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我们渴仰圆教的妙,有可能藏教才最对我们的机 内容:  藏/通/别/圆点击图片观看讲课视频课程:《天台宗纲要》第三十九集讲解:上传下喜法师地点:宁波慧日禅寺时间:2018年本集视频时长:31:40第三十九集静权大师 述圆教(三)圆教的道理甲.无作四谛乙.不思议不生灭十二因缘丙.称性六度、十度丁.不思议二谛戊.圆妙三谛 圆教的道理 上面虽举了无作四谛,不思议不生灭十二因缘、称性六度十度,和不思议二谛、圆妙三谛等道理,这些道理,其实只是一种道理。 《华严经》所说的一真法界,《法华经》所说的佛知见,《涅槃经》所说的大般涅槃,《般若经》所说的实相般若,《维摩经》所说的不思议解脱,乃至真如、法性、实相、法界、寂光、毗卢等,种种名词虽有不同,实在所明的即是这个道理。 对于这个道理,彻底明白,便是名字即位;依此起修,是观行位;分证此理,是分证位;彻证此理,是究竟位。 如来所觉,众生所迷,都在于此。 直显此理,便名为“实”;方便开显,便名为“权”;圆顿此理,便名为“圆”;但显一分,便名为“偏”;顿见此理,便名为“顿”,渐见此理,便名为“渐”;正入此理,便名为“正”;昧此盲修,便名为“邪”。 --- 《天台宗纲要》原文# 开权显实 #圆妙三谛这一段实际上是开权显实,“唯此一事实”,“无二亦无三”,“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 静权老法师在这里所举的“无作四谛,不思议不生灭十二因缘、称性六度十度,和不思议二谛、圆妙三谛等道理,这些道理,其实只是一种道理。 ”是什么道理呢? 就是“《华严经》所说的一真法界,《法华经》所说的佛知见,《涅槃经》所说的大般涅槃,《般若经》所说的实相般若,《维摩经》所说的不思议解脱,乃至真如、法性、实相、法界、寂光、毗卢等”。 从智上说是文殊菩萨,从悲上说是观音菩萨;从金刚体性、摧邪扶正上说,是东方药师如来;从祂的圆满、无不摄入此法界上来说,是西方阿弥陀佛;从能生一切诸善上来说,是南方多宝如来;从所行一切皆不灭上说,就是北方不空成就如来。 乃至我们的戒体,依什么对境忏悔呢? 就是依这个对境,所以也可以称为金刚萨埵。 # 佛的无作妙体 #圆妙三谛有的人就想不懂,为什么别解脱戒被大乘戒所摄,大乘戒被三昧耶戒所摄? 以为这是三个,实际上不是的。 别解脱戒的戒体,这个无作妙体就是佛的无作妙体,佛的无作妙体具足了菩提心和三昧耶。 就像佛土的四土一样,有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 如果我们很认真地修别解脱戒,并让祂成为真实的因的时候,虽然衪不能涵盖菩提心戒,但是可以通上的。 当以别解脱戒为因的时候,慢慢增长、受用,就会越来越解脱,心量也解脱,见地也开发,自然就会显露大乘的根性,大乘菩提心的特质就会显出来。 然后菩提心再增进,就会进入不二的状态,当有了这种更高的智慧的时候,三昧耶就会现前。 同样的道理,虽然凡圣同居土的人不知道方便有余土的境界,更不能了达实报庄严土和常寂光土的境界,但并不代表他以后不会。 如果凡圣同居土的真正的因增长了,最后就会进入方便有余土,而方便有余土是肯定可以涵盖凡圣同居土的,实报庄严土可以涵盖凡圣同居土和方便有余土,常寂光土也可以涵盖实报庄严土、方便有余土和凡圣同居土。 为什么要有这些法门? 因为众生根器是不定的。 不同的寺院、不同的传承,都会有它的偏重点。 有的道场重点在戒律,比如平兴寺;有的道场重点在经教;有的道场重点在禅,入此门,不许你七颠八倒,到此处,哪管他五眼六通。 到了云居山,大家很注意的,这里就是不二法门的地方,是修禅的地方;到了庐山东林寺,大家就是念佛;灵岩寺也是的,就是念佛,早晚功课也一样,都是禅门日诵。 # 诸法依佛大悲而化 #圆妙三谛汉传佛教为什么叫大乘佛教? 因为都是以圆教为因,以圆教为指归。 而且处处都有表现,放生是建立在圆教的,早晚功课是圆教的,吃个饭也是圆教的,所有仪轨都是建立在圆教上的。 就像汉传佛教里,方丈升座,步步都是按照圆教来的。 进山门,说一句法,进山门后每一殿都要说法。 比如虚云老和尚在南华寺升座的时候,最后从怀里掏出三瓣香说法:“此一瓣香,不从他有,爇在炉中,周遍十方,上供诸佛。 ”这句句都是圆教的理。 汉传佛教所谓的显宗,实际上真正是大密宗,处处圆顿。 为什么从怀里掏出香? 都是有表法的。 诸法不自生,依大悲而化。 八万四千法门,哪一法不是从诸佛的悲怀里生的? 所以汉传佛教其实特别高,历经两千余年,禅、净、密、律,一代一代的祖师,继承了佛陀的最实相理地。 