我们就知道它问题在哪了。 实际上我们要揭穿这个语言。 要听课,为什么我强调这个课,不要试图听懂,你就听,你一遍遍的听,一开始整个听一遍。 后边想起哪个听哪。 那个语义场要熏修出来,实际上是整个置换语义场。 置换语义场之后。 这个语回来,同样再看你的生活。 你发现同样的事儿,你现在跟以前看法完全不一样了。 那么你的身就变了,你的肉身开始变。 什么东西不能吃,你的精神开始变。 什么东西不能看,什么东西的语言系统连搭都不能搭,什么词不能用。 或者哪种思维一起动,你就知道错了。 那么这当中身、语,再到后边的这个意。 刚才讲了“菩提心”,师兄发心,你给我点儿钱。 发心要不这个事儿你来帮我办一办。 什么叫发心啊? 这不是就是求打赏吗? 这根本就不是那样的,发心变成这样去要挟,政治绑架,道德绑架。 我干了啥事儿,我修寺造塔,以这个名义,你把钱给我是吧,你看这个功德很大。 你要不这样你有过失,拿道德绑架。 跟卖化妆品一样的,跟买保健品一样的,特别坏。 所以你不揭穿这个语,你出门就被骗。 你没有这个身的开始。 你整个人都是颠倒的。 然后你没有整个转化,你的那个意怎么会转化,你的心怎么会转化。 那个“心”是“无”的那部分啊。 但是它通过“有”,通过你的现实生活,你的具体的肉身的生活,和你的语言系统,要在这个熏习当中全部置换掉。 我慢慢的修行不基于这个身去修,这很难受。 我知道它是幻,我揭穿,啪! 一瞬间就切掉了。 我这个语,现在喋喋不休,脑子里在那像怨妇一样的,或者像一个政治伟人滔滔不绝,向这个世界宣说。 我们马上意识到自己出了大问题了。 这时候,啪! “绝言绝虑”,拔插销,拔电,关闸,是吧! 整个给它断电,你不跟它玩是不是? 那这些的力道从哪来? 刚才我们说全是烦恼即菩提。 这个时间,这个月刀是冲自己的。 所以恰恰借着烦恼来修,这就是禅宗的。 所以叫烦恼即菩提。 恰恰是在世间,和这个世间一起的时候。 所以叫不离世间觉。 因为这个证悟不是之外的事情,所以你也不要到之外去找证悟。 你就现成,在你在的地方。 这个烦恼升起,或者你这个困惑升起的时候,你看背后是什么? 那么这就形成了后就叫“回互”,我们包含有明暗,理事,都是从这去展开。 前提就是说身、语、意的切换,而切换是什么呢? 是熏习,为什么呢? 它是意义之网,语言词汇,是意义之网。 你必须去换系统,换一套,换到这个系统当中。 在这当中生活,去长养我们的善根。 去长养,我们的福德善根。 生长,我们的善根才生长。 福德、善根、因缘,也会被用坏。 那我们怎么理解佛法,叫回向,其实从这头儿,我们要回向到那头儿,要在这个语义场当中去。 所以这个语义场,一个是悟的氛围,我们的生活方式是悟的氛围。 我们这个起心动念,跟事情交流的方式,都是悟的氛围。 但是我们在当中是基此“以明心见性”,然后是“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说不离菩提心,不离什么? 非圣贤心,非凡夫心,乃菩萨行。 我们从这”入”,所以这叫无门观。 为什么无门观? 从你已有的门,哪个门都是错的。 所以整个阶段,然后这是整个禅宗的基点。 “悟的氛围”这样我才能讲,我大概找到整个脉络了。 它一定是简单的,但那一定又是复杂的。 因为它简单,简单在一个什么呢? 就是它是一个方向,不是一个东西。 不是说它简单,是这个理路清楚了。 它内部是有结构的,它不是一个混杂,说不清的东西。 实际上当你说不清,就说明你的智慧跟它匹配还不够。 那当我能说清,所以我的语已经开始跟它匹配了。 那我剩下就是行,所以叫信解行证。 我先是信,我很清楚这个。 但是我说不清楚,就是我解不到。 至少不到,我有感觉,那么信到解。 解我现在明白了,我今天讲这个课,不是这样讲,而是我知道我下一步该干嘛。 否则我说我下一步该干嘛,这就是行。 那我有解,我才能到行。 行到最后,我把这些完全变到完全任运去能做的,就是怎么都不离这个的,那才是证。 只要最后完全透过去,就是那样的,根本就不动。 所以叫妙湛总持不动尊,妙湛是清晰,即看,又不再看出去,那个清晰叫妙湛。 总持,不离这个。 不动尊,这叫首楞严王世稀有,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就是这个意思。 我没按顺序念,就明白什么叫妙湛总持不动尊。 而我们药师法,以禅宗为起,就是以不动为起修。 而不动不是不动,是面对动的时候,我们必须叫悟于迷,这叫俱舍。 第一先是俱舍,第二就是菩提心。 俱舍是小乘,是我们基础乘。 在这小乘,不是相对南传,我们说的是基础乘。 就是你得先粗大的这种妄念,粗大的恶业得消除。 还有跟这个世界基本的相处关系,就是所谓菩提心的根基。 我们都要从那去,为什么要做供养啊? 其实都在长养菩提心。 让我们习惯,就是你不是你自己。 你终是要链接在一起的,你不能说你瞅别人不顺眼,你把别人踢飞就拉黑,不是这么简单。 但也不是你逮谁就哎呀,污浊恶世,誓先入。 我扎进去,自己给自己扎在泥潭你,就自决于佛法了,不是这样。 所以这东西它是语义场,它是语意之网。 然后我们就是所谓发心呀! 出离心啊! 这样你看形成的,如果我们这个课,它就会有一个基于身体的、生活的层面。 我们要改变的直接是生活方式。 然后你的语义场带来你讨论事情、思维事情、和世界的交流。 包括我们有僧团内部,我们刚才讲了,僧是核心。 就是我们为什么讲三宝,这三宝就是佛的整体化现。 所以我们从这儿,于生当中去体现觉,于生当中去证就是这个法。 “法者正也”,“佛者觉也”,“僧者汝之行也”。 所以我们叫不离世间觉当中,直接在这里面,这是禅宗的根本,这是整个悟的氛围。 “月映虚舟”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按照新的政策条例,3月1日后公众号即将被关闭。 月映虚舟的禅宗概论也已经发了几个月,各位师兄如有问题,可以发邮件到yueyingxuzhou@163. com, 月映虚舟老师会选择一些问题亲自解答。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发布时间:2022-02-16 21:48:27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58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