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爱她就带她了生脱死! 内容: 情不重不生娑婆生于红尘之中除乘愿再来的圣者皆有爱欲而种种爱欲中爱情一直享有无尽的溢美之词然而,若其自性是纯粹的美好就不应给世人带来痛苦和焦虑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许? 理想与现实总是相隔一方现实中的爱情像水泡如梦似幻,易碎且虚妄变幻莫测,又不堪一击使人深陷其中,难以自拔文 / 邓隽来源:2018理想地球潜力奖获奖论文拨云见日,看爱情本质爱情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 是否值得我们“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一切表面美好的东西,都不要为之迷惑,要透过现象看其本质。 ”爱不离情欲—贪为根本   《楞严经》言:“男女情爱不过是汝爱我心,我贪汝色,以是因缘,生死相缚”。 众生之所以在六道中流转,受尽生死苦痛,十二缘起是为内因:始于无明,终于老死,周而复始,流转不息。 其中,爱缘起支正是十二缘起支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因贪欲而引发一系列身语意之行为,进而造业,由业力感果,最终身陷轮回之囹圄。 爱不离无常——变幻莫测保鲜期短暂据广州《信息时报》报道: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哈赞经过调查及医学测试,得出结论,爱情其实是大脑中由巴胺、苯乙胺和催产素组成的一种化学物质,约2年,人体便会对其产生抗体至失效。 之后,男女或分手,或转爱为习惯。 难抵诱惑及考验岁月无情,终有一天,容颜会老去,无人能逃避时间风霜的侵蚀。 曾经,有人爱你的青春韶华、明眸皓齿和身姿曼妙;如今,有多少人会爱你耄耋之年枯槁老朽的躯干和苍老面庞上深深的沟壑及皱纹? 悦意的美色当前,凡夫之心便随外境而转,心猿意马之时,永恒不变的爱情何在? 所谓的地老天荒、情深意长, 往往在重大的生活巨变下扯下它精致的面纱,露出丑陋斑驳的脸。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在重病期间抛弃对方甚至卷款逃跑的新闻时有耳闻。 巨大的经济压力及心理折磨、常年彻夜不眠的照料、无力筹措的医药费,也许心中暗自期盼对方能尽快解脱,也未尝不知。 由爱生恨,就在一瞬间佛陀在《增支部》中说过:“爱可生爱,亦可生憎。 ”    从缘起法的世俗谛层面来看,诸法因缘和合,便会感果,三者相互依赖、观待而存在。 若是其中一方发生变化,最终的结果也会迥然不同。 可见,爱情都是附有条件的,如果条件改变,情感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因此,一旦由爱转为嫉妒和仇恨,海誓山盟也会形同陌路。 爱不离自私— 一切为了"我"众所周知,缘起流转的因是无明,由无明产生我执和我所执,进而生起贪嗔痴等烦恼。 若无明未被斩断,空性未获证悟,则我执定当存在。 凡夫之爱,从根本上来说,爱的还是自己,它“是一种占有,有许多实用主义的成分”,并不单纯。 我喜爱不离苦——苦海无涯《正法念处经》言:“若人贪著欲,众苦常现前。 ”在人生八支分苦中,情爱所涉及的苦已占至少三种:情浅缘深,则会导致怨憎会苦,互相缠缚,无法摆脱。 情深缘浅,则会引发爱别离苦,为此肝肠寸断,悲恸欲绝。 还有求不得苦等种种痛苦。 即使今生的情感看似美满无缺,但详细观察却常常是痛苦的因。 爱不离业债——生死缠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也是前世、今生种种因缘形成的。 ”以前世的业力为因,或讨债或还债,当因缘聚合,双方可能一见钟情或相互爱慕,“按照佛教的解释,这并非是一种偶然,很可能源于前世的宿债。 ”我喜欢和爱不离幻像—梦幻泡影《大智度论》中说:“一切诸法,因缘生故,无有自性,是为实空。 ”爱情同样也是因缘和合的显现,因此其性亦为空性。 假设爱情的本体实有,则会恒常不变,不会随缘改变,因爱生恨,或爱意渐失,应自始至终带来甜蜜和幸福。 正因其无自性,如水泡、光影般虚幻不实,所以才能解释为何其表象美好,实际却令人尝遍无尽的折磨和苦楚。 假设爱情的自性实有,对于相同的美色,则会英雄所见略同。 正因其无自性,且各人业力有异、分别念不同,所以才能解释为何对其感受和反映也千差万别,其实美丽不过是自己根识前的错乱显现。 正如《华严经》言:“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 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 发布时间:2022-02-14 21:18:30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58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