这对于凡夫来说,根本不能望其项背的。 不是说大乘佛法高,其他的法就不好,而是不要忘掉自己的根性,也不要妄自菲薄。 所谓显宗,这是什么显? 是显密的显,是帮我们把密的圆顿开显出来的显。 请问说法的佛跟不说法的佛的功德一样吗? 开口说法的佛跟入定的佛,祂们功德的本体、祂们所证的境界都是圆满的,功德都是一样的。 但是开口对我们众生机而说法的佛,对我们的恩德就不一样了,佛垂跡接引众生了,对我们就发生作用了。 世间便有涅槃音,众生就有解脱处。 # 好好地行在因上 #圆妙三谛佛的四个土都是佛的功德力,那是佛分上的功德,是佛接引众生的。 八万四千法门同样也是接引众生的方便,藏、通、别、圆也是佛度众生的方便法。 我们都是三宝弟子,我们的对境是一样的。 虽然我们现在不管是外相还是内德,都不具足,世间的文学也不具足,出口也没有微妙的言辞,也没有缜密的章句和精炼的逻辑,但是在这样一个末法时代,我们虽然有眼,但是不识佛的圆妙、圆顿这种功德。 作为清净法身佛,虽然是周遍的,此时也是毫不减损的,但是我们不知不见。 所以佛陀给我们设了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我们要感恩戴德地去受持,只不过有了这样真实的因,当果现前的时候,我们不要停滞,要相信佛。 除了藏教,通教、别教都要层层递进的。 虽然圆教有这么大的功德,这么圆满,实际上藏教有可能对我们的恩德最大,因为这才最对我们的机。 同样的道理,我们心里渴求圆妙、圆顿、圆满的圆教的理,渴求着佛的知见,我们把这个设为自己的目标,要好好地行在因上。 扩展阅读 云何菩萨诸谛相应增上慧住。 谓诸菩萨先于觉分相应增上慧住。 已得十种平等清净意乐。 由彼平等清净意乐。 成上品故极圆满故。 超过第一增上慧住证入第二增上慧住。 十种平等清净意乐所有文词。 如契经说。 应知其相。 谓无等觉与诸觉等。 超过所余诸有情界及以诸法。 如其平等当知是名十种平等清净意乐略所说义。 如是菩萨住此住中。 多分希求智殊胜性。 于四圣谛由十行相。 如实了知一切文词。 如契经说。 应知其相。 谓依晓悟他依自内智依俱处所。 名为此说。 依于契经调伏本母。 名由此说。 依于现在众苦自性。 依于未来苦因生性。 依于因尽彼尽无生性。 依于修习彼断方便性。 名如此说。 当知是名十种行相四圣谛智所有略义。 如是于谛善巧菩萨。 于一切行以慧正毁。 于有情界增悲意乐。 于前后际愚痴有情所有邪行。 能正通达。 为欲令彼得解脱故。 摄受广大福智资粮心发正愿。 及即于彼意乐引摄正念慧行而为上首。 所有众多殊胜功德皆悉增盛。 诸余作意皆悉远离。 以其种种成熟方便成熟有情。 如契经说。 所有种种能益有情世俗书论印算计等工业明处。 于是一切皆能引发于诸有情深悲愍故。 渐次乃至方便安立妙菩提故。 随顺世间言说事故。 为欲方便坏贫穷故。 为令世间诸界错乱人非人等所起灾患皆息灭故。 为施无罪诸戏乐具除彼非法诸戏乐故。 诸有希求种种居处资生具者。 为少用功皆能施与种种居处资生具故。 为欲拔济诸王贼等逼恼事故。 为欲开制是处非处诸加行故。 为欲安立吉非吉事令取舍故。 为正劝奖于现法中令其辗转不相谋略。 及为宣说当来无倒胜生道故。 当知是名能益有情工业明处略所说义。 其余一切如前应知。 此差别者。 谓如世间善巧工匠以所炼金作庄严具。 牟裟罗宝莹饰厕钿。 所有余金无与等故不能映夺。 如是此中菩萨善根。 一切声闻及诸独觉余地菩萨不能映夺。 又如日月诸宿光明一切风轮不能映夺。 然其回转共彼风同。 如是此中菩萨妙慧。 一切声闻诸独觉等不能映夺。 然其所作与世共同。 受生多作珊睹史多天王。 善化有情令舍一切外道邪法。 所有威力当知此说千俱胝数。 当知是名略说菩萨诸谛相应增上慧住。 谓十平等清净意乐成满得入故。 善巧方便观察诸谛渐增长故。 毁坏诸行悲愍有情渐增长故。 即为是义长养广大福智资粮。 心发正愿勤加行故。 念慧行等德增长故。 无余作意以一切种成熟有情勤加行故。 引发世间工巧业故。 善根清净故。 受生故。 威力故。 若广宣说如十地经极难胜地。 今此地中显示菩萨于诸圣谛决定妙智极难可胜。 是故此地名极难胜。 --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瑜伽师地论》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无非是开始和坚持 发布时间:2022-02-12 22:34:54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58488